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式教学在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2012-01-25 02:04:23徐尚福杨丹莉陆远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机能实验课实验

高 杨 邓 江 徐尚福 金 凤 杨丹莉 陆远富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暨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论启发式教学在医学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高 杨 邓 江 徐尚福 金 凤 杨丹莉 陆远富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暨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而启发式教学在教与学之间加入了“思考”的过程,因此能让学生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从而更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本文重在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医学机能实验中的应用,为更好的开展机能学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启发式教学;医学机能实验

启发式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学时,不到学生冥思苦想但仍不能理解时,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但又说不出时,不要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而他不能举一反三从而推知剩下的三个角,就不要再去教他们[1]。孔子的这段论述生动的描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说明了只采用注入式教育,而学生如果不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将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启”字、一个“发”字也首次揭示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其实质同样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其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

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指出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堆砌起来的,而是一个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复杂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只能在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中实现,只有学生对各门学科都能自觉自愿地学习,并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启发式教学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目的必然要求,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在短暂的课堂时间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全部吸收,更谈不上运用,这就忽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果能让同学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启发式教学在教与学之间加入了“思考”的过程,从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得到新的启示。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是教给学生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为着给学生一种能力,进一步说,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诱导时,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跟着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不是由教师强迫学习,在思维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但是不能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的特点

机能学实验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门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学会一些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和获得机能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以及验证和巩固机能学的部分基本理论[2]。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将启发式教学充分应用到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中,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则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启发式教学在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我校早在2000年就开展了机能实验教学课程,这在国内是较早开展的,而自2006年开始又新增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总体上讲,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和条件在逐步完善和提高,实验指导教师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拓展和更新。然而,随着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让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将既往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机能学实验结果的解释,更不能将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用于实验的设计。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而言,教师可以改变以前那种只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观察项目及注意事项这种从头到尾的注入式讲授方式,而应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对本次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上去。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体来说,可以由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出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其目的是什么,可能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为了得到这些结果从而设计了这些实验内容,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实验,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观察项目,以及实验器材及药品的选择是依据什么,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等等。如果教师能在每次实验课都进行这样的讲授,就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式教育。当然,要成功地在一次课中实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机能实验课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药理学组成,内容比较庞杂繁复,且跨度较大,从医学生二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教师要对实验教材的知识点在理论书中的分布有具体的了解。然后根据遵义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刘爱东主编的《机能学实验教程》的内容,参阅相关理论知识的课本,认真熟悉每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并查阅相关专业前沿的科研信息,将启发式教学的思路理清,对于哪些内容应该怎么讲有个总体把握。②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一般来说,处于同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几乎没有差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尽相同。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所用的语言及教学方式,都应符合该层次学生的特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相反,则造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也打击了教师自己上课的积极性。

4 启发式教学进行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随便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怎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及其重点,学生手中所掌握的学习资料及教材等,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式提问可以让教师达到希望同学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的目的,我们以机能学实验课中的一次实验内容“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急性中毒及解救”[3]为例,可以启发式提问:①有机磷酸酯类是属于哪一类药物?②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大鼠口服LD50可以分为剧毒类、高毒类、中毒类和低毒类,其中LD50的含义是什么?回答以上问题可以知道有机磷酸酯类属于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同时可以问同学还有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其代表药是什么?LD50表示半数致死量,其含义为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通过以上问题不仅可以温习在理论课上刚刚学过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同学对本次实验的总体和细节都能理解。

4.2 启发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即让其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连续提出几个有关联的问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学生可以沿着自己的想法,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使不同的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探索思路,收获不同的探索成果,享受探索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让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和重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启发式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有渐进的趋势,引导学生思索、讨论,使学生的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以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另一次实验内容“蟾蜍心脏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3]为例,可以启发式提问:①心脏的作用是什么?②心脏泵血的动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再引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和特点与心肌机械收缩曲线的关系,从而引出有效不应期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阐述期前收缩的概念和代偿间歇的产生机制,同学很容易就跟随教师思路进入到本次实验主题,再讲述本次实验的设计思路,为什么选择蟾蜍作为观察对象,本次课验证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这样就会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以往的按部就班变为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验。

4.3 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实验过程中,每3~4人为一小组,每人负责实验内容中不同的部分,共同协作最终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固然重要,但学生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则是衡量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能综合反映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对实验提出的改进意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训练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4]。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启发和操作能力训练在课后的总结和反思,这也同样是一个学习和知识反刍的过程。

5 启发式教学在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的意义

总之,通过启发,可以使学生独立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通过启发,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方法,养成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反省的习惯。同时,由于启发带来的教师和学生频繁互动,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真诚和相互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少走弯路,尽快解决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尊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诚然,启发式教学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积累,不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跟踪专业研究前沿热点,且能将自己的知识见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及富有逻辑性的思维传达给学生。

[1]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4.

[2]胡还忠.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

[3]刘爱东.机能学实验教程[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81-84.

[4]朱海龙,张根葆.机能学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 (4): 408-410.

R-33

A

1671-8194(2012)09-0283-02

猜你喜欢
机能实验课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做个怪怪长实验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6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2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