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75例,女23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2.1岁。其中前壁梗死32例,下壁梗死26例,后下壁梗死11例,侧壁梗死9例,前壁并侧壁梗死7例,前壁并下壁梗死5例,后下壁梗死3例,其他部位梗死5例。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1 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每隔1~2h测1次。
2.1.2 进行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C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我们多采用五点电极连接方法代替四肢导联。
2.1.3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2.2 合理饮食 AMI病人的饮食中,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1]。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3 心理护理 大部分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气新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2]。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4 疼痛的护理 AMI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2.5 适当卧床休息 AMI患者发病的第1周内病情最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如患者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笔者认为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3]。
2.6 加强监护意识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溶栓后出现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我院收治的9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溶栓患者中有12例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溶栓治疗后4h内发生率最高。如某患者女,64岁。急性下壁后侧壁心肌梗死,急诊收入CCU,予溶栓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但于溶栓后50min,62min先后2次出现窦性静止,各约2s。以后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由于发现及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病情稳定,住院38d痊愈出院。因此溶栓治疗后应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如心率<50次/min,可给予阿托品治疗;出现室早及室速,可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出现室颤可立即给予电除颤。电复律电量以250~300J为宜,电量太小难以转复,电量过大可加重心肌损伤,致室颤无法终止。由于溶栓时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溶栓后肝素钙等抗凝溶栓药物的应用,有不少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及患者大小便颜色及呕吐物,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及阿司匹林,并进行对症处理。
2.7 康复指导 由于AMI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患者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如麻仁丸等,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例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通过上述98例患者的护理,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医药论坛杂志[J].2007,25(13):70.
[2]纪婕.心理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9(4):49.
[3]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8,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