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片定位下深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7例

2012-01-25 18:38任艳君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华佗夹脊腧穴

任艳君

(山西省原平市中医医院,034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椎管及邻近组织而致的一系列综合征,腰痛、坐骨神经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CT或MR I片定位下深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37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12例,女42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以25~55岁者居多;体力劳动者658例,非体力劳动者279例;有腰部外伤史者622例,受寒凉而发者10例,病因不明确者305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3年;L3~4椎间盘突出98例,L4~5椎间盘突出408例,L5~S1椎间盘突出353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78例;突出型743例,膨出型140例,脱出型54例。

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病史;②常发生于中青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高抬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踝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⑦全部病例均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MR I确诊;⑧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其他器质性病变或髓核突出较大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的病例。

治疗方法

针灸取突出椎体患侧华佗夹脊穴、背腧穴和病变所在经络选穴。L3~4椎间盘突出者,L4神经根受累取相应夹脊穴、气海俞和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丰隆;L4~5椎间盘突出者,L5神经根受累取相应夹脊穴、大肠俞和足少阳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L5~S1椎间盘突出者,S1神经根受累取相应夹脊穴、关元俞和足太阳经的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单纯腰痛者取相应夹脊穴和委中穴。夹脊穴和环跳、秩边、承扶穴采用3~4寸毫针,其余均采用3寸毫针,针刺华佗夹脊穴时根据CT或MR I片测出棘突中心到侧隐窝的距离(按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以下均算出实际距离),为进针点到棘突的距离,同时测出体表到侧隐窝的深度为进针的深度;针刺背腧穴时根据CT或MRI片测出棘突中心到椎间外孔的距离为进针点到棘突的距离,同时测出体表到椎间外孔的深度为进针的深度,然后缓慢进针,先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突出部位的背腧穴,患者出现明显的酸麻胀感,并有强烈的针感迅速传至下肢时停止进针,再依次针刺相应的经络腧穴,出现针感后接温针治疗仪,两线夹分别夹在患侧突出部位华佗夹脊穴、背腧穴上,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并用TDP照射腰部,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能行走2cm以上。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本组937例经上述治疗,临床治愈575例(61.4%),好转315例(33.6%),未愈47例(5.0%),总有效率为95.0%。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2008年6月11日就诊。主诉:腰痛伴左腿疼痛、麻木3年,加重半年。患者慢性腰痛12年,经常发作,3年前出现腰痛伴左下肢及小腿外侧放射痛、发凉、行走困难,呈间歇性跛行,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接受过牵引、按摩、骶管注射等治疗,效果不佳。有的医院建议其手术治疗,但本人拒绝手术。查体:痛苦病容,行动不便,站立时腰椎向右侧弯,L4~5椎间盘左侧压痛明显,坐骨神经分布区压痛阳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侧踮脚试验(+),左侧跟腱反射减弱,左臀部、大腿部及小腿部肌肉萎缩,较右腿细1.5~3cm。CT示:L4~5椎间盘突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治愈,追踪随访2年未见复发。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论述,《素问·刺腰痛》篇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指出外伤、气血瘀滞均可产生腰腿痛。内在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在因素是负重大或快速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根据中医“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病求于本”的论述,针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和经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清除神经根部水肿、缓解腰肌及骶棘肌的痉挛、减轻椎间隙的压力、调整整体平衡和协调功能、促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2],针灸能使致痛物质——血浆游离的5-HT含量显著下降,还可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物质参与止痛功能而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另外,针灸的抗炎消肿作用可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抑制病灶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水肿,控制病灶区的坏死组织,限制炎症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突出髓核的自身免疫刺激,消除炎症对神经根和脊髓硬膜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同时,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急性期能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松弛或增宽椎间盘,使膨出的纤维环借椎间盘的自身负压得以部分回纳,减轻其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在缓解期,针灸能提高弛缓韧带的弹性、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其修复能力。在温针作用下,可促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及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代谢产物及水肿的吸收;同时还具有降低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张力,缓解局部组织痉挛及减轻疼痛;可使体内的抗体和补体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增强抗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因此可在短时间内收到活血化瘀、消肿消炎止痛的效果。CT片定位下深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安全可靠,不会盲目进针,不会过度深刺而影响到腹腔脏器。但是患者出现明显的酸麻胀感,并有强烈的针感迅速传至下肢时应停止进针,手法应轻,不可反复提插,以免损伤神经。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深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与温针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能迅速恢复神经功能及缓解疼痛。具有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144.

[2]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第2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398-399.

猜你喜欢
华佗夹脊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少年华佗拜师
华佗学医
旅途止泻按脾腧
华佗治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