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

2012-01-27 23:49乐承耀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成就价值文化

乐承耀

(宁波市行政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任何名人产生都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时代内涵的转换和历史间距的积累,有的名人会日渐暗淡,有的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恒久的魅力。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虽然诞生在宁波,但其影响已超越浙东的地理界限,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和文化成就不仅在当时有其影响,而且已经超越时空的限制,在当代依然有其价值。

一、评价沈光文文化成就当代价值的视角

所谓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事物的用途、积极作用或意义。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的社会价值关系的反映,并能动地指导人们的价值和价值创造。当然,价值是一种客观社会关系,本身具有确定性,价值评价是价值在意识中的反映,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情感性,由于认识水平、视角不同等原因,同一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对于沈光文的评价,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开发台湾名垂青史”、“台湾传播中华文化先驱者”、“开台先师”,也有人认为沈光文是“卑卑无足道的人物”,晚年“极为热心和卖力充当满清‘赤子’的角色”,是“一个半路投清的变质遗民”。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尽量减少价值评价中的主观情感性,为此有必要确立一些评价的基本视角。

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当代价值,其基本视角有两个方面:

首先,从历史人物的层次结构来把握。一般认为,历史人物的思想、成就内容丰富,它的内容结构有层次性,可以分为普通、一般、特殊三个层次。方法论的层次,普遍适用,涉及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的内容。即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如务实求真,讲求实效。其内容属于普遍的。涉及一些本质和规律的内容属于一般层次,比如爱国、富国、改革等。某个局部某方面的思想则属于特殊层次,如经世致用、崇学、重教等。

因层次不同,它的当代价值也不一样。其普遍层次的内容,如务实求真、知行统一的认识观和开拓创新、贵在实行的工作方法等方法论,依然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当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仍可直接作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来使用。比如,沈光文的务实求真、讲求实效的思想。

其一般层次的内容,比如沈光文的爱国精神、崇学重教等。这些思想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其当代价值不容否认。

其特殊层次内容,比如,经世致用、重信讲义、崇尚气节等,在当代仍有其可资借鉴的价值,有的内容经过创新之后继续在发挥指导作用。有些特殊层次的内容,如对当代中国的直接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不那么明显,对这部分内容的价值不宜过分强调和夸大。这样,才会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浙东学人、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其次,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出发来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当代价值,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反映当代的要求,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价值的评价虽然是主观的,但应该说有一个被大多数接受和认同的客观的标准。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诸如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其标准应当是沈光文及其成就在当时与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程度,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能够积极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才能够说具有当代价值。相反,与当代中国实践和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距离较远的内容,当代价值不大。为什么与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这里有两点理由。其一,作为时代的产物,一经形成之,是具有超越时代的产物,一经形成之后,又具有超越时代的属性,不会完全因时而变,因时而废。以沈光文为例,他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及融入祖国大家庭的实践,不仅在当时顺乎历史潮流,而且与当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相符合。其二,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当代价值,其内容应当是与当代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相契合,其不少思想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其借鉴作用。比如,沈光文的敢为第一、文化创新、崇学重教等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

上述表明,沈光文的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契合的程度和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应该作为评价其当代价值基本标准和参照系统,只有这样,对于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才能作出合理评价。

二、沈光文文化成就当代价值的内涵

上述视角下的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内涵丰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其当代价值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自古以来一些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富有爱国精神,不但抗击外国侵略者,而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荷兰自十七世纪以来侵占台湾,驱逐、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是明末清初爱国精神重要体现。沈光文义无反顾,为收复宝岛台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沈光文与郑成功关系密切。为此,以曾入郑氏幕僚,被视为间隙疑犯,遭荷人诘询。顺治十八年(1661年),当郑成功准备攻台时,沈光文暗中接应,他的居住处被荷兰人所监视,可是他临危不惧、泰然处之,仍然暗中绘制台湾地形图,以此为郑成功攻台作准备,不慎被荷兰人发现,父子一起遭到逮捕囚禁,被严刑拷打。虽遭荷兰殖民者折磨,但沈光文并没有屈服,荷兰人见毫无所获,被迫把他们释放。资料显示,沈光文暗中帮助郑成功,“图作内应”。《台南县志稿·文化志》云:沈光文“凡登涉所至,耳目所及,无巨细皆有记载,大者记胜寻源,小者辨名类别,斯奄有心人哉,其著作多晦而不彰。此正因其有所顾忌,而是有心人,故在八年之间,作成《台湾舆图考》,以备郑氏攻台之用。”台大教授盛成说沈光文当时躬耕东山,以诗自遣,暗中策动郑氏攻台,身作内应。他在《沈光文公年表及明郑清时代有关史实》中认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沈光文“被荷兰人认为嫌疑犯,四月十三日受太守询问。每日或隔日拷问一次”,“其子被看管,以为郑氏人质,因伊在厦门时曾见何赋,云已将台湾城模型一具献与国姓爷”。国姓爷指郑成功,这说明沈光文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提供了重要军事情报。郑成功攻克台湾后,见到沈光文还健在,很高兴,他以礼相待。

