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相对工资差距

2012-01-23 03:30刘翠翠
当代经济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技能型差距

刘翠翠,卫 平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涌入我国,截至2009年底,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9426.46亿美元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FDI不仅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它也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方式。FDI的技术溢出渠道主要有两种:①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带来的直接技术溢出,其主要是通过竞争效应、生产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以及纵向的产业链关联效应等渠道发生作用。②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传递的技术溢出。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近些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额占我国当年进口总额的比例均达50%以上。东道国通过对外资企业进口的技术设备等产品进行学习、模仿,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通过这一渠道传递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不能忽略的,我们把它也归于FDI引致的国际技术溢出[1]。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将通过影响不同技能程度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作用于东道国劳动力市场,从而对相对工资差距(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地,技术溢出效应要求受惠者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能水平,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一方面,在技术扩散过程中,技能型劳动力比非技能型劳动力能更迅速地适应和学习新技术,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会提高的更快,其相对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2]。另一方面,技术溢出是与技能型劳动力互补的。国际技术溢出具有技能偏向型的特征,它是与技能型劳动力相匹配的,必然会增加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提高其相对工资水平[3]。因此,FDI将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扩大东道国的相对工资差距,影响路径可以描述为图1的形式。

那么,我国的经验研究是否支持这一结论?FDI是否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扩大了我国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尝试着从技术溢出的角度研究FDI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这种细化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FDI对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从定量角度把握技术溢出渠道的作用大小及其相对重要性,对于我国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非 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FDI对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渠道

二、文献综述

随着资本在全球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东道国工资差距的不断恶化,FDI与东道国工资差距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学者关注。Feenstra and Hanson提出了著名的外部采购理论,随着资本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采购增加,使得全世界范围内都会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提高其相对工资水平,相对工资差距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1975-1998年墨西哥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4]。Karl Taylor and Nigel Driffield指出,即使控制了技术进步与商品贸易对工资差距的影响,FDI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依旧是显著的,它可以解释英国工资差距的11%[5]。另外,Figini and Gorg的研究也发现,FDI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6]。

以上文献主要是研究FDI对工资差距的总体影响效应,而一些学者则分析了FDI对工资差距的具体影响渠道,而且大部分研究均指出了FDI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相对工资差距。譬如,Pablo Fajnzylber and Ana M.Fernandes指出,FDI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东道国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作用。一方面,通过技术溢出渠道提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FDI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而且是技能偏向型的,从而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另一方面,FDI有利于发挥发展中国家非技能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缩小相对工资差距。FDI对东道国工资差距的总体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若第一种效应较突出,那么工资差距将会扩大;反之将会缩小[7]。邵敏和包群通过建立两方程联立估计模型,指出外资通过两种渠道扩大了我国的工资不平等程度。一方面外资进入会通过偏向技能型劳动力的技术溢出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外资企业较高的劳动报酬会吸引更多的技能型劳动力流入,从而减少我国内资企业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供给,这两种渠道均扩大了工资差距[8]。

国外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从FDI技术溢出的角度来解释东道国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高技能劳动力更容易吸收FDI带来的溢出效应,从而导致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升,这一点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体现[9]。Driffield and Sourafel Girma从劳动力供求角度解析了FDI的工资溢出效应。综合分析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与技能劳动力互补的,它可以提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扩大相对工资 差距[10]。Pablo Fajnzylber and Ana M.Fernandes利用世界银行关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发现,由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及FDI所带来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均是技能偏向型的,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巴西和中国通过FDI传递的技术溢出都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7]。

我国学者近两年也开始关注FDI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包群和邵敏以细分行业的外资企业从业人数在工业行业外资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为权重构造了FDI外溢指标,并利用1998-2004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FDI通过技术溢出渠道扩大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11]。然而,邵敏和刘重力运用两方程联立估计模型研究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是非技能型劳动力偏向型的,增加了对非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从而缩小了我国的工资差距[12]。

在前述关于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相对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主要是把工资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FDI作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通过FDI的回归系数判别FDI的技术溢出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大小。然而,这种分析得出的影响系数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衡量FDI技术溢出效应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外资企业的就业人数所占份额或外资资产所占份额为权重对外资输出国的R&D进行加权构造了FDI技术溢出变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DI不仅可以通过增加东道国资本或人员流动效应而产生技术溢出,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引致的进口贸易作用于相对工资差距,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另外,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的两种技术溢出渠道分别对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情况。

三、模型设定

借鉴Murphy等[13]的分析方法,假定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三种要素:资本K、技能型劳动力S、非技能型劳动力U,生产函数定义为如下形式:

其中α和1-α分别表示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λ(0<λ<1)度量了生产的要素密集度。ρ为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参数,两类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可以表示为σ=1/(1-ρ)(ρ≤1)。当σ >1时,两类劳动力是相互替代的;当0<σ<1时,两类劳动力是互补的。参数A和B分别表示决定技能型劳动力和非技能型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技术参数。A增大意味着技能型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高;B增大意味着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高,A/B增大意味着发生了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

