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2-11-14 00:46:42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被试职业女性主观

史 青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体育锻炼与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史 青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水平

0 前 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民幸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2011年两会期间,“幸福感”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如何在重视GDP的同时,聚焦百姓幸福指数,让幸福指数与GDP“齐飞”,成为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和提升社会管理新的议题[1]。职业女性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职业女性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从单一的物质追求更多地转向较高层次的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外开始关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外研究涉及到各个群体,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2],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比不锻炼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3],有研究甚至认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4],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其他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5]。目前,体育锻炼与职业女性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本研究以浙江省的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体育锻炼与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指导职业女性科学体育锻炼,提高主观幸福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选取浙江省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收回630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在有效问卷中,被试年龄25岁及以下109人,26~35岁152人,36~45岁188人,46~55岁67人,55岁以上49人。

1.2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该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共33个题目。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改,保留了原量表的前18个测量题项,包含六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部分题项为反向评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重测信度为0.82。

“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由桥本公雄制定,量表以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一次锻炼的时间)、频率(一个月内锻炼的次数)测试被试的体育锻炼情况。

2.3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时所有测试统一指导语,当场发放并收回问卷,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职业女性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在锻炼频率方面,约有39%的被试每周锻炼次数不足1次,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仅为21.24%。在锻炼时间方面,有60.31%的被试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在运动强度方面,小运动强度的被试占61.24%,中等运动强度和大强度的比例较小。详见表1。

表1 职业女性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度

为了从总体上考察职业女性的锻炼水平,本研究根据我国体育人口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锻炼强度在中等负荷以上。将体育锻炼时间、频度和强度的总体水平分为以下四个等级:满足体育人口基本标准3个条件的锻炼水平为优秀,满足两个条件的锻炼水平为良好,满足一个条件的锻炼水平为一般,满足0个条件的锻炼水平为差。按照这一标准,本次被试中锻炼水平达到优秀者的人口比例不到5%,达到良好的人口比例只有12.57%。详见表2。

表2 职业女性体育锻炼水平分类统计结果

2.2体育锻炼行为与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 主观幸福感在体育锻炼行为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如表3所示,除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外,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被试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水平均高于其他被试,锻炼频率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心情忧郁或愉快和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主效应显著。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上述维度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上,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被试与其他被试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每周锻炼1次以下和每周锻炼1~2次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及其总分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因此,从总体上看,锻炼频率越高的被试,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如表4所示,除对健康的担心和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外,每次锻炼时间30~60min的被试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水平均高于其他被试,运动时间在精力、心情忧郁或愉快和松弛或紧张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上述维度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上,每次锻炼时间30~60min的被试与每次锻炼30min以下被试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每次锻炼时间30~60min的被试与60min以上的被试,其差异表现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因此,总的来看,每次锻炼时间30~60min的被试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表3 主观幸福感在锻炼频率上的差异分析结果

如表5所示,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水平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的规律,且运动强度只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强度被的主观幸福感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因此,本研究未发现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与锻炼强度的特定关系。

表4 主观幸福感在锻炼时间上的差异分析结果

表5 主观幸福感在运动强度上的差异分析结果

2.2.2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为因变量,以锻炼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为自变量,以年龄和家庭收入作为协变量,进行3(锻炼频率)×3(锻炼时间)×3(运动强度)的多元协方差分析,考察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如表6所示:

锻炼频率对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心情忧郁或愉快维度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影响的主效应显著;

锻炼时间对心情忧郁或愉快和对健康的担心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影响的主效应显著;

运动强度对松弛或紧张维度影响的主效应显著;

锻炼频率和运动强度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影响的交互效应显著;

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影响的交互效应显著。

表6 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多元协方差组间检验结果

3 讨 论

3.1职业女性锻炼行为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有20%左右的职业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将近40%的被试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足一次,没有形成一定锻炼习惯的人口比例较高。

一般认为,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如果少于30min,是较难出现心理效应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的被试占60.31%。因此,从锻炼的时间上来判断,未达到产生锻炼效果所需的最低时间要求的人口比例较高。

