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剑
(广西乐业县花坪卫生院 广西乐业 533200)
目前国际上公认艾滋病的特征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靶向性侵入CD4+T淋巴细胞,引起改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破坏以及全身免疫异常激活,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1]。很多研究表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伴随着HIV病毒的定量的下降,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是有一定程度的逐步提高,这证明HAART在抗HIV病毒的同时也有重建免疫功能的作用[2],但是仅仅依靠HAART治疗后所升高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远不能达到人体免疫需要的正常水平,因而在HAART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恢复免疫功能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HAART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CD4+T细胞数计数及干扰素γ含量变化,分析其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3]。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18周岁,HIV抗体阳性或确证试验阳性;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细胞计数(100~350)×106/L。无妊娠或哺乳女性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HAART组15例,男9例,女6例;联合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4~55岁之间HARRT组平均年龄32.7岁,联合组平均年龄31.8,2组年龄。性别并无统计学差异。
HAART组:齐多呋定300mg。拉米呋定150mg。奈韦拉平200mg,每日2次口服。联合组:在HAART组治疗基础上,联合IL-2100万U,每日1次皮下注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第4、8、12、24周进行随诊,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CD4+T细胞数;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FN-γ的含量。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2组检测项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检测项目指标均开始提高,但是治疗前八周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随诊第12周开始联合治疗组CD4+T细胞数。IFN-γ的含量开始明显提升。随着治疗时间的持续,效果更佳明显。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 2组CD4+T细胞计数(±s)
表1 2组CD4+T细胞计数(±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治疗24周HAART组 15192±21 225±21 253±29 279±31 316±30联合组 15189±23 228±19 258±32 302±35 343±28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IFN-γ含量(±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 治疗24周HAART组15 16.2±6.4 19.3±5.7 21.8±6.3 23.2±5.2 26.5±4.8联合组 15 15.8±6.1 18.8±5.9 24.1±5.9 27.5±5.4 32.8±5.4 P>0.05 >0.05 >0.05 <0.05 <0.05
国内外研究证实,艾滋病患者免疫病理改变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的进行性减少,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的破坏增加。产生减少。T细胞在淋巴组织的滞留以及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等[4]。本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在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所查文献结果相符。同时治疗前IFN-γ含量也明显降低,而IFN-γ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细胞表面产生抗体蛋白[5]。
1997年Autran等首次提出AIDS免疫重建理论,其含义是指经抗病毒治疗后:减少的CD4+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记忆和纯真CD4+T细胞增加,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激活恢复正常[6]。国内外研究显示,HARRT治疗可以明显重建人体免疫作用,提高CD4+T细胞数和IFN-γ含量。但是远达不到正常人的水平,当HARRT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治疗时其提高CD4+T细胞数和IFN-γ含量的能力明显加强,对重建人体免疫作用更为有帮助[7]。
本研究在最终结果上与国内外研究和文献一致,但是过程有所不同。本研究表明在2种疗法在治疗后随诊的第4周和第8周的时间点上检测项目的结果上差异并无统计意义,但是从第12周开始已经出现统计学差异,而这种差异随着治疗时间推移愈发明显。
[1] 李莉,卢洪洲.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4):121.
[2]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杂志编辑部.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新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2):44.
[3] Autran B,Carcelain G,LiTS,et al.Positive effects of combined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CD4+Tcell homeostasis andfunctionin advanced HIV disease[J].Science,1997,277(5322):112~116.
[4] 曹韵贞.有关抗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4.
[5] 赵海燕,王振城,周红梅.艾滋病与免疫缺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77~78.
[6] 王雪根,陈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术后高感染率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123.
[7] 李 跃 明,杨 凤 娥,陈 正 挺,等.389例成人HIV/AIDS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