为了便于分析,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所有劳动力充分就业Lt=St+Ut。那么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两类劳动力的工资分别等于它们的边际生产率。

则相对工资差距

对上式两边分别取对数可得:

由式(1)不难得出:

相对工资差距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呈反比例关系。当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增加时,相对工资差距缩小;当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减少时,相对工资差距扩大。

另外由式(1)还可得出:

当σ>1时,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是相互替代的,lnw与ln(A/B)同方向变化。当0<σ<1时,两类劳动力互补,lnw与ln(A/B)反方向变化。

下面假定两类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之比A/B是内生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模仿发达国家已有技术比研发新技术所耗成本及所承担风险都要低得多,因而通过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途径。当发展中国家开始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或者学习如何使用进口机器时,便产生了国际技术溢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将会提升,A/B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国际技术溢出是A/B的重要决定因素。

本文重点考察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暂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其它影响因素。FDI的技术溢出渠道主要有两种: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带来的技术溢出以及外资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技术溢出。由此,At/Bt可以表示为:At/Bt=f(MACHIMPFDIt,FDIt)。

其中MACHIMPFD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进口贸易量,FDIr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进一步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由式(1)、式(2)可得:

其中,α1度量了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α2度量了外资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α3度量了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1998-2007年我国2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由于西藏和青海省数据的缺失,本文舍弃了这两个省份)。同时为了比较分析各区域FDI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的差异性,我们也对东部、中部、西部①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的区域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0个省市。三个区域分别进行了讨论。

(一)变量设计及数据来源

1.技术溢出

借鉴陈继勇和盛杨怿对第i个省份FDI引致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测量方法。由外资企业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表示为:

在选取技术溢出的来源国方面,本文综合考虑了国内研发投入额和对华直接投资额两大因素,选取了9个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一方面,这9个国家的R&D投入较大。OECD国家占有全球R&D支出的大部分份额,而OECD国家的R&D活动又相对集中在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另外,近几年新加坡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其研发投入强度也已进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这9个国家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份额较高。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自1998至2007年,我国平均每年实际利用的这9个国家的FDI占我国利用FDI总额的33.25%。这9个国家的R&D投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数据来源于历年《国际统计年鉴》。我国每年的进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分别从9个国家的进口额、分别利用9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每个省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额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每个省份历年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2.相对工资差距

相对工资差距是以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工资之比来衡量的,本文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代表技能型劳动力,其余从事非科技活动的人员代表非技能型劳动力。鉴于工业行业在利用外资份额和科技活动人员的相对集中度两个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研究代表性[11]:一方面,工业行业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大的行业。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工业行业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平均比例高达68.98%;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国科技活动最集中的行业。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1998-2007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平均比重达45.20%。因此,本文以工业行业科技活动人员与非科技活动人员的平均工资之比来测量各个省份的相对工资差距。虽然各省份相对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在样本期间内各省份的工资差距均有所提高。各省份工业行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人数及其劳务费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工业行业的职工人数及总工资数据(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数据的加总)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选择

一般地,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之前,需要确定选择合适的面板数据模型。如果采用的模型形式不正确的话,将会造成估计结果与所要模拟的经济现实的偏离。因此,在进行估计之前,首先采用F检验判断是否存在个体效应,确定选择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假若拒绝选择混合模型的话,则通过Hausman检验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抑或随机效应模型。

下面将对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四个面板数据样本分别进行检验。通过各区域F统计量和Hausman统计量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全国样本和东部样本应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部样本应选择混合模型,西部样本应选择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表1 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模型统计量计算结果

(三)结果分析

选取了正确的模型形式之后,便可以对全国及三大区域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估计方程如式(3)所示,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样本回归结果

1.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与相对工资差距反方向变化

结合全国样本和分地区样本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系数为负,二者呈反方向变化。当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量增加时,相对工资差距将会缩小,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也呈现日益强劲的势头,而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其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拉大了相对工资差距。当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量增加时,其供不应求的状态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有助于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工资差距的缩小。

然而,在西部地区,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系数却是不显著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近些年,西部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制定人才引进措施,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再加上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因而技能型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相对工资差距对技能型劳动力相对供给的波动反应不敏感。

2.FDI技术溢出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

全国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以及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两种渠道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当提高1% 时,相对工资差距将会扩大0.176%;当提高1% 时,相对工资差距将会扩大0.129%。

(1)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产生的技术溢出扩大了我国的相对工资差距。外资企业通过进口技术设备、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产生技术外溢。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相比,技能型劳动力可以更为迅速地、以更低的成本适应和学习新技术,技术溢出会提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生产率,从而扩大相对工资差距。另外,进口的中间零部件或技术设备大多为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刺激我国本土企业去模仿和学习。而技术的模仿和学习都是技能偏向型的,必然会增加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鉴于我国的技能劳动力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相对需求的增加无疑会提高其工资水平,从而扩大相对工资差距。

