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海 冼少芬 梁爱群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城市电讯香港有限公司行政部及企业社会责任总监,新鸿基地产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公司传讯经理)
香港“儿童发展基金”计划采取政府、企业、社区合作的模式,从事跨代扶贫服务,跟企业发展业务的理念一样,不断创新、永不言弃。新一代的企业充满活力,不仅鼓励雇员工作时努力工作、游戏时尽情游戏,更鼓励雇员走出企业,服务社会。由从事义务工作开始,企业的管理层便自发地以身作则,出钱出力,期望走在最前线,创造条件和环境,在企业内酝酿雇员参与义务工作的气氛,建立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文化,雇员在互相影响下很快就擦出灿烂的火花。
香港城市电讯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积极参与师友计划的企业,该公司近期内部招募友师参与新一期的“儿童发展基金”计划,管理层得悉后主动提出“雇员出力,企业出钱”,每名愿意担任义务友师的雇员,公司将捐出港币4,800元,作为其所向导青少年的储蓄配对金。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过去两年里也是“儿童发展基金”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该集团的口号是“是心为家”,除了用心从事建房本业外,更把香港视为家,用心建设香港社会。这个清晰理念,亦充分贯彻于雇员跟青少年同行之上。由于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物业管理、商场管理,以及酒店服务,雇员跟青少年相处时,可让青少年认识旗下不同业务的运作方式,也能提供具有不同特色的实地场景,扩展青少年的眼界和社会接触面,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作准备。
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丰富的资源,有条件和责任服务社区,扶育下一代的成长。捐献金钱只是其中一种方式,企业更值得利用的是内部的人才和网络。特别是业务多元化的综合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前线员工,均拥有不同的专长,他们可以拿出自己的生活体验跟青少年分享,让青少年较早明白社会上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想法,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曾参与师友计划的企业均指出,雇员担任友师,无论是最初战战兢兢上阵,还是抱着单纯付出的心态出发,一两年后都获益匪浅,不仅所服务的青少年成长了,而且作为友师的自己也与青少年一起成长。所谓教学相长,师友互动的确会彼此影响,在带领青少年成长期间,激发他们反思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并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打开了新的角度和眼界。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另一种的雇员培训。借着参与师友计划,雇员的自信心和沟通技巧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共同的义工经验增加了同事之间的凝聚力,使雇员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工作起来也更用心、更有干劲。
在企业内,雇员义务担当友师获得管理层捐出配对金以示支持,在此基础上,政府在参加计划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完成为期两年的每月定额储蓄后,额外发放港币3,000元奖励金,作为对民间和商界努力的认可。对于企业来说,支持雇员成为友师是企业、雇员和社区的三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