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玲 林燕棉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医学院校增设《人际沟通》课程的调查与分析
张俊玲 林燕棉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以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交谈沟通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对2006级护理专业及妇幼专业、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有课程开设前后学生的沟通能力总体水平得分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前后的沟通能力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2006级妇幼班没有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得分前后无明显差异,>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际沟通》课程开设对医学生的人际交流及沟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际沟通;医学院校
人际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沟通,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使人们适应生活环境,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胜任社会角色的基本途径。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d of Nusring,AACN)在修订“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时,将其中的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定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1]。可见,作为未来护理人才的学生群体的良好沟通技能对其自身及护理专业的发展均可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我校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并采取大范围的抽样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前后人际沟通方面的情况,为高校是否开设《人际沟通》这门课程提供参考。
选择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学生365名,其中护理专业学生289名(2006级129名,2007级160名),2006级妇幼专业学生76名,年龄19~22岁,均为在校大专生。其中护理专业开设了《人际沟通》课程,而2006级妇幼班没有开设此课程。
选用成熟的《交谈沟通能力自我评价》量表[2],量表共包括25项,主要考核学生的情景应用能力,选用教材与教师授课内容对项目没有直接提示。量表每条项目标准采用4点计分法,总分100分,49分及以下者为不合格,50~74者为合格,75~89分者为良好,90~100分者为优秀,表示沟通能力强。
在学生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前及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法,以无记名的方式发放调查表,以自评方式进行,当场填写并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69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全部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365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0.65±0.85)岁,2006级及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分在课程学习后均有明显增高,与课程学习前比较,学生的问卷得分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而2006级妇幼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无明显差异,t=0.621,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前后总得分情况(±s)
表1 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前后总得分情况(±s)
学前 学后tP2006级护理班(n=129) 76.4±10.0 78.8±10.1 2.703P<0.05 2007级护理班(n=160) 75.6±9.8 78.4±10.2 2.031P<0.05 2006级妇幼班(n=76) 76.8±10.2 77.2±10.5 0.621P>0.05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见,2006级护理班及2007级护理班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后,人际沟通能力得分的优良率(即得分在75分以上)人数均提升10%左右,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前后优良率比较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公布了《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简称GMER),明确地指出医学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7种基本核心能力,其中之一为交流技能。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增长迅速,但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在3%左右,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或护患沟通不够[3]。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人际沟通》课程,能使护生在进入实习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适应临床角色。
从表1我们可见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前后的沟通能力得分有明显提高,t=2.703,t=-2.031,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2006级妇幼班没有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得分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可见医学院校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必要性。有调查显示,沟通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性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培养、训练[4]。护生重点想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认为自己在应变能力、交往技巧等方面欠缺,并有主动学习的意识[5]。本研究表明,医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课程后的人际沟通能力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6]。有研究表明,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已成为护士的主要工作应激源之一,严重影响护士群体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7-9]。学生通过学习《人际沟通》,掌握沟通知识,提高沟通技巧,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护士为患者热忱服务的需要,也有利于医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要比一般综合院校的大学生高,人际关系也较一般大学生敏感[10],人际关系困扰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对有人际关系困扰和沟通障碍的学生有助于早发现、早介入、早教育,使其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交往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在“以人本”的今天,在医学院校开设《人际沟通》这门课程,把对医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策略以及沟通技巧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中,不仅仅能改善了护生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还能间接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baccessn.htm,2005-01-17/2008-03-01.
[2]马如娅.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0.
[3]胡筠惠,胡正洁.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8):888-889.
[4]袁爱华,张彩虹,张宏玉,等.护理专业本科女生沟通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354-356.
[5]黄琼,赵小玉,李孜孜.护生人际沟通知识和技巧的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3):602-604.
[6]吴萍.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5):932.
[7]Rosenstein AH.Nurse-physician relationship:impact on nurse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J].Am J Nurs,2002,102(6):26.
[8]李永鑫,李艺敏.国内护理工作应激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3,6(17):629.
[9]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216.
[10]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等.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1-212.
R197.3
B
1671-8194(2012)14-03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