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平
(浙江工业大学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14)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程丽平
(浙江工业大学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14)
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和趋势,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必要性。在回顾总结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借助高等教育学和高校管理学理论探索专业化发展的价值与途径。结论认为,在理念上要从被动地接受"培训",转变为教师主动谋求发展,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规范管理,措施配套,有效地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进修;同时组织开发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自主学习进修提供多样化的形式和项目,逐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断提升其专业化发展水平。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大主题之一, 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1]。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体育课程的现代化,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娴熟的运动技术,更要具备全新的现代体育观念及更好地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建立起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明确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探索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国外先进的高校教师专业化理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体育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的内涵主要包括:①体育课的教学能力。通过体育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传递正确体育锻炼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职能。②科学研究能力。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他所面对的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己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2]。”体育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等。不难看出,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③社会服务能力。随着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社会大众对体育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衍生了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为社会服务的第三职能。社会服务能力即运用已掌握的体育专业学科知识和创造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讲座、锻炼咨询、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形式,直接为社会大众体育需求服务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公共体育教师的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不是一次性习得的,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持续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必须伴随着工作进程不断得到加强。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4]”。所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价值意义重大。
2.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保障
据统计,我国有近2 000万的在校大学生,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5]。其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给予了方向性的说明,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据自己独有的学科特征为培养德智体全面的大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学质量来提供保障。而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一所学校体育设施再漂亮,器材再先进,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教师队伍,其体育教学质量也不会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不会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以前常讲“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现在要把它改成这么一句话:“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跟上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需求发展,就要让老师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其流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知识与理念的更新→课堂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结果的改变[6]。
2.2专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公共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衡量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职业声望和权力。
首先,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与其它学科相比,公共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在学校里处于中偏下收入水平。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高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公共体育教师职业朝着像医生、律师一样的成熟专业方向发展,获得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地位,公共体育教师的物质待遇、经济收入或工资水平就会提高。另外,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以后,可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在业余时间通过服务社会做兼职的形式实现部分价值,提升收入水平。进而促使其更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反过来更好地促进本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在传统“重文轻武”的儒家文化影响下,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普遍不高,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职业前景普遍“暗淡”。公共体育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地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与其它职业在特性上差异化程度上进行“量变”的积累,逐渐达到成为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这一最终的发展结果和高度。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越接近成熟专业的水平,公共体育教师的社会声望就越高。提高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是提高公共体育教师职业的声望。
最后,公共体育教师的权力不像行政权力或其他权力,它是一种专业性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在公共体育教师教学活动中,是公共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对学生、班级和课程等教育资源所具有的权力。这种权力使教师在学校和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相对于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独立性,形成了对于学校各种体育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控制,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体育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常常处于一种复杂的室外环境中,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公共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对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巧妙的构思与灵活的处理,这就要求公共体育教师富于更多的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另外,公共体育教师在体育科研、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只有他们在教学改革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实施学术自主,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2.3专业化发展可大幅提升公共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三方面:人才培养(教学与训练)、科学研究及社会体育服务。但就高校的发展需要看,学术研究是它的生命线,教师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教师保持对学问的兴趣;有利于教师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心理;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咀嚼与消化[7]。就目前现状来讲,由于历史和人们的认识原因,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学研究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要求。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则无关紧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形势下教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谋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公共体育教师从经验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换。专业化教育为公共体育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里有最优秀的导师、最丰富的资料和更难得的学术氛围。实践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就将随之提高,使体育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
为保证和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教学、科研必备的专业知识的持续增长、更新,必须推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在职进修和培训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3.1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形式和培训项目
