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2-01-24 04:16:51吴绮华
中外医疗 2012年35期
关键词:卧位护理人员实验组

吴绮华

辽源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1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根据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在我国的65岁老年人当中,其发生率为1.3%~2.1%,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病人相当,是引起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 C护理模式(Hiao’s Double-C Nurs ing Model)”,为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舒适护理模式是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为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尽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2例,男性33 例,女性 9 例,年龄 68~75 岁,平均(71.3±3.6)岁;对照组 42例,男性 31 例,女性 11 例,年龄 67~74 岁,平均(70.9±3.9)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实验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外,同时进行舒适护理。

1.3 评价标准

设计患者满意度量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舒适护理措施

1.4.1 环境舒适护理 尽量创造干净整洁、舒适、便利、如家的病室环境,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适宜的光线,定时开窗透气,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没有异味。医疗操作及护理活动时,工作人员注意声音适度,不宜过高,动作轻柔,脚步轻盈,避免影响患者。规定探视时间,规范陪护制度,协调同病室病员关系,建立相互理解、包容的病患关系[3]。

1.4.2 生理舒适护理 1.4.2.1 卧位舒适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严重心功能低下患者,绝对卧床,饮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均在床上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不同,选择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等体位。长期卧床患者,注意防止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肌无力的发生,定期翻身、按摩,在肩部、骶部、髋部等处容易压迫部位,放置气圈[4]。

1.4.2.2 吸氧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不同给予不同流量氧气吸入。由于持续吸氧患者常自觉口鼻干燥,可使用石蜡油或甘油擦拭口鼻,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告知患者及家属持续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意义,不得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流量[5]。每日定期更换湿化瓶预防感染。

1.4.2.3 排痰舒适护理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痰液粘稠排痰无力,护理人员可轻拍患者背部,协助患者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咯出。部分患者咳痰不利,与咳痰方式不正确有关。教会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

1.4.2.4 排泄舒适护理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因此在饮食上注意多食富含纤维素类的蔬菜和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防止便秘发生或者缓解便秘。绝对卧床患者,排便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5 心理舒适护理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程较长,费用较高,预后欠佳,加之此类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常常思想负担较重,担心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或加重家庭负担。长期住院患者与家属亲友接触较少,思想交流不多,更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恐惧心理,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宣教疾病知识,及时协调家属,共同帮助患者调节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促进疾病恢复。

1.6 治疗中舒适护理

该病患者常常需要心电监护,因此应处理好多根导联线的放置问题,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多导联线对患者的缠绕及体位的不良影响。有使用注射泵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每30 min~1 h变换体位,动作轻柔防止给病人造成不适,注意注射处有无渗漏及肿胀。用药时,应注意各种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脉搏、血压等变化。准确记录每日液体的出入量,注意观察肺部情况,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以免加重病情。

1.7 全方位舒适护理

全方位舒适护理,针对对象既包括患者本人,也包括患者家属。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尽量满足不同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给予病情指导,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方便,帮助患者面对疾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2 结果

根据该院护理部设计患者满意度量表,该研究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8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5.34%,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不论基本的常规护理还是舒适护理,其最终目标都是使患者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舒适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整体化、个体化、创造性的护理模式,使其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专业,如内外妇儿各个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康复疗养、特需病房、临终护理等。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除了要基本的舒适护理外还要研究如何进行并提高舒适护理,这种模式使得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均达到愉悦的状态,或者缩短、降低不快程度,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增强患者协助治疗的信心,从而帮助患者缩短疾病康复时间。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复杂性,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对于舒适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因此,就更加要求护理工作者加强人性化、整体化等关怀照顾,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更高级的舒适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

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不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更增加治疗的信心,提高了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潘永华.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8):7-8.

[2]喻中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9-11.

[3]吴玉方.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52.

[4]李清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舒适护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2012(1下旬刊):136-137.

[5]韩秀艳.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313-1314.

[6]周玲.舒适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9):2354-2355.

猜你喜欢
卧位护理人员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