沈光文对郑成功的爱国壮举十分尊重,他在《台湾赋》中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引者)辛丑四月朔,郑延平奋命台湾,民番摺伏,荷兰人终弃鲲身,上下悚惶。”抨击荷兰殖民者是“爰有红毛,凯觎斯土”,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并写诗赞扬说:“郑王忠勇义旗兴,水陆雄师震海瀛。炮垒巍峨横夕照,东溟夷丑寂无声。”这里既表达了他对荷兰殖民者的憎恨,也表示了对郑成功的爱戴之情。

当然,沈光文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歌颂祖国宝岛台湾风光和对台湾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只有考察沈光文的《草木杂记》、《台湾赋》可以发现这些著作较为详细地对台湾风光做了记述。尤其在康熙统一台湾后,沈光文与时俱进,毅然放弃传统的“对一家一姓”的愚忠原则,与清朝官吏合作,参与“东吟社”创立。

沈光文至今被人深深的怀念,除了留下汉文文献以外,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即爱国精神播种在台湾。台湾人民至今怀念着沈光文:“勤读书守秩序,思齐往哲光文公。爱吾国,爱吾民,无负郑成功。”可见,沈光文与郑成功一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作出杰出贡献。

2、务实品格。浙东学者一向务实求真,注重实际,主张实事求是,讲求经世致用。这就是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把握变化趋势,与时俱进,顺乎历史潮流。沈光文具有这种务实品格。作为江南士人,沈光文经历“反清复明”到对康熙帝统一台湾和清政府合法性的认同和支持。他体验了明亡的痛苦和悲哀,怀念故国故君,他的诗作中不少是思念故国的,带有强烈的思明情怀。明末遗民常以月为明之半壁江山,以“思月”、“听月”为思明的象征。比如,沈光文的《望月》、《中秋夜坐》等。还有一些是直接怀念故国的,他的《葛衣吟》就表达这种情感:“岁月复相从,中原起战烽,难违昔日志,未能一时踪。故国山河在,他乡幽恨重,葛衣宁最弃,有逊鲁家佣”。沈光文服明衣冠,行明礼仪,都表明对故国的思念。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都具有所谓爱国和捍卫传统文明的气节。

但从康熙中期起,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形势发生了变化。台湾复归,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康熙帝的怀柔政策实施及文化政策的调整,客观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实践主体在思想上做出积极调整。作为遗民故老的沈光文,并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全国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情况下,郑氏集团想“反清复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实,继续对峙局面已经不适时宜。他的爱国情感内涵有所变化。面对现实,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毅然放弃传统的对“一家一姓”的愚忠原则,称康熙帝平定台湾是“圣主”,使“岛上效吴越之归诚,使从前未通之疆域,悉入版图,设立郡县。”支持康熙的统一台湾等政策。并和施琅、姚启圣等人有所交往,与诸罗县令季麒光、台湾镇标左营济南韩有琦等诗人保持密切关系。他曾对季麒光较高评价。说他奉调赴台任诸罗县令后“往来筹划,日无停晷”,“凡民间利弊有所指划,不为强力者少屈,以一宰而综在邑之烦赜,条议详明,为台湾定亿万年之规划”。并用康熙年号,融入祖国的大家庭之中。

3、重教美德。重教,就是指推崇教育、尊重知识、重教重学。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自古以来宁波就有耕读传家、崇学尚教的优良传统。唐宋以降,宁波(明州)州、县学兴盛和书院普遍出现。北宋楼郁、杜醇、杨适、王致、王说“庆历五先生”,以教育为主要职业,重视教书育人。比如,楼郁“掌教县庠者数年,又教授郡学”,前后三十余年。丰稷、罗适等北宋著名学者,都出自其门下。明末清初的沈光文继续了浙东重视教育的传统。

中华文化的传播,最重要的方式是教育。沈光文在台湾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方面,在于深入民众,设帐授徒,推行大陆教育制度,进行汉语教学。他矢志不渝数十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将中华文化播洒到台湾。