在20多年的实践中,结合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的实际,坚持从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出发,我国成功探索了多种培训形式和项目。根据不同进修对象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3.1.1 新任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由省培训中心组织,集中对新上岗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课程结束后进行结业考试,只有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通过岗前培训,使公共体育教师能尽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3.1.2 助教、讲师培训。其一,举办助教进修班,学习多门课程,以调整知识结构。其二,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进修班,提高专业素养,成为合格、成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
4.1.3 骨干教师培训。在有国家重点学科或重大研究基地的重点大学举办高级研讨班;根据紧缺学科发展和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安排到国外去访学、进修;组织骨干教师为国内访问学者到重点大学的博士学位点,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进修。
3.1.4 专项提升。举办短期培训班或学科进修项目,组织体育运动某领域的专家(高级教练、高级裁判及学术精英等)以专题的形式针对不同老师的不同需求开展专项培训,促进一线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水平、裁判水平及学术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2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其中师资水平的差距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虽然在1978年我国就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和体系,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学位提高的速度仍然缓慢。2004年,全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1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只有0.5%, 明显缺乏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体育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下辖4个二级学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历史发展最快时期,不论是招生人数、在学人数、招生单位数量,还是毕业生人数、学科点数量,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全国共有185个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主要有122所,招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3 473人[8]。”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行,不仅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成长,也对推进人才强校的战略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3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型体系
3.3.1 坚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尊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自主性。纵观国外,很少用“高校教师培训”,而表述为“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强调所有高校教师都应该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发展职业能力的职责[9]。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必要的条件,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应该说目前还处于需要大批提高学历、学位的阶段,这种系统化的组织行为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好的做法要坚持下去。但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上,应该确立和宣传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只有当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所有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自身树立起发展的观念,教师培训的主动性、有效性才会得以真正的实现。
3.3.2 规范管理,措施配套,形成有效激励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主动参加进修培训的机制。在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都非常注重机制的完善与建设[10]。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发展不只是在职培训,它包括聘任、续聘、培训、晋升、任职待遇以及解聘、辞退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组合,衔接了聘用、使用、培训三个过程。我国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培养及管理上的多头管理和政策措施上不配套的情况,影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把各个环节的制度更好地组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调整,真正形成能起实效的激励机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借鉴和努力探讨的。
3.3.3 坚持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培训进修方式。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政府或大学统一组织的在职培训并不多,一般的做法是提供条件,让高校教师自我选择适合的方式和途径进修,提高业务水平[10]。一是在经费上给以保证。通过不同的渠道,争取到研究经费,可用研究经费购买进修的资料,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二是在休假时间上,不同国家都会规定连续工作几年后会有半年不等的带薪学术假,让高校教师出国或到其他大学进修、著书、开展研究等。三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上,注重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能力培养,尤其要包括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研究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训内容。另外,要集中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设置高水平多元化的培训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网络视频、电子图书文献等),让所有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可以随时、随处学习进修。只要形成良好的机制,提供相应的经费、时间和适宜的机会,即使少作或不作统一的培训组织安排,发挥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自我的积极性,采取个性化的进修方式,其效果将会更好,从而逐步形成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终身的学习型体系。
4.1 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在整个公共体育教师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体育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校体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4.2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三方面,一是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二是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声望和幸福感;三是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4.3 多种形式进修和培训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型体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1] 周作宇,李庆丰.教师学习经验与专业化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7,18(5):18-22.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6):162-171.
[3] 龚正伟,李丽英.中国公共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77-81.
[4]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3.
[5]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OE/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5/info1505.htm
[6] David Clarke Hilary Hollingsworth Elaborating a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2(18):947-967.
[7] 陈锡章.永恒的主题----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5-78.
[8]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7(9):3-22.
[9] 谢安邦.师范教育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35-41.
[10] 周欣.高等学校师资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8-85.
ExploringSomeProblemsaboutSpecializationDevelopmentforP.E.TeachersinColleges
CHENG Li-ping
(P.E.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for P.E. teachers is the time request and the tendency. At first, this article analyzes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E teacher connot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n the basis of review about the college P.E teacher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we explore the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alues and approaches by aid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theory. The conclusion believes that the concept must transforms from “training”, namely by the external government or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execution stipulation training, to “the teacher develops” (faculty development), which respects the teacher independency.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sector shoul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and design supporting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motivate teach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develop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and provides multi-channel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orms and project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gradually build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685SS12078)
2011-11-14
程丽平(1979-),女,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004-3624(2012)02-0071-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