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东,付留杰,周光智,刘勇,车吉泊,于斌
赴巴基斯坦开展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的做法及建议
刘元东,付留杰,周光智,刘勇,车吉泊,于斌
巴基斯坦;医疗救援;卫生防疫救援;疾病预防与控制
R 197.2
2010年7月,巴基斯坦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我军抽组了医疗救援队,于2010年9月20日—10月15日,赴巴基斯坦灾区进行了医疗、防疫应急救援。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796 095 km2,人口为1.69亿,国民经济主要为农业。本次救援的重灾区是南部信德省,气候环境为干旱沙漠地带,年平均气温在30~45℃。从2010年7月初开始,巴基斯坦发生了80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全国范围的1/5,共造成1600多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灾,600多万人流离失所。本次救灾地点是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的塞赫万县,该县是此次洪灾重灾区之一,在40万的总人口中受灾人口达25万,5万多灾民无家可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巴方当时已报告的急性腹泻、疟疾等4类疾病达130余万例;灾民安置点人员密集,环境污染严重,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的风险,约有80%的儿童营养不良并面临死亡威胁[1];当地缺少卫生人员和专业设施,没有专业卫生防疫机构,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2.1 救援前的准备赴巴基斯坦实施跨国医学救援行动,远离本土、保障困难,在筹备工作上必须注重超前、细致、统筹安排,确保救援行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1)人员选派。选择学历水平高、英语基础好、救灾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搭配齐全。所有防疫队员都参加过1998年长江抗洪,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有3名队员参加过国际维和及国际救援。(2)物资筹措。一是着重强调针对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和驻巴基斯坦武官处反馈信息,共确定了80余种价值14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二是强调严谨性,所有物资均采购国际品牌或国内知名品牌,并备齐企业资料和产品质检、说明等其他中英文资料;三是强调规范性,将携带物资按重要性区分为3类,分别用红、黄、蓝色签标识,依次装载;对所有装备物资进行打包、称重、测量、贴签标注等工作,详细列出中英文对照清单,保证了防疫物资快速便捷地进出海关。(3)知识培训。在出国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国际法规、外事礼仪、宗教民俗、乌尔都语、航空运输、防疫知识、预防接种、生活物资准备等方面的培训。(4)远程运输。由于跨国救援路途远、携带物资多,如何安全顺利到达是一个难题,为此派出先遣组提前3天联系武官处,落实物资运力、安全保障、营区部署以及后勤保障等具体事宜;还派出押运组提前2天,押运物资与先遣组会合,组织卸载并在巴方的武装保护下摩托化机动至任务区,部队则轻装直抵任务区。
2.2 救援的主要任务
2.2.1 多方面入手做好防疫工作此次行动为医疗、防疫一体化救援模式。防疫工作的重点:一是疾病监测介入门诊、急诊环节。疾病监测人员主动到门、急诊现场采集资料,与医护人员座谈讨论了解详细信息,形成疾病监测信息与门诊诊治互动。二是病原监测介入临床检验环节。将传染病病原检测与临床检验工作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利用临床检验标本,主动实施霍乱、疟疾、登革热等10余种传染病病原监测,累计检测2090人次。三是消杀工作介入医源性感染控制环节。建立了医疗救援队手术室、检验科、产房、ICU病房等消毒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妥善处置医疗废弃物,开展医疗卫生帐篷和手术室每天消毒,消除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四是水质检测与洁治消毒、饮食卫生检测与监督介入后勤保障环节。对营区水源、供水系统进行监测,清理蓄水池,实施混凝沉淀、超氯消毒,确保饮水安全。坚持做好饮食卫生监督和餐具消毒督导,实施每餐监督。宣讲卫生知识,提高炊事人员卫生防疫意识,确保官兵饮食安全。五是加强疾病信息统计分析。建立以临床单病种统计、症候群统计、感染性疾病统计相结合的疾病监测新模式,为准确实施医疗、防疫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2.2 对灾民点的防疫工作进行科学督导此次赴巴基斯坦医学救援使命特殊、影响深远,在质量标准上注重加强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确保高标准完成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一是组织实施灾民点卫生学评价。监测统计分析临床诊治病例、有害媒介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灾民点环境卫生状况评估、灾区水源水质检测分析等工作,为正确采取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科学制定灾民点卫生防疫措施。