明朝末年,占据台湾的荷兰人,为巩固其统治,课以荷语、荷文及圣经,实行以宣传宗教为主要内容的奴化教育。“荷兰得之,始教土番,教以为隶而已。”“故终荷兰之世,土番无反乱者,则教化之力也。”目加溜湾社,荷兰人设有教堂、学校,以奴化、教化当地住民。后沈光文不满郑经背离其父郑成功的做法,作诗文加以讽谏,因遭迫害,移居目加溜湾(今台南),只能在那里实施教育。变服为僧,入山,旋于目加溜湾社教读以医药救人。当时沈光文的处境十分困难,但是他忠诚于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在番社教育,进行汉语教学。他的七律《至湾匝月矣》就有“羁栖尘市依人老,检点诗书匝月间”之句,虽然在困难之中,可是他还是没有忘记“检点讨书”的“教授生徒”,过着清贫的知识分子生活。一般认为,他从康熙元年(1662年)起,在目加溜湾教读20余年。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汉语为主。台大教授盛成说:“斯庵以僧衣出入南北路诸番社间,授徒识华文于目加溜湾。”他所创办的社学对于传播祖国语言,提高高山族同胞的文化水平起了不小的作用,对台湾教事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汉语教育,对台湾社会摆脱荷兰殖民者统治期间的文化烙印起到重要作用。

正因为沈光文在台湾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影响,得到了台湾民众的赞扬。道光四年(1824年),台湾北路鹿港海防同知邓传安建文开书院于彰化县城,时为鹿港最高学府。中祀朱子,旁以沈光文、徐孚远、卢若腾、王忠孝、沈铨期、辜期存、郭贞一、蓝鼎元8个寓贤配祀。由于沈光文字文开,因此,以他的名字为书院名。邓传安说:“溯台湾归化之初,得寓贤沈斯庵太仆设教,而人知好学,使全郡风气开自太仆。”台大教授盛成也说:“余以为台湾之教育,实始沈公教学蕃社始,继荷人而教汉字也。”

4、创新意识。沈光文的创新品格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创新。所谓文化创新有两个层面。一是敢为人先,敢于探求。二是不崇尚权威,不墨守成规。沈光文在文化领域中敢为人先,敢于创新。这表现在沈光文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立足台湾实践求新的发展,在文化领域各个方面敢为人先,在时代的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创作生产无愧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文化精品。

沈光文率先详细记述清初的地理环境。对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后,把了解到明末清初的台湾地形、地貌、物产等内容载入文献,为后来撰写台湾方志提供了丰富资料。他的朋友季麒光说:“浮沉寂寞于蛮烟瘴雨中者二十余年,凡登涉所至,耳目所及,无巨细,皆有记载。其间如山水、津梁,如佛宇、神祠、禽鱼、果木,大者记胜寻源,小者辨名别类,斯庵真有心人哉。”《台湾舆图考》正是沈光文实地考察后所出的硕果。全祖望说:“海东文献,推为初祖”,“吟方志台湾者,皆取资焉”。台湾后来的方志多取于沈光文的《台湾舆图考》。

沈光文在台湾文化创新中另一个方面,在于文学创作敢为人先“成为‘台湾文学’的始祖”。他学富情深,擅于词赋。沈光文是台湾最早写赋的人。他的《台湾赋》《东海赋》《木羡赋》《桐花赋》《芳草赋》等,对台湾后世很有影响。台湾大学教授盛成就说:“台湾之赋,始于沈光文之《台湾赋》。”沈光文也是台湾“遗民文学”、“乡愁文学”的拓荒者。由于他处于明末清初的“天崩地解”时代,他的诗,除歌吟台湾风物之作外,主要的是明其抗清不渝的气节,用文学创作寄托他的故国之思。沈光文居台30余年,他的爱乡之情,情真意切,亲切感人,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糅合在一起。这在诗中常有表露。他的《望月》《怀乡》《思归》《归望》《葛衣吟》等诗都流露出这种感情。“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自当安蹇劣,常有好容颜。旅况不如意,衡门亦早关,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还?”流露出对故乡的向往。“万里程何远,萦徊思不穷。安平江上水,汹涌海潮通。”安平镇称赤嵌,是荷兰人占领时要地,与福建隔海相望,可见沈光文身居海峡彼岸,怀念故乡情感不绝。《台湾文学史》称沈光文的诗“开创了台湾乡愁文学的先河”。

