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雁 邱 波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邓飞雁 邱 波△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共33只眼)辨证予以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眼平均视力提高。结论 五苓散加减联合眼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CSC安全有效。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五苓散 离子导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通信作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屏障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黄斑疾病,好发于25~50岁,40岁为高发年龄,男女之比约为 5∶1~10∶1,90%以上为单眼发病[1]。CSC多表现为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眼前中央暗影,视物变形,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笔者对30例中浆患者辨证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眼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入选对象为在本院眼科就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共33只眼),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其中女性8例,男性22例,双眼发病3例,单眼发病27例,年龄30~58岁。
1.2 治疗方法 (1)电控药物离子导入。导入药物:丹参注射液(规格2 mL/支,江苏神龙药业生产),每次2 mL/眼。导入方法:眼一枕导入法[3],取两个直径为3~4 cm的圆形电极置于双眼上,另取一个6 cm×10 cm的电极置于枕部。导入时间:每次15 min。通电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常用1~2 mA。治疗频率:治疗的最初2周为1次/日,后频率延长为每3日1次。(2)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为五苓散,根据辨证予以加减。脾虚湿困型:患者自觉视力下降,眼前暗影,视物变形,伴胸闷、纳呆、食少、便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药用五苓散去桂枝,加党参、扁豆、陈皮、淮山药、砂仁、甘草、大枣、桃仁、泽兰、薏苡仁、红花。湿热内蕴型:自觉视力下降,视物变色、变形、变小等,眼底黄斑水肿、渗出,伴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脉滑数,药用五苓散去桂枝、白术,加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制半夏、木通、滑石、竹叶、竹茹、陈皮、赤芍、玄参、桃仁、红花。肝肾亏虚型:视力下降,眼前暗影,视物颜色变暗,不耐久视,伴唇甲色淡、腰膝酸软、夜眠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弱,药用五苓散加生地黄、伏苓、山药、山萸肉、枸杞、当归、石决明、白蒺藜、牡丹皮、熟地黄、丹参、远志、鸡血藤。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上述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3个月(提前达到疗效者先停止治疗)后评价疗效。
1.4 检测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5 疗效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拟定。显效:治疗后视力提高≥3行,OCT示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基本吸收。有效:治疗后视力提高1~2行,OCT示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后视力不提高或下降,OCT示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无改善或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 治疗3月后33只眼视力为 (0.96±0.29),高于治疗前的(0.69±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部OCT显示:10只眼色素上皮层下积液基本吸收,色素上皮层脱离基本消退;12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下积液较前减少,脱离范围及隆起高度较前明显缩小;11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下积液无吸收或增加,色素上皮层脱离范围及隆起高度无改善或恶化。显效10只眼,有效12只眼,无效11只眼,总有效率为 66.7%。 治疗后视力(0.96±0.29)较治疗前的(0.69±0.34)显著提高(P<0.01)。
2.2 治疗前后黄斑OCT形态变化分析 某患男性,40岁,突发左眼视物眼前中央暗影遮挡感,伴视物变形2周,伴食少口苦,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脉滑数,初诊查左眼矫正视力0.6,眼底见黄斑区视网膜呈闪烁样的反光,黄斑区视网膜呈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中心反光弥散,OCT示黄斑区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处隆起高度445 μm。结合眼局部、全身情况,以及舌脉,辩证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水渗湿,兼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为法,药用五苓散去桂枝、白术,加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厚朴、制半夏、木通、滑石、竹叶、竹茹、陈皮、赤芍、玄参、桃仁、红花,联合左眼电控丹参离子导入。治疗2月后矫正视力提高为0.8,OCT见黄斑色素上皮下积液基本吸收,黄斑中心凹处隆起高度 183 μm。
CSC是一种常见的黄斑病变,发病诱因多为感冒、工作劳累、精神过度紧张、睡眠不足、或过度吸烟、饮酒。一般可通过眼底镜、FFA进行确诊,近年来OCT的应用对CSC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评估方法。在OCT检查下,中浆可以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单纯色素上皮层、神经上皮层并色素上皮层脱离3种形态,OCT能在活体上获得类似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能精确、客观、清楚的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病变的情况,测量RPE和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位置、大小和高度,因此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随访,对于不能行FFA检查的CSC患者,OCT将是很好的替代检查。
五苓散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解表散邪,共奏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CSC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早在《审视瑶函》就有关于其病因的描述,认为本病的病因“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本病病在瞳神,定位于黄斑,黄斑色黄属脾,故本病为五轮之水轮、肉轮,在五脏内应于脾肾,其发病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与精亏、痰湿、气郁血瘀有关,存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之分。因此临床根据CSC不同的证型予以五苓散加减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此外笔者认为本病以黄斑水肿、渗出为主要体征,存在眼底微循环的障碍,而中医学认为“津血同源”,《金贵要略》有“血水同治”的临床思路,故临证时笔者在主方的基础上均酌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以促进黄斑水肿、渗出的吸收。
眼部电控药物离子导入主要是利用电场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使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经过眼睑皮肤、角膜进入眼内,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王燕等[5]研究显示,经眼部电控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后,兔眼的房水、玻璃体内均含有川芎嗪的有效成分。笔者采用具有活血祛瘀、活血消肿、养血安神功效的丹参注射液行眼部电控离子导入治疗中浆以扩张视网膜微小动脉、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网数,促进黄斑水肿、渗出的吸收。
本观察采用中药配合眼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中浆30例 (33只眼),治疗后患者平均视力提高,总有效率为6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药配合眼部电控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能有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因观察时间短,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1]朱承华.眼科查房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5-436.
[2]邱波.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2.
[3]乔志恒,范维铭.物理治疗学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7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I10.
[5]王燕,李志英,余杨桂,等.中药配合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17-18.
R744.1
B
1004-745X(2012)08-1317-02
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