(2)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技术外溢也扩大了我国的相对工资差距。FDI对当地产生技术溢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将相关技术或生产经验提供给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在外资企业经过培训的员工流动到内资企业或自己创办企业等,推动我国内资企业不断模仿、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研发新技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知识的生产和学习都是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将会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而降低对非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相对工资差距也不断被拉大。

3.FDI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分区域的检验样本中,FDI的两种技术溢出渠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通过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在西部地区,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比较显著;在中部地区,两种技术溢出效应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

(1)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ln对lnw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而在西部地区,ln对lnw的影响系数则不显著。我们认为这与FDI在我国“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紧密相关。在东、中部地区,外资企业的大量入驻必然会加剧当地市场的竞争程度,促使外资提高其技术含量,提供了当地企业接触和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只有当地内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时,才能更有效地吸收FDI流入所带来的技术溢出。东、中部地区无论是技术创新水平还是人力资本水平都较西部地区要高,其对国外资本传递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自然较强,提高了FDI技术溢出对当地技术创新水平的贡献程度。由此,东、中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将会提升,从而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扩大相对工资差距。鉴于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接受的外资偏少且技术含量不高,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通过外资促进当地技术水平提升的速度比较缓慢,不利于当地技能型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增加及其工资的上涨。

(2)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产生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性。在中部和西部地区,ln)对lnw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ln()对lnw的影响系数却不显著。我们认为这同样可以用区域技术吸收、模仿能力的不平衡性来解释。东部地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强,这将会对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构成一定的威胁。外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垄断地位,刻意采取技术保护策略,专门从本国引进技术人才与之进口的中间投入要素相匹配,对我国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影响不大,从而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虽然外资企业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资本设备等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但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却仍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可以弥补当地行业技术进步所缺少的中间投入品和中间投入要素。因此,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对当地传递的技术溢出是非常明显的,从而增加当地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扩大相对工资差距。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FDI技术溢出的角度解释了我国相对工资差距逐渐扩大的现象,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FDI主要通过两种技术溢出途径作用于相对工资差距:一是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而产生的学习、模仿效应,二是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这两种技术溢出渠道均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2)分区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地区,FDI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的技术溢出渠道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作用的,而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则不太显著;在西部地区,FDI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的技术溢出渠道主要是通过FDI引致的进口贸易发挥作用的,而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非常不显著;在中部地区,这两种技术溢出渠道均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3)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量的增加将会缩小相对工资差距。

FDI的技术溢出是把“双刃剑”,它虽然扩大了我国的相对工资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但是它却可以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劳动力就业结构。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及生产效率,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FDI的技术溢出对技能劳动力的偏向性有助于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非技能型劳动力提高技能水平,推动我国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应积极吸收FDI传递的技术溢出。若想降低相对工资差距,还是应该从增加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和企业应重视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增加对劳动者的教育投入,加大对非技能型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按照员工技能水平的差异建立不同的培养机制,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措施督促劳动力提升技能水平。通过培训以增加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缓解FDI的技术溢出对相对工资差距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应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适当地将技能型劳动力的收入向非技能型劳动力的收入转移,以缩小相对工资差距。

[1]陈继勇,盛杨怿.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12):39-48.

[2]Aghion P,Howitt P.Wage inequality and new economy[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18(3):306-323.

[3]Pissarides A.Learning by trading and the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7,11(1):17-32.

[4]Feenstra R,Hanson 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s[J].Journal of Intemational Economics,1997,42:371-393.

[5]Taylor K,Driffield N.Wage inequality and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s:evidence from UK panel data[J].Labour Economics,2005,12(2):223–249.

[6]Figini P,Gorg H.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wage inequa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The World Economy,2011,34(9):1455–1475.

[7]Fajnzylber P,Fernandes M.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killed labor demand:Evidence from Brazil and China[J].Applied Economics,2009,41(5):563-577.

[8]邵敏,包群.外资进入与国内工资差异: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联立估计[J].统计研究,2010,(4):42-51.

[9]Meyer C.Globalization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J].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1999,1(1):108-118.

[10]Driffield N,Girma S.Region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wage spillovers:Plant level evidence from the UK electronics industr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3,65(4):453 -474.

[11]包群,邵敏.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8,(5):46-54.

[12]邵敏,刘重力.外资进入与技能溢价——兼论我国FDI技术溢出的偏向性[J].世界经济研究,2011,(1):67-74.

[13]Antonio Avalos,Andreas Savvides.The manufacturing wage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 and East Asia:Openness,technology transfer and labor supply[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6,10(4):553 – 576.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技能型差距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