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雪英 陈楚红 谢玉萍 谭秋萍
(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清远 513000)
鸟巢式护理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用于发展性照顾性护理的一种模拟人体子宫的方法。早产儿由于生理性环境的突然改变,提前离开妈妈子宫会产生不安全感,影响生长发育。为了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满足其心理需求,维持正常体温。依据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科室自2009年成立NICU后,护理人员自制鸟巢置于暖箱中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然后对早产儿的体质量、生命特征、睡眠状态、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我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早产儿168例,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出生男45例,女39例,观察组出生男50例,女34例,体质量均为1000g~2000g;胎龄28~36周;两组对其原发病及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均给予静脉营养。两组早产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入院时间、疾病种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把早产儿置于暖箱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把早产儿置于已预热好的有自制鸟巢的暖箱中进行常规护理。
1.2.2 自制“鸟巢式”护理
用温馨颜色的绒布或棉布剪裁成长160cm×170cm、宽10cm×15cm缝制成椭圆形鸟巢状,两侧做一条护带及一扣环,方便捆包。或用方形包被对角折叠后卷曲成长条状,沿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包括头部)形似鸟巢。使用前先将“鸟巢”放入温箱中预热33~34℃,然后将早产儿裸体放入,颈下垫软枕,以保持颈部伸展位,在根据早产儿胎龄、体质量调节温度。
1.2.3 观察指标
以每天进奶量增加的进度、每周体质量的增长数、是否安静睡眠、体温波动、皮肤破溃发生率、住院天数、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无硬肿及窒息发生作为参与指标。两组均施予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手段,如抚触、声光的控制等。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观察组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相比,观察组的早产儿较对照组的早产儿出生时体温易升至正常,日后体温波动小;体质量增长快;安静、惊跳少;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在观察过程中体质量、进奶量、体温波动变化对比。
表2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对比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机会增大,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在工作中因为是早产儿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喂奶、换尿片、皮肤护理等等的操作要开关暖箱门,就很容易引起暖箱内温度下降,导致早产儿的热量丧失,致使早产儿的体温不稳定,波动大,更易引起硬肿的发生。暖箱内放入“鸟巢”,将早产儿睡在“鸟巢”内,身体四周均有高约10cm的绒布护围环绕,可使暖箱内的暖气较大部分的集中在“鸟巢”内,亦可减少开暖箱门时的空气对流,从而减少环境温度的波动,减少散热,减少对早产儿体温的影响,给早产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
新生儿病区是无陪护的病区,而早产儿同样具有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和亲情的交流[1]。而且病区患者多,较嘈杂,有哭声、仪器的警报声、工作人员的说话声、操作声、走路声等,刺激着每一位早产儿,使早产儿不能安静有效的进行睡眠,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而“鸟巢”的四周的围边是用优质的棉布或绒布制成的,早产儿被松软轻柔温暖的绒布环绕,似感觉在母亲的子宫里,从而满足了早产儿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早产儿的惊跳反应,使其消除紧张情绪,能尽快适应母体外的环境。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为抬头俯屈、颌部贴近胸部、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鸟巢”的边缘高约10cm,可以固定早产儿的体位,使其保持与宫内姿势相似的体位,即双手及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状态,不但使早产儿感觉舒适、安静、减少哭闹,而且还可维持稳定的生理及肢体活动。
早产儿使用“鸟巢”环绕后,护围能触及面部,促进手头互动以及吸吮手指或拳头等的非营养吸吮[2],能提高吸吮力,同时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特别是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3],增加喂奶的次数及增进奶量,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使体质量增长快,有利于生长发育。
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在暖箱内的早产儿,大多数肢体活动较多,经常会无意识的将四肢移动到靠近暖箱壁的地方,烦躁的患儿甚至用四肢敲打,然而暖箱内睡床与暖箱壁之间的空隙容易造成早产儿的肢体皮肤破损、挤伤等;早产儿因皮下脂肪少,外踝、肘部、脊椎隆突处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溃且不易恢复。“鸟巢”高约10cm的柔软绒布护围环绕 ,就可以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消除,明显减少了皮肤破溃的发生,减少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
“鸟巢”给早产儿提供了一个母体化环境,安全舒适。使用自制“鸟巢”护理的早产儿比未使用“鸟巢”护理的早产儿吸奶量增加,体质量增长快,安静,四肢惊跳次数减少,生命体征较稳定,皮肤破溃率减少、减少了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硬肿及窒息发生少,从而使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升高,提高了生存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家属负担,“鸟巢式”护理是从仿生学角度满足了早产儿舒适、安全与归属的需要,完善了人性化服务理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4]。
[1] 樊立伟,李雪芹.新生儿病房实施心理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213.
[2] 屈晓红,卢惠.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3,11(2):91-94.
[3] 钟丰彦,张镜如.人体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72.
[4] 杨春风.鸟巢护理对早产儿体质量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