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Ⅳ):大豆(2)、马铃薯

2012-01-22 09:56办公室
种子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肥力株系氮磷

办公室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125)

(上接第3期第54页)

3.8 科豆1号

3.8.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08。

3.8.2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8.3 品种来源:K02-39/郑92116-6。

3.8.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07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6.8 cm,主茎16.9节,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度18.6 cm,单株有效荚数46.7个,单株粒数88.7粒,单株粒重16.9 g,百粒重19.1 g。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质含量41.80%,粗脂肪含量19.25%。

3.8.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2.91 kg,比对照增产7.2%。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2 kg,比对照中黄13号增产6.4%。

3.8.6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万~1.1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2万~1.3万株,低肥力地块1.3万~1.4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 kg。

3.8.7 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南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3.9 徐豆18号

3.9.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09。

3.9.2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3.9.3 品种来源:徐豆9号/泗豆288。

3.9.4 特征特性:生育期104天。株型半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3.2 cm,主茎18.7节,有效分枝1.5个,底荚高度14.1 cm,单株有效荚数38.3个,单株粒数75.7粒,单株粒重16.5 g,百粒重21.4 g。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质含量41.29%,粗脂肪含量20.42%。

3.9.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1.7 kg,比对照增产6.5%。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6 kg,比对照中黄13号增产6.7%。

3.9.6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5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2万株,低肥力地块 1.5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kg或磷酸二胺1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kg或尿素5~8 kg。

3.9.7 审定意见: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3.1 0 濉科998

3.10.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0。

3.10.2 选育单位: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3.10.3 品种来源:巨丰/豫豆21号//KF9507-1。

3.10.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06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7.3 cm,底荚高度17.2 cm,主茎16.8节,有效分枝2.1个,单株有效荚数48.6个,单株粒数101.9粒,单株粒重16.9 g,百粒重16.8 g。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质含量38.54%,粗脂肪含量20.36%。

3.10.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2.1 kg,比对照增产6.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7 kg,比对照中黄13号增产6.1%。

3.10.6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 cm,株距14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5万株。(3)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5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尿素5.0~7.5 kg。3.10.7 审定意见: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3.1 1 中豆39号

3.11.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1。

3.11.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3.11.3 品种来源:中豆32号/中豆29号。

3.11.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1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3.1 cm,主茎12.9节,有效分枝2.2个,底荚高度12.1 cm,单株有效荚数31.6个,单株粒数74.2粒,单株粒重12.7 g,百粒重17.9 g。椭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0.36%,粗脂肪含量21.96%。

3.11.5 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8.0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16.2%。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7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23.2%。

3.11.6 栽培技术要点:(1)4月初播种,行距30~40 cm,株距5~10 cm。(2)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 kg或磷酸二铵15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 kg。

3.11.7 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浙江、重庆、湖北武汉、湖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沿江地区、四川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3.1 2 中豆40号

3.12.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2。

3.12.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3.12.3 品种来源:鄂农W/早枝豆。

3.12.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0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7.8 cm,主茎11.7节,有效分枝3.4个,底荚高度13.6 cm,单株有效荚数34.1个,单株粒数67.7粒,单株粒重13.1 g,百粒重20.4 g。椭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1.95%,粗脂肪含量21.61%。

3.12.5 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4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8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5.9%。

3.12.6 栽培技术要点:(1)4月初播种,行距30~40 cm,株距5~1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 1.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3)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 kg或磷酸二铵2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 kg。

3.12.7 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浙江、湖北武汉、湖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沿江地区、四川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3.1 3 南农38号

3.13.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3。

3.13.2 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3.13.3 品种来源:吉林30号/通州豆。

3.13.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3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6.2 cm,主茎11.7个节,有效分枝2.1个,底荚高度16.4 cm,单株有效荚数27.4个,单株粒数56.9粒,单株粒重11.5 g,百粒重20.7 g。卵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1.71%,粗脂肪含量19.70%。

3.13.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 kg,比对照增产10.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7.0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9.1%。

3.13.6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点播株距10 cm,行距45 cm,条播行距45 cm。(2)亩施钙镁磷肥30 kg及人畜粪水1 000~1 500 kg作底肥,红黄壤酸性土壤加施适量石灰;追肥在三叶期施用,亩施尿素4~5 kg,氯化钾5~7 kg。

3.13.7 审定意见:适宜在浙江、江西、湖北武汉、重庆永川、四川中南部、江苏沿江地区春播种植。

3.1 4 贡豆22号

3.14.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4。

3.14.2 选育单位: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14.3 品种来源:5(19)F1/贡444-1。

