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合平
(湖北省丹江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湖北丹江口 442700)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也逐步增多,剖宫产术后的分娩方式也备受关注。根据许多研究证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对比再次剖宫产更安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疤痕子宫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1]。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36例,行阴道分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在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有36例,为观察组,年龄在28~36岁,孕周在32~40周,离上次剖宫产年限2~6年,前次采用的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在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发生。选择40例为再次剖宫产,作对照组。2组观察指标: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等情况。
(1)前次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无并发症;(2)离前次剖宫产年限均超过2年;(3)经超声提示子宫下段恢复正常功能;(4)宫颈成熟良好,无头盆不对称;(5)签署同意知情书。
产前测量宫高、腹围,测量内、外骨盆。了解骨产道、软产道情况,并关注胎头大小和位置、胎头衔接情况,结合B超检查运用,预测胎儿重量,排除头盆不称,确定符合阴道试产指征而且无禁忌证者予以试产[2]。
从表1可以看出,剖宫产术后行阴道分娩相对比再次剖宫产安全可靠,不管在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评分、并发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一般情况下自然阴道分娩失败就会采用剖宫产术这种医疗补救措施,但是现在剖宫产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分娩方式。我国剖宫产率位居前位,近几年以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麻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剖宫产率不断的上涨,已成为产科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直接关系着新生儿健康。根据研究与调查,发现再次剖宫产存在着很多潜在性高危因素,因此阴道的分娩的安全性高[3]。剖宫产容易引起疤痕子宫逐步增多,而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概率随着上升,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比无瘢痕子宫妊娠明显增高,阴道分娩出血多及新生儿窒息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有些孕妇担心阴道分娩带来的子宫破裂的风险,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尝试。还有部分孕妇害怕阴道分娩的的疼痛感,也担心阴道试产失败要再次剖宫产,使孕妇及家属再次遭受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从而不能接纳自然阴道分娩的好处。医护人员要给孕妇及家人讲解剖宫术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以及再次剖宫产的弊端,阴道分娩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也是分娩的最可靠的方式,让孕妇充分信任医护人员,树立信心,对阴道顺利生产带来有利因素。
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减少剖宫产术后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也减少盆腔粘连及腹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但是不是所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都必须选择阴道分娩,而是要重点关注阴道分娩的禁忌证。根据指标选择适合阴道分娩的产妇,这样才会有效地提高是阴道分娩成功的机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禁忌证:既往破宫产的切口形状T形;曾经出现过子宫切开术等穿破宫腔的病史;胎位显示必须剖宫产的;产妇和家属不认同阴道分娩。
实行阴道分娩,需要注意:(1)在术前,医护人员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阴道分娩的优点,如获得孕妇理解和支持,签字知情同意书试产;(2)在术中,密切监测分娩过程、胎心变化、孕妇腹部形态、子宫下段有无压痛等不良反应;(3)适当的助产缩短第二产程,阴道分娩时缩短第二产程是有必要的,可有效的避免子宫破裂[4];(4)阴道分娩后,按照常规检查宫体、宫颈、阴道出血情况以及会阴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发现不良情况,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为了提高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成功机率,严格做好的产前准备。医护人员要正确评估产妇的基本情况,了解既往破宫产子宫的切口位置和类型,有便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在剖宫术过程中。高标准要求产科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一切操作流程,产程监护人员要持有细心的态度、熟悉产科的专业知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宫口扩张情况、先露下降情况,尤其要特别注意子宫的形状、子宫下段是否存在压痛。由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出现破裂,往往看不到先兆情况,仅表现出不全破裂处有压痛、腹痛等不明显症状,忽视了体征变化。因此,必须加强监护,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给予处理。
总之,剖宫术后再次妊娠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不仅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产后恢复快。在术后严密监测产程进展与宫缩强度以及心理护理,做到让孕妇、家属放心,开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阴道分娩方式,应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表1 2组分娩过程对比
[1] 梁俊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观察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16~19.
[2] 张志强,张震宇,刘崇东,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5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0(9):53~59.
[3] 张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1(8):6~9.
[4] 董晓霞,林晓华,王左.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4):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