沈光文的文化创新还在于首创诗社。清统一台湾后,作为明遗民,沈光文拒绝时任闽浙总督的姚启圣招聘。但是从捍卫华夏民族及其中华文化出发,他顺乎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与诸罗县令季麟光合作。他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与季麟光等14人同结诗社,咏叹寄意,首创“东吟社”,对后来台湾诗社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此亦是历史的事实。

三、沈光文文化成就当代价值实现

沈光文的文化成就当代价值能否实现,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把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内容。这就告诉我们,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人文特色是一种文化力,最具竞争力和生命力。宁波文化具有自身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体现地方特色。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正是浙东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要把握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合理内核,诸如爱国精神、文化创新、崇学重教等,教揭示其思想的当代价值,并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第二,加强对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的研究。这就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探讨。要把这项研究当成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作为浙东学术思想重要组成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诸如入台时间、文化成就内涵等。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需要历史主义的文化精神和开放主义的文化态度,尊重历史,冷静地看待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的成果,理智地评价其当代价值。浙东的黄宗羲、朱舜水、沈光文在明清易代之际富有影响,前者皆为人所知,后者很少有人知道,这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投入一定经费,要为研究人员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要形成舆论导向和舆论范围,组织一定力量,对那些给沈光文泼污水的所谓“鸿文”,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澄清是非,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以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第四,成为文化强市的载体。要使沈光文文化成就具有当代价值,就要使其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动力,成为文化强市的载体。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是基础,给予文化以一定的影响,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沈光文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要保持其生命力必须不断创新。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体现在它反映着时代变化的新特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对前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主要的是要创造新文化,否则,就会丧失其生命力。这就启示我们当代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品格。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我们必须从沈光文的文化创新品格中得到启发。沈光文的爱国精神也就值得弘扬。爱国精神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基于这种感情,人们承担起对祖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献身于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但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如果说明末清初爱国精神体现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话,那么今天发扬爱国精神,就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把爱国的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目标上来,把爱国热情引导到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上来。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血脉、人脉、文脉相连。都有责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服从民族大义,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相互交往,拓展交流,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们应以研究台湾文化初祖沈光文为契机,两岸同胞应加强文化交流,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弘扬沈光文的文化成就作为加快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动力。

第五,建立沈光文研究中心及基地。沈光文出生在宁波鄞州。这是宁波成为研究沈光文及其文化成就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为其开展多渠道的国内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宁波也多次召开过沈光文的研讨会,发表过一些文章,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沈光文文化成就研究在宁波已初具规模。宁波要建设文化大市、强市,必须紧紧抓住“浙东学术”这一“特色”,而加大沈光文研究正是这一特色重要体现。应在原有基础更上一层楼。可否建立沈光文研究基地或中心及沈光文文物博物馆之类的高档次的文化设施。一个城市能否有独创性的文化形态,能否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关键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宁波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沈光文的人才,但散布于各个单位,可以通过研究基地或中心的建立,把他们集中起来,联合攻关,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另外,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尽可能与国外研究沈光文学者,尤其是台湾学者加强联系。我们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宁波在国内外研究沈光文成果必定会脱颖而出。

[注 释]

①乐承耀《开发台湾名垂青史——纪念沈光文诞辰380周年》,《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4期;乐承耀《文献初祖沈光文》,《鄞州人文读本》第265~27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乐承耀《沈光文:台湾传播中华文化先驱者》,《鄞州文史》第8辑,见《风范千秋》《(鄞州文史)精选人物卷》第272页,宁波出版社2012年版;乐承耀《牵系两岸文化情节的先驱——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乐承耀《材料、事实与反思:有关沈光文的“一桩文化史公案”——兼与潘承玉先生商榷》,《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沈光文爱国思想探微》,《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②潘承玉《真相、遮蔽与反思——关于一桩文化史公案的后续考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潘承玉:《神话的消解:诗史互证澄清一桩文化史公案》,《复旦大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2期。

③《台南县志稿》卷九《文化志》,《学艺篇·沈光文传》。④ 盛成《沈光文公年表及明郑清时代有关史实》,《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第305页,台北宁波同乡月刊1977年版。

⑤ (清)沈光文《台湾赋》,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第164页,台南县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12月。

⑥ (清)沈光文《赤坎城匾额图》,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第8页,此诗出自《台湾史料集成》所印。斯庵赤坎城图匾额一图,黄典权的《沈光文》文中认为此图绘荷兰时代之热兰遮城,是否真迹,尚有问题。

⑦ (清)沈光文《台湾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第164~165页。

⑧《省立台南一中校歌》,《沈光文斯庵先生文集》第367页。

猜你喜欢
成就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了不起的成就
谁远谁近?
失恋“成就”的CEO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