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峰
荆芥高产栽培技术
徐绍峰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461000)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荆芥具有发表,散风透疹之功能;炒碳有止血功能。荆芥叶富含芳香油,味鲜美,生食、熟食均可,是较佳的调味料和凉拌佐料。荆芥还可驱虫灭菌,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因此,荆芥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荆芥茎直立,四棱形,基部紫红色,上部多枝。叶对生,基部叶有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为3—5片,裂片线形至线状极针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小腺点,叶脉不明显。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成穗状;花小,淡紫色,花冠2唇形;雄蕊4枚、2强;花柱基生,2裂。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棕色。
荆芥适应能力强,性喜阳光,常生长在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疏松肥沃生长较好,在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主要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
应选择地势平坦,肥沃,通气良好壤土、沙质壤土、两合土,同时要选择无蒙蔽物,向阳,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灌溉用水以及周边空气质量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1.1 耕作
要深耕细耙,一般耕深达30cm左右,耕耙后作畦,北方做平畦,南方做高畦,畦宽100—130cm。以利灌溉和排水。
2.1.2 施肥
荆芥种植密度较高,生长期追肥不便,应以基肥为主,667m2施优质有机肥3000kg以上,饼肥70—80kg,复合肥25—30kg。禁用硝态氮肥和城市垃圾,以免影响品质。基肥撒于地面,再进行深耕。
2.1.3 播前造墒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作畦后播种前灌溉造墒,待干爽后浅翻,同时撒入3%辛硫磷颗粒剂,防地下害虫危害种子和幼苗。同时要耙匀耙细,达到“实、平、细”。
一般菜用主要品种有尖叶和圆叶品种。药用品种类型较多。菜用尖叶品种株型高,圆叶品种矮,但叶肥大,脆嫩,品质好。故多选用圆叶品种。
2.3.1 播前种子处理
首先要筛选种子,拣出种子杂质和破损种子,保证纯度和发芽率。
其次,浸种,将筛选好的种子用水浸12—24小时,然后捞出至通风干燥处晾干。
因荆芥种子小,为使种子播匀,浸种后种子晾干掺细土,种子与细土比例3:1,拌匀后进行播种。667m2用种1kg左右。
2.3.2 拌种方法
顺畦开沟,沟距35cm,深5cm左右,然后将种子拌匀撒入沟内。也可以采用高垄栽培。
播后,盖土3cm左右,用脚踏实,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以利吸水萌发,加速出芽。脚踏后用铁耙耧平。播后浇水,保持洼面湿润,以利出苗,地温18℃以下,需10—15天出苗。20—25℃,一周左右出苗,出苗后还要保持湿润。
3.1 播期
春播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出苗5—7cm高时间苗,苗高15cm移栽。
3.2 定植方式
移栽按行距35cm左右,株距20cm定植,每穴2—3株,栽后覆土压根,并浇定根水。
3.3 中耕除草,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
3.4 肥水管理
3.4.1 灌水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排水防积水。
3.4.2 追肥
小苗期结合中耕除草后,每667m2追腐熟人粪尿500~1000kg左右,或每次追尿素或硫酸铵10gk。以后每次采收后,追人粪尿1500kg,或尿素15—20kg。及时除草,适时中耕培土,结合中耕培土667m2施厩肥1000kg,三元复合肥30kg,夏季初秋要遮阳40%—50%。并经常浇水或向叶面喷水。冬春季也可用大、中棚栽培。但需要补光,使光照延长至14小时,以利提高产量和品质。
3.5 采收
荆芥苗高15—20cm时,开始采收嫩茎叶,以后1~2周采收一次,采摘后趁鲜上市。
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后收缩,腐烂倒苗。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茎枯病为害叶、茎、花穗,叶片感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渍状病斑;茎部染病后,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展成绕茎枯斑,造成上部茎叶萎焉;花穗染病后,呈黄色,不能开花。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叶片发病后,初期出现不规则小斑点,后扩大,叶片变黑枯死;茎部发病后,茎部呈褐色变细,后下垂折倒。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