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峰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急症行一期肠切除吻合并行疝修补术,目前仍有争议。笔者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1年5月就诊的绞窄性腹股沟疝39例,均给予急诊一期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同时行疝传统修补术及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无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本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14~86岁,其中60岁以上23例;绞窄性疝斜疝28例,股疝11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发病时间最短为8h,最长为3天。
患者入院后尽快行有关检查明确诊断,疝内容物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疝内容为肠管及其血流情况,拟诊断为绞窄性疝后均行急诊手术。术前即给予留置胃管及尿管,局部备皮,肌注术前针。绞窄疝多同时伴有血容量的减少,因此积极补液改善循环,术前半小时常规静脉注射广谱类抗生素头孢唑啉钠来预防感染。39例选用联合椎管内麻醉。手术选为耻骨结节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cm连线作为切口,打开疝囊时39例均有暗红色血性渗液流出。疝内容物为褐色,肠系膜血管搏动消失。其中6例为小肠部分肠壁绞窄坏死。30例疝内容物均为绞窄坏死的小肠,合并肠穿孔2例,逆行性嵌顿1例。手术方式全部选择为打开疝囊吸尽渗出液,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明确其血供情况,松解受压肠管的位置及疝环内口或外口,经疝囊颈口充分拉出小肠行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坏死肠段长短不等(12~65cm),吻合后关闭系膜裂孔将小肠还纳腹腔。高位结扎疝囊,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吸尽,之后用液体敷料局部切口保留3~5min,充分消毒皮下各层组织。斜疝中6例使用传统Bassini法,11例股疝均用Mevay法行一期疝修补,其余22例给予行补片修补术,切口均未放置引流。术后处理给予胃肠减压、积极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继续使用头孢唑啉钠3天,同时治疗伴发病,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全部患者术后5~8天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8~12天痊愈出院。所有病例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6年,无1例复发。
绞窄性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急症,要求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以解除嵌顿和绞窄,清除坏死疝内容物,尽快恢复肠道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保证生命安全为原则。因此,术前应积极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常规行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系列、血生化系列检查。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纠正高血糖和酸中毒,高血压患者尽快控制血压。急症行嵌顿疝探查手术。术中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各项指标如血生化和肝肾功能等的监测,重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目前成人腹股沟斜疝多以无张力修补为主,疝囊较小的可以用传统修补方式,小儿斜疝均使用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股疝多以Mevay法修补,偶有股疝较大者给予伞状补片修补。绞窄性腹股沟疝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多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做疝修补术[1]。因此,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其中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手术主要是避免中毒性休克,即积极清除绞窄坏死的疝内容物,从而避免毒素吸收。治疗绞窄性疝的传统观点是分期手术,理由是坏死组织易引起手术区域的感染,导致修补失败。但二期手术有如下缺点:①手术后存在再次疝嵌顿的风险。②病人需再次住院,加重病人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加重患者思想负担,对手术的恐惧及二次手术的顾虑。③再次手术时局部解剖变化及瘢痕导致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复发率高。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发展和对厌氧菌处理认识的深入,同时注重局部切口保护及防污染的处理,如液体敷料的应用,使外科手术感染率已明显下降,这就为绞窄疝行一期疝修补创造了有利条件。印慨等[2]报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中应用作一期修补,临床效果满意。选择做绞窄性斜疝一期修补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笔者认为,绞窄性腹股沟疝行肠坏死切除吻合术对于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可一期行传统修补或补片修补术,但术中、术后须注意几个问题:①行疝修补术时注意各层结构清晰,防止人为加重局部腹股沟区结构的破坏。②在切开疝囊探查前及行肠切除吻合时,均应采用干纱布确实保护好周围组织,同时备好吸引器,以免肠内容物溢出造成污染。③在行疝修补术时,无论无张力及传统修补手术,术区均应盐水充分冲洗及液体敷料给予冲洗,预防切口感染,同时应严密止血,防止继发感染及手术后出现阴囊血肿。④术前及术后应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合并有基础疾患的,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术后尽快治疗基础疾患。⑥术后局部沙袋加压24h,同时给予托起阴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可选择做一期疝修补术,因为这样一次手术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9.
[2]印慨,郑成竹,毕建威,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