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秋季栽培技术

2012-01-22 13:16隋进清
中国食用菌 2012年6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木耳

隋进清,徐 立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食用菌研究所,黑龙江 伊春 153031)

众所周知,黑木耳的质量以春耳和秋耳为优,其原因是春天和秋天气温偏低,符合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黑木耳栽培原来是以木椴为主,进入90年代后,用塑料袋代料栽培成功,黑龙江省率先成为全国袋栽黑木耳的主产区,现年栽培量已近40多亿袋,并逐渐向全国推广,使袋栽黑木耳产量一跃上升为全国食用菌诸品种栽培产量排名的前四位。但从多年的栽培实践看,春栽黑木耳由于适于木耳展片的温度期较短,采收的木耳基本是以“初夏耳”和“中夏耳”居多,所以其质量较木椴“春耳”次之。为了提高木耳质量,几年来广大栽培者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如采用覆盖增温“集中催芽”出耳、“塑料棚增温保温”出耳等;这些新技术尽管对提高木耳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但该“短时局部”应急式的解决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木耳的质量问题。笔者从事黑木耳栽培已有30多年的经验(从木椴到袋栽),根据自己对黑木耳生物特性的了解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袋栽木耳秋季栽培试验,并取得了每袋平均单产0.035 kg干耳的理想效果,现将几年的栽培研究体会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的安排及制袋养菌技术要点

袋栽木耳春季栽培,在我地区一般是在本年的3月之前制栽培菌袋,4月末至5月中旬进行摆袋出耳,6月中旬开始第1批耳的逐渐采收。秋季栽培菌袋制作是在4月末至6月初之间,7月末左右下地摆袋。

秋栽木耳技术难点之一是菌袋制作,其原因是,黑木耳菌丝细弱、抗逆力差、耐低温、怕高温。5月份以后,伊春地区气温已经升高,自然界中各种杂菌开始大量滋生繁殖,菌袋制作时对杂菌污染的控制难度增大。秋栽菌袋制作要把好三关:一是灭菌要彻底;5月制菌,培养料杂菌的基数比冬季相对要高,灭菌稍有疏忽就会留下隐患,影响制菌的成功率;二是接菌无菌操作要严格。由于此期气温高、杂菌活跃、接菌环境洁净度低,接菌要严格无菌操作。菌种的质量选择、接菌工具的消毒灭菌、接菌环境的清洁卫生等都直接关系到制菌的成功与失败。三是养菌防高温。秋耳栽培养菌期是在夏天,自然温度高,养菌要严防高温烧菌。所以,秋耳养菌摆袋不能过密,并且要及时通风,养菌温度要控制在30℃以内。如果超过此温度,要采取有效措施降温,必要时要增加排风设施,保证菌袋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安全越夏。

2 菌袋割口及催芽处理

秋耳菌袋割口及催芽期伊春地区温度仍然很高,菌袋割口、催芽方法同春耳均有区别。根据笔者的经验,秋耳割口以小“V”型为宜,口的边长0.7 cm~1.0 cm、角度为60度~65度、割口70个~80个、深度为1 cm~1.2 cm。从实践中看,该割口标准具有以下优越性:此割口小于常规法划口(边长2.5 cm,角度45度,深度0.3 cm~0.5 cm),该口出耳耳基小、单片多,但又大于钉子扎口法的小眼口,不会在袋内发生壁耳的现象,且割口较多(70个~80个);因为秋季适宜木耳生长的时间较短,一次性出耳口多,更能发挥其“群体”作用,实现“集中”高产的目的。

秋耳栽培菌袋割口后,因为菌袋“受伤”,如立即下地摆袋伤口处在高温下易受杂菌的侵染。所以割口后要在室内“养伤”4 d~5 d,使菌丝“伤口愈合”后再下地催芽,采用该法处理的菌袋割口处极少被杂菌污染。

3 秋栽木耳的田间管理技术

秋栽木耳管理与春栽耳管理从气候特点上看是截然不同的2种管理方法。春耳栽培菌袋下地时温度低,随着耳芽的形成至木耳展片,温度呈直线上升,越来越高。黑木耳的特性是耐低温、怕高温,所以春耳下地时温度低、病害少,随着温度升高,杂菌活跃,病害的发生也随着增多;特别是遇到连雨天,高温高湿同时出现时,经常发生大面积流耳,导致栽培失败。从我地区秋耳栽培的实践看,菌袋下地时虽然温度偏高,初期管理难度大,但随着耳芽形成至展片,其温度越来越低;如果是适时下地的菌袋木耳展片期在8月末至9月初,当地气温仅在12℃~18℃左右浮动,耳片虽然长的缓慢,但耳片肉厚、色黑、光泽明亮、病害极少,质量特优。所以春耳管理重在后期,秋耳管理重在前期。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秋栽木耳下地催芽期要采取多种降温措施,保证木耳不受高温、强光的危害,使菌袋顺利度过“高温期”;另外还要注意当地的气象预报,自然界气温变化高低温交替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尽量避免“高温”期菌袋下地。如果雨后下地,气温凉爽能维持一星期左右,使耳芽顺利形成,这能大大增强菌丝的抗逆能力,对下地的菌袋前期管理极为有利。

