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利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开封 475100)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常有流涕、鼻塞、头昏等症状,且容易反复发作。我院自2009至2011年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104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16~63岁。慢性肥大性鼻炎患者27例,伴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伴鼻窦炎患者30例,伴上颌窦囊肿者7例。
采用直径4mm,偏角视野为0°鼻内镜(杭州桐庐光学仪器总厂)。所有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鼻内镜手术,并发有鼻窦疾病、鼻中隔疾病者先行鼻窦和(或)鼻中隔手术及其他鼻部疾病者一般选择先行相应手术完成后再行下鼻甲手术。在鼻内镜下将剥离子插入下鼻道使下鼻甲骨骨折内移,再使骨折部分外移,用剥离子将肥厚部分及鼻腔较狭窄处下鼻甲的黏膜做黏膜下点状分离。鼻腔给予适当的填塞,适量的抗生素及止血剂应用,于48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0.5%呋麻滴鼻液每日三次滴鼻,适量的激素应用,减少下鼻甲肿胀和渗出物渗出。
痊愈:鼻塞症状消失,下鼻甲表面黏膜光滑平整。鼻腔内无粘连、干燥、结痂。显著改善:鼻部症状基本消失,间断性鼻腔阻塞。无效:鼻塞症状无改善。
所有病例随访1~2年,其中痊愈80例,占77%;显著改善24例,占23%,总有效率100%。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部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下鼻甲黏膜肥厚,或鼻骨肥大,形成一种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1],其病因多与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有关。
下鼻甲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鼻周期调控鼻腔吸入的空气流量,维持双侧鼻阻力,保证正常呼吸及肺部的气血交换,对吸入的空气进调节温度、湿度、过滤的作用,维持呼吸道黏膜动力,预防鼻腔及鼻窦的感染发生。看见上述功能的正常,对于保证整个呼吸系统正常实现其呼吸功能至关重要,而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是下鼻甲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细胞、腺体、血管和血窦等结构的正常[2],如果被破坏,患者会出现鼻腔干燥、头痛、嗅觉异常等症状。下鼻甲任何方式的手术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其黏膜的功能。所以,在进行下鼻甲手术时,不仅要改善鼻腔通气问题,应尽量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保留足够多的鼻腔黏膜。
面对因手术对下鼻甲的影响引发的利与弊,随着时代的进步,下鼻甲的手术方式不断探索、演变,遵循上述原则,寻求一种更快更好的手术方式来解决患者病痛。我们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再给予下鼻甲黏膜下点状分离,只改变下鼻甲位置形态,不改变其结构。通过对104例(149侧)患者行该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该手术方法简捷、易行,术后反应轻,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出现。术中只对下鼻甲骨的位置稍加改变,下鼻甲黏膜行微创处理,既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又尽可能保留下鼻甲黏膜的完整,从而改善鼻腔通气,减少下鼻甲术后的并发症,满足了保持下鼻甲的生理功能,保留足够多的鼻腔黏膜,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1] 黄选兆,汪吉宝.使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167.
[2] 杨强,牛春生.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