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力,韩学杰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王某某,男,24岁,2012年4月6日初诊。发病节气为清明。主诉盗汗、多梦,腰酸2年多,近期加重,口渴喜食冷饮,阴囊潮湿,小便黄赤,大便溏黏,舌尖红苔黄厚腻满布,脉弦滑。诊断为盗汗,辨证属痰湿蕴热,热迫汗出,湿热下注,治宜清利湿热,药用黄连温胆汤和四妙丸加味:黄连5g,竹茹10g,枳壳10g,云苓 10g,陈皮 10g,肉桂 2g,苍术 10g,黄柏10g,川牛膝 15g,生苡仁 10g,藿香 10g,知母 10g,桑叶 10g,丹皮 10g,芦根 10g,白花蛇舌草 30g,制大黄10g,丹参30g,7付。黄连清热燥湿尤清心火,可治疗痰火扰心的失眠多梦;竹茹清热祛痰;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枳壳理气行滞,有助痰浊的排出;知母清热;桑叶清肝凉血;藿香芳香化湿;白花蛇舌草、芦根清热利尿;制大黄泻热通便;丹参活血祛瘀、痰瘀同治;四妙丸清热利湿,引药下行。
2012年4月13日二诊:盗汗减少,睡眠多梦好转,腰酸减轻,舌尖红苔腻变薄。病人自觉症状改善便告之还有阳强现象,阴茎异常勃起,最长2h持续不倒。效不更方,上方去藿香加杏仁10g,守法易药,加蔻仁10g、莱菔子10g、竹叶10g,7付。实为三仁汤加味三焦分利,再加清心利尿和祛痰通便药物,以加强清热利湿之效。
2012年4月27日三诊:睡眠好,盗汗减少,偶有自汗,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少有阳强。去温胆汤留三仁汤加味清热利湿,再加软坚散结和清热利尿的药物:生苡仁 30g,杏仁 10g,蔻仁 10g,知母10g,黄柏 10g,川牛膝 15g,黄连 5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生黄芪 10g,滑石 10g,通草 10g,芦根 10g,草决明20g,7付。自汗加黄芪,利尿加滑石、通草。
2012年5月4日四诊:上述症状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善后调理,嘱咐少吃辛凉刺激性食物和冷饮,少喝酒,免熬夜,给予中成药加味保和丸,于三餐后服10~20粒,并服知柏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寐中汗出,醒后即止称之盗汗。《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也”,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在临证中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特殊情况,张景岳的观点符合临床实际。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病性属实,湿热薰蒸,入于阴分,阴液不得内守,被逼外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要清利湿热,湿化而热无所附,热清而湿无所存。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在无性兴奋、无性欲要求的情况下,阴茎持续性勃起不倒,且无任何快感,并常伴有痛感的一种男科急症,中医称此为“阳强”、“强中”、“阴纵不收”等,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异常勃起症。本病须与性欲亢进相鉴别。性欲亢进是阴茎勃起受性欲影响较大,得到性的满足及精液排出之后,则立即松软下来。阴器乃肝脉所络,为宗筋所聚而成,本病因湿热闭阻宗筋脉道,脉络郁阻,而致茎体强硬不衰,与盗汗病因病机相同,均为湿热内蕴,充斥三焦。病人初诊时碍于面子,未说有阳强现象,但在问诊中已问出有阴囊潮湿现象,故已加入四妙丸清利下焦湿热,病机相同,二诊时效不更法。加入杏仁、蔻仁与生苡仁,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清利中焦湿热;苡仁甘淡渗利湿热;滑石、通草、芦根清利下焦湿热而利尿;草决明润肠通便,使湿热从二便排出;生牡蛎、生龙骨祛痰软坚、宁神潜阳,使汗出、尿浊、强硬均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结清利湿热几个主要方法:一是清利湿热,从中焦脾胃化解痰浊。主方有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温胆汤选用竹茹、枳壳、茯苓、陈皮4味主药。本病例有失眠多梦属痰火扰心,加黄连清热燥湿,清心火,为黄连温胆汤。又加知母、黄柏加强清利下焦湿热;二是芳香化湿。用藿香、蔻仁解表散寒,悦脾和中,辟秽止呕,兼治表里;三是三焦分利。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多方位同时清除湿热;四是分利二便,给湿邪以出路。利尿用生苡仁、芦根、白花蛇舌草、竹叶、滑石、通草,泻热通便用制大黄、莱菔子,四妙丸引湿热下行;五是清热凉血,使蕴热随营血排出,用丹皮、桑叶、芦根;六是痰瘀同治。痰与瘀常互结相兼为患,故加活血瘀的丹参配合利湿清热,痰瘀并治可取得疗效;七是痰浊热化,苔腻难化,加生牡蛎、生龙骨,可排除顽痰。在本病例中,两药不仅祛痰且软坚散结,重镇安神,解除阳强、多梦;八是丸药缓图。故用中成药加味保和丸调理脾胃,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免于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