秋栽木耳在田间管理上除了前期要防高温之外,就是水分管理。袋栽黑木耳不管春耳还是秋耳,基本都是在大田全光下栽培,空气流动性强、没有控制性保湿功能。木耳生长所需要的湿度条件,全靠喷水制造迷雾环境。袋栽木耳的水分管理关系到木耳的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笔者在几年的秋耳栽培中体会到,黑木耳虽然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耳芽干缩后,几天到十几天不浇水,重新喷水后,仍然能迅速恢复正常生长。而且适当的干湿交替,对木耳的生长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秋栽木耳时间短,如果湿度不足,就延长了木耳生长期;至结冰时,木耳生长还不成熟,就会影响秋耳产量、质量。从实践中看,即使生长期允许,菌丝随着菌龄的延长而衰老逐渐降低结实能力,失去黑木耳最佳生殖生长期,菌丝衰老的菌袋易出现不出耳或出耳后长不大现象,严重影响秋耳产量。

秋耳栽培的水分管理,在下地初期具有2种作用,一是降温作用。即在高温时,菌袋温度超标,可以采取喷水降温,保护菌丝不受高温危害。二是保湿作用。通过喷水使耳片保持水灵、舒展状态,否则难以生长。到了中期,黑木耳进入展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伊春地区气温逐渐凉爽,在秋耳的水分管理上,要加大喷水次数和喷水量;如果白天气温还较高,要把喷水的重点放在晚上和夜间。这种白天停水、晚上浇水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干湿交替,在实践中看效果很好。总之,秋耳的水分管理,要看天给水、看耳定量,按照气温高低确定浇水时间表。

4 秋耳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秋栽木耳病虫害的发生分为制菌期和出耳期两个阶段。因为秋耳的制菌期气温高,主要病害是菌袋杂菌侵染和防止高温烧菌。两种病发生原因清楚,只要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环境控制及室内及时通风换气,就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病害的发生。出耳期的病虫害,主要发生在菌袋下地后的耳芽期,此时菌袋易发生的病害一是菌丝灼伤病。发生原因是:气温较高,此时在午后的强光下,菌袋内的温度可高达40℃以上。在此温度下,袋内紧贴袋膜的菌丝在高温强光下蛋白质变性,出现“红褐色”,有的甚至自溶成“红水”,发生“灼烧”的菌丝将失去结耳能力,并容易被杂菌污染。解决的方法:通过喷水、遮荫等方法及时降温,尽量降低袋内的积温高度。二是袋内长青苔。菌袋装料松,浇水时,水易从割口处流入袋内,在光照下,袋内易生青苔。菌袋内的青苔与菌丝争夺营养,影响木耳生长;严重时,青苔可生长到耳片上,影响木耳质量。解决的方法:制菌时菌袋一定要装紧压实,防止浇水时水分进入袋内;另外要浇清洁水,防止水中有青苔种子存在,造成人为的传播。三是菌袋下地后大面积绿霉菌污染。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养菌期菌丝受高温烧菌,菌袋抗逆性极弱易病变,菌袋割口后,菌丝没有愈合能力,杂菌乘虚而入,从而引起大面积绿霉菌污染,导致栽培失败。解决的方法:严格控制养菌温度,培养菌丝强壮的菌袋,使其安全度过高温期。

秋耳栽培虫害较少,如果在菌袋下地前将耳床进行一次全面杀虫处理,随着木耳的生长,温度越来越低,在伊春地区发生虫害较轻,一般不会产生危害。

5 小结

黑木耳营养丰富,食感好,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作用。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黑龙江省是全国黑木耳的主产区,80年代前,我省的黑木耳主要采用木椴栽培;由于资源的不足,代料栽培在全省迅速兴起。目前,已基本取代了木椴栽培。但由于袋栽春耳受温度影响质量欠佳,出口耳合格率较低。为了提高质量,秋耳栽培技术引起栽培者的广泛重视。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栽培研究,认为秋栽木耳技术可行,木耳质量优。从栽培实践看,气温最低近0℃时,至中午前后温度回升,黑木耳还可以正常生长;虽然生长缓慢,但色泽黑、肉特厚、口感柔润、质量特优,并且病害少。由于秋耳栽培刚刚兴起,平均袋单产比春耳稍低,栽培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但秋耳市场好,经济效益高。笔者坚信随着技术逐步成熟,秋耳栽培将会在全国迅速推广,秋耳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木耳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巧洗木耳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
发现木耳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