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主要采用小强度,只有21.59%的被试达到中等运动强度,这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的制约以及她们的运动喜好有关。

锻炼水平达到优秀和良好的职业女性比例仍然偏低,这与目前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反映出当前大部分职业女性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或者是有些职业女性进行了锻炼,但没有达到一定的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

3.2体育锻炼与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在锻炼频率与职业女性幸福感的关系上,有研究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随着体育参与频率的增加,主观幸福感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周锻炼次数3次及以上的经常锻炼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与他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提高的趋势,当锻炼时间为30~60min时,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然后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主观幸福感水平有降低的趋势,总趋势呈倒“U”形。表明一次性锻炼时间如果过短较难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而在某一强度下,如果锻炼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疲劳、厌倦,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

本研究显示,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水平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的规律。一方面是职业女性对运动强度的认知存在差异,因而她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较难准确判断自己的运动强度。另一方面是与调查问卷题目的设计不合理有关,造成被试对运动强度判断和选择的困难。

总的来看,锻炼水平高者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锻炼水平高的被试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并且其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强,从而拥有健康的锻炼方式,更容易获得健康的身心体验;而锻炼水平低的被试一般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的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锻炼状况缺少合理的调控,较难获得更加积极的身心体验,因而主观幸福水平相对较低。

3.3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的影响作用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是决定性的两个因素,而锻炼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小,只有通过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个别维度产生影响。提示个体要想达到较好的锻炼效应,应重点考虑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的影响作用。

4 结 论

职业女性每周锻炼次数超过3次、锻炼时间持续30min以上、中等运动强度以上的人口比例较低,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职业女性不到5%。

总的来看,锻炼水平越高,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随锻炼频率的增加而提高,而在锻炼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呈倒“U”形,在运动强度上的变化无特定规律。

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是决定性的因素。

[1] 李仁平.幸福感是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11-06-03.

[2] Joe. D W. Linda. F C. Exercise Psychology[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2.

[3] 徐昌豹,赵淑英.体育活动对老年情绪与幸福感影响的研究[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0(12):262-263.

[4] Hayden.R.M, AlIen.G.J.,Camaione.D.N. Som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involvement in an aerobic fitness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rticipants and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86(26):67-76.

[5]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6] 史青.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运动,2010(12):121-122.

[7] Snyder E.E, Spreitzer E.A. Involvement in sport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sychology, 1974(5):28-39.

[8] 姚安全.大学生体育锻炼、乐观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

[9] 减振力.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0] Hayden.R.M, AlIen.G.J.,Camaione.D.N. Som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involvement in an aerobic fitness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rticipants and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l986(26):67-76.

[11] 杜辉.硕士研究生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12] 尹志红.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3]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

[14] 殷晓旺,邱达明,黄斌.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5(3):27-30.

[15] John M, Silva III.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ort Psychology. In:Robert Singer.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M]. New York,2001:823-832.

[16] 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幸福度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0-391.

[17] 高悦利.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18] 张江英.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

[19] Hayes D, Ross C E. Body and mi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verweight, and physical health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6(27):387-400.

[20] 肖昕华.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提升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

AStudyontheRelationsBetweenPhysicalExerciseandSubjectiveWellbeingofCareerWomen

SHI Qing

(Physical and Health Faculty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 survey on 565 career women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General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and PARS-3.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 few career women keep the good habit of excising. The higher exercise level of the career women, the higher of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Certain pattern emerge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relation to exercising frequency and exercising time, and no pattern in relation to exercise intensity. Henc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mong th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exercising frequency, exercising time and exercise intensity, the former two factors are decisive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areer women; subjective wellbeing; exercise frequency; exercise time; exercise level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09B32)

2011-11-20

史 青(1963- ),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04-3624(2012)02-0099-04

G804.85

A

猜你喜欢
被试职业女性主观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心理学报(2022年9期)2022-09-06 07:56:06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19:03
中国职业女性的先驱:茅丽瑛
上海工运(2015年11期)2015-08-21 07:26:58
Positive Solu tions of Non linear Ellip tic Prob lem in a Non-Sm ooth Planar Dom ain
解答时尚鞋履“Q&A”
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