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红梅 朱林平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一科,山东 济南 25003)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痴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人数明显增加,特别是在高龄人群成倍增长。本文就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3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30例,女170例,年龄60~96〔平均(65.7±3.5)〕岁。排除严重视力、听力、意识障碍、失语患者。以上患者均由固定医师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测定,前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受教育程度判断,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初中及以上≤26分为阳性。临床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标准〔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者患者现在口服降压药。高血脂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6.22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4.14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6 mmol/L。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99年修订的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体检检查 所有的体检工作均由专业的医师进行。首先采集病史,包括现代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一般情况,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定和常规体格检查,对深浅反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进行检查,对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进行测定,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生化、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等)。
1.2.2 MMSE量表测定 常用于大样本人群的痴呆筛查,广泛使用于痴呆的高危人群。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S13.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1 性别与痴呆的关系 300例患者中有77例为痴呆患者,痴呆检出率为25.7%。130例男性患者中检出痴呆23例,检出率为17.7%;170例女性患者中检出痴呆54例,检出率为31.7%。男女两组患者的痴呆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年龄与痴呆的关系 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住院患者痴呆检出率进行比较,60~64岁组98例,共检出19例(19.3%)痴呆患者;65~69岁组117例,共检出痴呆患者29例(24.7%);70~74岁组49例,共检出痴呆患者15例(30.6%);75~80岁组31例,共检出痴呆患者11例(35.4%);80岁以上组5例,共检出痴呆患者3例(60.0%)。可见,年龄越高痴呆的检出率也越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
2.3 疾病与痴呆的关系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的患者痴呆检出率分别为39.3%(50/127)、35.6%(47/132),33.1%(41/124);而无此相对应疾病的患者,痴呆检出率分别为15.6%(27/173)、17.8%(30/168)、20.4%(36/17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有文献资料表明,痴呆与高龄、女性、丧偶独居、文化程度及伤残、脑卒中、生活事件、糖尿病有密切关系〔3〕,就本研究来说,痴呆与性别、年龄、三高征有密切联系。女性在痴呆中的比率较男性高,原因可能是女性文化程度多偏低,一般操持家务事,用脑频率较少,以及少关心国家大事从年龄来看,年龄越高其痴呆率也越高,Broe等〔4〕通过1945~1985年的资料分析得出,年龄每增加5.1岁,其患病率增加一倍。原因可能是年龄增大后,血管壁变脆,血流量下降,氧和葡萄糖的代谢率下降,血脑屏障的功能减弱,中性粒细胞减少,细胞的转运功能削弱。所以,对于老年人不仅需要加强服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脑功能的锻炼也至关重要。
高血压导致痴呆率很高的原因可能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小动脉血管壁变薄和扭曲,大脑供血循环出现障碍或直接的脑组织损伤,脑神经发生信息紊乱,能量代谢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出现神经元缺血性病理演变。认知功能减退与血压呈正相关;收缩压大于160 mmHg,认知功能减退明显;血压每增加10 mmHg,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性增加 7%〔5〕。另外,Peters〔6〕研究发现,高血压与痴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发生高血压的持续时间比当前血压水平重要得多。糖尿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高血糖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脂质代谢紊乱,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梗死和脑血栓。据糖尿病患者在学习、记忆等方面会因血糖变化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老年人更加明显。由此推测脑部代谢紊乱及微血管损害有关。而高脂血症容易导致脑β-淀粉样肽的堆积,而β-淀粉样肽是大脑皮质老年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肽中的可溶性二聚体是微小的毒性物质。
国外有队列研究显示职业与痴呆存在相关性〔7〕,高社会经济地位者、脑力劳动者的痴呆发生率明显低于低社会经济地位者、体力劳动者。因此,对于以上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如进行必要的药物控制,注意心理指导,加强康复训练,尤其是脑部功能锻炼,促进记忆力的康复,另外,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积极开发副作用低、疗效佳的药物也至关重要。
1 郑立学.某医院住院老年患者痴呆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曹艳丽,单忠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OGTT vs HbA1c〔J〕.药品评价,2011;8(1):9-11.
3 邹开利,漆 静,何 源,等.重庆渝中区街道老年期痴呆横断面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6):433-5.
4 Broe GA,Creasey H,Jorm AF.Health habits an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old age: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J〕.Aust N Z J Public Health,1998;22(05):621-3.
5 赵洁慧,曲 毅,王伟良,等.老年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7):4949-52.
6 Peters R.Hypertension,dementia,and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implications for the very elderly〔J〕.Curr Hypertens Rep,2009;11(4):277-82.
7 潘元青,梁海乾.认知储备与临床痴呆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1;3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