3.14.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天。株型收敛 ,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9.7 cm,主茎10.5节,有效分枝3.2个,底荚高度 14.4 cm,单株有效荚数27.3个,单株粒数52.4粒,单株粒重11.7 g,百粒重23.5 g。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叶病毒病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39.98%,粗脂肪含量21.82%。

3.14.5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8.3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7.5%。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9 kg,比对照湘春10号增产4.7%。

3.14.6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 4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7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 kg或磷酸二胺 20 kg作基肥,苗期浇清粪水或加尿素5 kg,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6 kg。

3.14.7 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西、浙江、重庆、江苏泰州、安徽铜陵、湖南北部、四川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3.1 5 泛豆11号

3.15.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5。

3.15.2 选育单位: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3.15.3 品种来源:06B5/泛W-32。

3.15.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2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7.2 cm,主茎16.5节,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度16.6 cm,单株有效荚数60.1个,单株粒数112.7粒,单株粒重19.6 g,百粒重19.1 g。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2.65%,粗脂肪含量21.85%。

3.15.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7.0 kg,比对照增产11.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7 kg,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8.4%。

3.15.6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 50 cm (或宽窄行60 cm/40 cm),株距1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 1.3万 ~1.5万株,低肥力地块 1.6万 ~2.0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kg或磷酸二胺1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1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花期低肥力田追施尿素5 kg。

3.15.7 审定意见:适宜在重庆、湖北襄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3.1 6 郑03-4

3.16.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6。

3.16.2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16.3 品种来源:郑99130/JN9816-03。

3.16.4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株高84.0 cm,主茎18.9节,有效分枝1.7个,底荚高度13.6 cm,单株有效荚数47.2个,单株粒数97.8粒,单株粒重17.2 g,百粒重19.2 g。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4.66%,粗脂肪含量20.26%。

3.16.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6.2 kg,比对照增产5.5%。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4 kg,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12.1%。

3.16.6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万~1.4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4万 ~1.5万株,低肥力地块1.5万 ~1.6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5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 kg或磷酸二胺1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10 kg,同时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

3.16.7 审定意见:适宜在重庆、安徽黄山、湖北襄樊、陕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3.1 7 黔豆7号

3.17.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7。

3.17.2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3.17.3 品种来源:8307/88-5027-2。

3.17.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116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2.7 cm,主茎12.2节,有效分枝3.0个,底荚高度12.9 cm,单株有效荚数56.4个,单株粒数125.7粒,单株粒重18.3 g,百粒重15.9 g。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1.93%,粗脂肪含量19.05%。

3.17.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西南山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4.9 kg,比对照滇86-5增产21.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4 kg,比对照滇86-5增产15.8%。

3.17.6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2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5万株,低肥力地块3.0万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kg或磷酸二胺25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 kg。

3.17.7 审定意见:适宜在贵州、云南、湖北鄂西地区春播种植。

3.1 8 交大133

3.18.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

3.18.2 选育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3.18.3 品种来源:台湾88号/交选2号。

3.18.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2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6.1 cm,主茎10.3节,有效分枝1.9个,单株有效荚数16.1个,多粒荚率71.7%,单株鲜荚重40.8 g。荚长×荚宽为5.3 cm×1.3 cm,标准荚率68.5%,百粒鲜重73.7 g。圆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种脐淡褐色。感官品质鉴定属香甜柔糯型。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3.18.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鲜食大豆春播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荚771.3 kg,比对照增产4.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1.7 kg,比对照浙鲜4号增产13.5%。

3.18.6 栽培技术要点:(1)3月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 40 cm,株距8~10 cm。(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8万株,低肥力地块2.0万株。(3)亩施 800~1 000 kg腐熟有机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8~10 kg或磷酸二胺8~10 kg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kg。

3.18.7 审定意见:适宜在辽宁中南部、安徽沿江和江淮地区、北京、福建厦门、湖南长沙、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平原和江苏、浙江、海南作鲜食大豆品种春播种植。

3.1 9 华夏9号

3.19.1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9。

3.19.2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19.3 品种来源:桂早1号/巴西14号。

3.19.4 特征特性:生育期平均99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7.3 cm,主茎14.1节,有效分枝4.4个,底荚高度12.8 cm,单株有效荚数61.7个,单株粒数123.2粒,单株粒重18.3 g,百粒重15.5 g。椭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5号和18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4.35%,粗脂肪含量18.08%。