根据当时灾区条件和发病特点,通过大使馆向驻地政府和军方提出了《塞赫万地区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病工作建议案》,对灾民集中安置点主要从实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传染源、消杀灭工作)方面展开工作。三是严格落实灾民点防疫措施。疾病监测:采取病原监测与病例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近5000余例病例的信息分类、汇总、整理工作,向巴方提交疾病监测信息报告18份;水质监测:采取自行采样和巴方送检两种方式对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实施检测,对供水设施卫生实施调查评估,提出水质评价和针对性整改建议,共向巴方提交水质报告和整改建议15份;病媒控制:为彻底控制蚊蝇密度,减少肠道和虫媒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对塞赫万地区5个灾民安置点进行消毒、杀虫服务,并进行作业后的媒介监测,使蚊、蝇密度下降2/3以上,虫媒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印制英文版《洪水灾害卫生防病知识手册》和《洪灾后常见疾病防治宣传画》。四是开展卫生防疫技术帮带与培训。通过日常工作帮带,如吸收部分巴方军地医护人员为志愿者,在防疫作业过程中,学习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现场集中带教,组织了多次防疫实用技术现场集中带教培训,一对一地详细讲解和现场操作,速度快、效果好。此外提供详细说明,收集和翻译捐赠装备、药材等物资的英文使用说明,供巴方参考。
3.1 应采取医疗、防疫相结合的综合编组模式一是整体性,医疗、防疫一体化救援模式有利于统一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保障;二是互补性,医疗、防疫工作各有特点,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三是综合性,除医疗、防疫任务外,外事、翻译、宣传、通信、后勤、警卫等力量综合使用有利于发挥更大作用。但在领导组成、指挥层次、人员编配比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未来实施跨国医学救援时还需进一步研究[2]。
3.2 加强卫勤力量建设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要一专多能,因参加救援人数有限,所要开展的工作面较广,人员不能分工太细,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3];二是装备器材,要具有便携、快速、适应不同环境的优点,特别是在高温、高寒、高原等特殊条件下应用,本次救援时少量仪器在高温下不能工作;三是专业训练要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军队参加跨国救援的任务也将不断增多,而国外医学救援时除专业技术外,在法律、民族、宗教、礼仪、安全防护、通信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专门培训[4]。
3.3 应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由于受语言、宗教、专业等因素影响,防疫救援时有些难以展开,比如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杀虫和粪污管理等工作。因此要达到防疫效果,必须主动宣传要开展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或者采取超常的科学方法。
3.4 要强化救援机制,适应恶劣环境在组织指挥、外事协调、经费来源、运力保障、力量抽组、物资编配、国际交流等方面应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保障。加强适应恶劣条件的模块化、便携式专业装备研发、引进和列装机制。研制高温、高湿、高寒、干旱等极端恶劣条件下的配套装备、试剂和耗材等,拓展其野外实战条件下的机动性、适用性、功效性和稳定性[5]。
3.5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报道做好宣传报道,能大大提高公众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配合度,也能提高政府及民众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1]高宏凯,梁立武,张开,等.巴基斯坦洪灾国际医疗救援疾病分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987-988.
[2]赵国香,王声湧.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与应急管理[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564-567.
[3]王声湧.汶川地震对中国卫生防疫救援应急队伍的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7):627-630.
[4]柴光军.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的作用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6):391-393.
[5]韩聚强,赵京,杨永红,等.救灾部队应对突发灾害的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6):439-440.
250014山东济南,济南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元东,付留杰,周光智,刘勇,车吉泊,于斌)
刘元东,E-mai l:lydcdc@163.com
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