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波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 泰州 214523)
在高中物理中,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有部分知识点不能从理论上给予完美的解释,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尽量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认识它们.笔者以几个知识点为例,简要谈谈常用的处理方法.
以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为例.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与一对平衡力的功不同,不一定等值异号.为了强调这一点,讲授时一般通过举例说明,但在过多强调相互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等值异号的同时,两者何时等值异号却被疏忽,直至遇到如下类似问题.
如图1所示,重球m用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拴住后悬于O点.重球置于一个斜面不光滑的斜劈M上.用水平力F向左推动斜劈M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由位置A匀速向左移动到位置B.在此过程中,正确说法是
图1
A.m与M之间的摩擦力对m做正功
B.M与m之间的摩擦力对m做负功
C.F对M所做的功与m对M所做的功的绝对值相等
D.M,m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对m所做的功与对M做的功绝对值不相等
对于选项D,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选上.事实上它是错误的.教师在讲评时,多数采用画图的方法,比较“小球位移sm和斜面位移sM在相互作用的弹力FN方向的分量”得出结论.如果仅此而已,反而会使学生再次无所适从.若及时来个设问和总结,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具体如下:
设问: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何时等值异号?
总结:(1)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相互作用力方向垂直.
这两种情况下,两个物体对地位移在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分量都相等,因此相互作用力做功等值异号.本例属于第二种情况.
图2
所以路程
所以路程
以讨论“多普勒效应”为例.
定性结论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将增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将减小.那么,如果波源与观察者不断匀速靠近(或远离),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是不是就不断增大(或减小)呢?学生不得而知,而且容易发生误解.用一种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规律很有必要.下面分两种情况针对声波作讨论.
(1)声源不动,观察者以速度u相对于地面向声源靠近,如图3所示.以观察者为参考系,声波传播的速度为vS+u,相当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
图3
由表达式可知,观察者的对地速度u不变,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也不会变化,不过始终大于声源的实际频率f.
(2)观察者不动,声源以速度v(v 图4 由表达式可知,声源运动速度不变,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也不会变,不过始终大于声源的实际频率f. 相互远离的情况可进行类似的分析. 以讨论“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为何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同时达到最大”为例. 在介绍电磁波特点时,课本上给出一幅图,如图5所示. 图5 每年笔者教毕业班,都有学生针对这幅图提出疑问,因为这跟学生已有观念中的结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越大,感应电场的场强越大”有冲突.该问题实际上只能借助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微积分等才能完美解释.高中阶段可采用类比法说明. 如图6所示,设想是“横波在弹性绳中向右传播”.在竖直线1,2中央,质点处在平衡位置,其速度最大,动能也最大.同时,该质点与两侧相邻质点间距离最大,说明此处弹性绳的形变程度最大,具有的弹性势能也最大;在竖直线3,4中央,质点处在端点处,质点的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同时,该质点与相邻质点间距离很小,说明此处弹性绳的形变程度很小,具有的弹性势能也很小.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空间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布与横波传播时空间动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布类似. 图6 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也正是体现教师智慧的时候.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巧妙的方法适当深入,有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也只有及时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才能让他们轻装前行,在探索物理学奥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4 形象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