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现状

2012-01-25 02:35:50张燕婷熊旭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9期
关键词:葶苈子肺胀肺心病

张燕婷 熊旭东 王 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功能严重受限甚至死亡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管收缩、血管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衰竭而死亡。根据2008年第4次PH会议达成的专家共识,把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1]。对于肺动脉高压如能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望阻抑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对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在PH方面的进展。

1 PH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目前普遍认为PH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属肺脾肾虚,标实乃风(寒)热痰夹瘀。如《张氏医通》说“盖肺胀实证居多”。《证治汇补·咳嗽》篇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丹溪心法·咳嗽》则认识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现代学者周仲瑛[2]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特点主要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胡学明[3]在整理105例完整病例资料中,研究证实肺脏是其主要的发病部位,占98例,病性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以实、热为多,病理因素有寒、热、气虚、阴虚、阳虚、痰、瘀、水饮的不同,总的病机为邪正相兼,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姚华等[4]认为PH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其根本病因源于气虚。其中瘀血为PH形成的重要过程。PH病因起先以久病肺气虚为主,之后出现气阴两虚,再逐渐发展为阳虚。由于反复感受外邪促使病情发作加剧,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则及于心。在病程中可形成痰浊、水饮与血瘀等病理产物,常虚实兼夹,互为影响,相互转化。

2 PH的证型

该病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5]。古代及近代许多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PH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金匮要略》将肺胀分为6型,一是寒饮蕴肺证,治宜射干麻黄汤;二是痰浊壅塞证,治宜皂荚丸;三是水饮内结,治宜泽漆汤;四是水饮上迫证,治宜厚朴麻黄汤;五是饮热互结、热盛于饮证,治宜越婢加半夏汤;六是饮热互结、饮盛于热证,治宜小青龙加石膏汤。李用粹 《证治汇补·咳嗽》提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现代学者熊旭东[6]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可分为血瘀水停、痰浊阻肺、气阴两虚3种证型。刘青等[7]则将PH分为4型,即阳虚水泛证、痰热壅盛证、痰浊阻肺证和肺肾气虚证。黄琦[8]则提出5型: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证、脾肾两虚证、水气凌心证和阳气衰微证。武维平等[9]通过临床观察分为6型:气虚血瘀,痰热郁肺;气虚血瘀,痰浊壅肺;阴虚血瘀,痰热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脾肾阳虚,水湿泛溢;肝肾阴虚,痰蒙清窍。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证。实为夹有外寒、水饮、痰热、血瘀等,虚主要是肺肾虚、气虚或阴虚及脾肾阳虚。

3 活血化瘀、泻肺化痰是PH的主要治则

3.1 活血化瘀 程茹[10]用活血化瘀加味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等为主制成)治疗32例肺心病PH患者,结果显示加味血府逐瘀汤有改善血流变学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炎、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以从多方面使PH得以有效降低。赵辉等[11]运用泻肺活血复方葶苈注射液(葶苈子、川芎等为主制成)治疗肺心病PH患者,观察其疗效,总有效率达76.67%,该研究证实复方葶苈子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PH,促进心脏泵功能恢复,继而使静脉系统淤血得到改善。秦莹[12]报道温阳活血肺心宁方(人参、生黄芪、鹿角片、丹参、水蛭、葶苈子等组成)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关于单用川芎嗪、丹参、灯盏花素治疗PH的报道也很多。

3.2 泻肺化痰 蒋萌等[13]报道薤葶合剂(薤白、葶苈子、瓜蒌皮、法半夏桑白皮)能改善COPD合并PH患者右心收缩功能,使得心脏射血前期时间缩短,射血时间延长,收缩能力提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降低。奚肇庆等[14]研究表明复方薤白胶囊(薤白、瓜蒌、半夏、黄连等为主制成)对常压缺氧引起的PH有降低作用,使细小动脉痉挛收缩所致血管腔狭小,管壁增厚有所改善,部分区域趋于正常,管腔扩大,明显减轻右心室肥厚,并且可延缓COPD及肺心病的发生、发展。沈晓红等[15]报道葶苈子与川芎为主药制成的泻肺定喘注射液能泻肺活血、利水平喘,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PH,逆转肺血管重建,且对肺血管的作用并不逊于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王健勇等[16]发现,白花前胡的提取物可明显减轻肺血管损伤与肺血管重建,有效降低PH,而对体循环压力无明显影响。

4 小 结

中医学无PH病名,但依据临床特点,可归属于“肺胀”、“喘症”等范畴。其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而影响到脾肾,后期及心。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成为阳虚,在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临床多呈现表里兼见、虚实夹杂的证候。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经过长期的研究,中医药在治疗PH有着确切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尤其在该病缓解期的治疗,对于阻止病情发展和反复加重、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中医药治疗PH的研究仍不充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1)药物研究多局限在活血化瘀、泻肺化痰药物上,研究范围和思路较窄;(2)目前在降低PH的研究复方制剂研究还相对较少,中药剂型也多局限在注射液或口服液等有限的几种,而且在处理急性期可供选择的针剂较少;(3)PH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仍旧不一致;(4)中药在抗菌方面的不足,效力低,而且有的制剂价格过高,从而制约了广泛使用。这些仍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Badesch DB,Champion HC,Gomez Sanchez MA,et al.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pulmon aryarterial hypertension[J].J Am Coll Cardiol,2009,54(1):55-66.

[2]周仲瑛.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辨治要点[J].江苏中医,2006,27(7):5-7.

[3]胡学明.扶正祛邪活血化痰治疗105例慢性肺心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625-626.

[4]姚华,孙学东.肺动脉高压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0,4(30):283-284.

[5]中华中医药学会.肺胀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9(12):112-113.

[6]熊旭东.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中西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74.

[7]刘青,杨毅,周惠香,等.肺动脉高压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7,6(1):32.

[8]黄琦.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56例[J].渐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14(5):15.

[9]武维屏,王琦,田秀英,等.肺胀228例临床治疗回顾[J].中国医药学报,1991,6(3):20.

[10]程茹.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32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4):126-127.

[11]赵辉,赵敏,戎装,等.复方葶苈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330-331.

[12]秦莹.肺心宁治疗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3-44.

[13]蒋萌,曹世宏,奚肇庆.薤葶合剂对改善慢阻肺患者右心收缩间期及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4):55-56.

[14]奚肇庆,蒋萌,居文政,等.复方薤白胶囊治疗慢性阻塞肺心病36例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0,41(4):21.

[15]沈晓红,熊旭东.泻肺定喘注射液对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4):284-285.

[16]王健勇,王怀良,章新华,等.白花前胡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2):90-93.

猜你喜欢
葶苈子肺胀肺心病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葶苈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康颐(2020年8期)2020-11-03 01:53:53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46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9:02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3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2
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肺胀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