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入普通学校就读相关问题探讨

2012-01-23 02:26:09李文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入学障碍程度

李文军

河南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安阳 455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Hell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AS)及其他待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1],其共同特点是人际交往与沟通模式异常,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1]。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极少能进普通学校就读。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一部分程度较好的ASD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本文对18例曾在普通学校就读的ASD 儿童的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更多该类儿童正常就学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按ICD-10诊断标准[2],并由有经验的神经科副主任医师接诊,均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2)曾在普通学校就读3a以上。(3)长期在医院随访或接受电话随访。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11年曾在我院神经康复科就诊过的并入普通学校就读的ASD 儿童,男16例,女2例。入学年龄6.58~11岁,平均8.16岁。小学15例(包括四年级退学1例),初中2例,高中1例。Asperger综合征3例,典型孤独症13例,不典型孤独症2例。智力测定(均采用瑞文或比奈氏法由专职人员测定):67分1例,70~80分3例,81~119分13例,>120 分1 例。自身障碍程度:均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上厕所,能听懂简单的集体指令,有简单主动语言,无他伤行为。入学时自伤及发脾气2例,上课发笑、捂耳朵等行为3例。15例曾接受过特殊教育机构的干预,2例Asperger及1例高功能的典型孤独症未接受。

1.3 家庭情况及陪读 15例曾接受时间不等的陪读,最终6例逐渐脱离陪读而独立上课,8例仍在陪读,1例上四年级后因学习困难而退学。16例家长至少一方为专业技术人员或公务员,1例父母均为工人,1例父亲为企业管理人员,母下岗。18例患儿父母至少一方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2 讨论

2.1 入学年龄 18例中有17例较正常儿童入学年龄晚。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3],所以入学的时间相对晚1~2a,主要是为学前的发展及准备留下更多的时间,各方面相对成熟时,入学后的困难就相对少一些。

2.2 智力情况 18 例中IQ 值67 分1 例,≥70 分17 例。上学既有学业的问题,又有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智力太差的孩子往往认知能力太低课业难以跟上;另一方面,往往因较多的行为问题而难以被学校接纳。智商在70分以上的高功能孤独症和AS,约占总体患者的1/2以上,其治疗、康复、就学、就业及社会回归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4]。若能对这一部分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及恰当辅助,其正常入学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对其回归主流社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2.3 疾病障碍程度 患儿自身疾病障碍程度特别是社会行为问题是影响患者被接纳的主要因素。入学必备的最低条件是:不干扰老师的教学,没有严重的攻击他人的行为[3]。而ASD 儿童除了有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外,往往伴有多动、缺乏社会规则性,对声音敏感及发脾气、自/他伤等行为问题,入学前必须强化训练,使之达到最低条件,才有被接纳的可能。

2.4 接受早期干预情况 ASD 目前无特殊治疗[5],早期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尽量开发患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并减少及控制行为问题,使其达到入学的最低标准,为进一步融入正常学校做好准备。

2.5 陪读情况 陪读是在大环境中为孩子创造小环境的有效途径,陪读人员对ASD 儿童的个别辅助,可以减轻老师在学生管理上的压力和负担,降低学校接纳孩子的难度;另外,ASD 孩子没有鉴别侵害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当的交流方式会使其他孩子误解,陪读可以帮助孩子与学生之间沟通,创造安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陪读是孩子独立融入学校生活的拐杖。

2.6 家庭情况 ASD 儿童能否入学,首先是由自身条件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家长因素的影响[3]。一般来说,家长受教育程度就高,职业及经济情况良好,往往对孩子关注程度高,能早期诊断及接受早期干预,且社会沟通能力较强,可能与学校、老师包括其他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被接纳的机会及良好的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程度再好的孩子,没有恰当的辅助上学也是困难的,而程度不太好的孩子,只要辅助到位,上普通学校也是可能的。本文中1例11岁入学的典型孤独症孩子,虽然智力程度稍好(IQ84),但入学时仍有发脾气、捂耳朵、打头等自伤行为,但因为母亲是儿童神经科医生,入学第一年由母亲全程陪读,并在入学前即与校长及全体任课老师进行了孩子基本情况交流,并不断与老师、学校进行沟通,得到了老师的巨大帮助及学校最大程度的接纳。现已上完小学四年级,自伤及发脾气等行为问题均已消失,基本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成绩中下,目前由一名阿姨在室外陪读。

学校是社会性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辅助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儿童,将来更有可能实现社会生活自理。我们通过上述相关问题的探讨,旨在为广大ASD 儿童特别是高功能的孤独症及Asperger综合征患儿入正常学校就读提供帮助。

[1]杜亚松.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3):1 771.

[2]陶国泰,郑毅,宋维村.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6.

[3]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230-233.

[4]静进.Asperger综合征与ADHD的鉴别诊断[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267.

[5]静进.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进展及其诊断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4):1 781.

猜你喜欢
入学障碍程度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入学面试
跨越障碍
入学第一天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