3.19.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3.6 kg,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6.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 kg,比对照华夏1号增产4.4%。

3.19.6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50 cm,株距10 cm,留单株苗;或穴播,穴距30 cm,每穴留2株苗。(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0.9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0万株,低肥力地块1.2万株。(3)肥力高地块不需要施肥,肥力中等地块亩施复合肥5~10 kg,肥力低的地块亩施农家肥500 kg左右、复合肥5~10 kg、磷肥10 kg、钾肥 10 kg作基肥,切忌种子与化肥接触。

3.19.7 审定意见:适宜在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和江西中部、湖南南部、福建、海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大豆黑潜蝇。

4 马铃薯品种

4.1 青薯9号

4.1.1 审定编号:国审薯2011001。

4.1.2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4.1.3 品种来源:387521.3/APHRODITE系统选育。

4.1.4 特征特性: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89.3 cm左右,植株直立,分枝多,生长势强,枝叶繁茂。花冠紫色,天然结实少。结薯集中,块茎长圆形,红皮黄肉,成熟后表皮有网纹、沿维管束有红纹,芽眼少而浅。区试单株主茎数2.9个,结薯5.2个,单薯重95.9 g,商品薯率77.1%。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抗马铃薯Y病毒,抗晚疫病。区试田间有晚疫病发生。块茎品质:淀粉含量15.1%,干物质含量23.6%,还原糖含量0.19%,粗蛋白含量2.08%,维生素C含量18.6 mg/100 g鲜薯。

4.1.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中晚熟西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亩产1 764 kg,比对照平均增产40.7%。2010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 921kg,比对照陇薯3号增产17.3%。

4.1.6 栽培技术要点:(1)西北地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2)亩种植3 200~3 700株。(3)播前催芽,施足基肥。(4)生育期间要控制株高,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注意防治蚜虫、晚疫病等病虫;及时中耕培土,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及时灌水;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藏。

4.1.7 审定意见:适宜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一季作区作为晚熟鲜食品种种植。

4.2 庄薯3号

4.2.1 审定编号:国审薯2011002。

4.2.2 选育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2.3 品种来源:87-46-1 (142-18/陇薯1号)/青85-5-1。

4.2.4 特征特性: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79.8 cm左右,植株直立,分枝多,枝叶繁茂,生长势强。花冠紫色,天然结实少。结薯集中,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区试单株主茎数2.8个、结薯6.4个,商品薯率79.5%。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病,高抗马铃薯Y病毒病,轻感晚疫病。块茎品质:淀粉含量14.6%,干物质含量24.4%,还原糖含量0.15%,粗蛋白含量2.48%,维生素C含量14.4 mg/100 g鲜薯。

4.2.5 产量表现:2009年、2010年参加中晚熟组西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亩产1 779 kg,比对照陇薯3号增产41.9%。2010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 715 kg,比对照平均增产4.7%。

4.2.6 栽培技术要点:(1)西北地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2)亩种植3 500~4 000株。(3)播前催芽,施足基肥。(4)生育期间注意防治蚜虫、晚疫病等病虫,及时培土中耕;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及时灌水;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藏。

4.2.7 审定意见:适宜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一季作区作为晚熟鲜食品种种植。

4.3 秦芋32号

4.3.1 审定编号:国审薯2011003。

4.3.2 选育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4.3.3 品种来源:秦芋30号/89-1(高原3号/文胜4号)。

4.3.4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85天左右。株高60 cm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中等,分枝少。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差。匍匐茎中等长,块茎圆扁形,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黄色,芽眼较浅。区试单株主茎数3.7个,结薯6.6个,平均单薯重72.3 g,商品薯率78.4%。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和Y病毒病,抗晚疫病。区试田间调查感晚疫病。块茎品质:淀粉含量11.8%,干物质含量18.5%,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0%,维生素C含量14.2 mg/100 g鲜薯。

4.3.5 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中晚熟西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亩产1 599 kg,比对照平均增产5.8%。2010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 443 kg,比对照米拉增产12.5%。

4.3.6 栽培技术要点:(1)西南山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丘陵区可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中旬播种。(2)亩种植4 000株左右。(3)选择排水便利地块种植,播前催芽,施足基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4)生育期间注意防治蚜虫、晚疫病等病虫,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

4.3.7 审定意见:适宜在湖北宜昌,陕西南部,云南大理、昭通,贵州毕节,四川中南部作为中晚熟鲜食品种种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肥力株系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小麦氮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淤泥土水稻“3414”氮磷互作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