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号栽培技术

2012-01-22 03:25黄金华王士坤霍建中
种子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三唑酮新麦底肥

黄金华,王 蕊,王士坤,霍建中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新麦26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强筋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7),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1 新麦26号品种介绍

1.1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高80 cm左右,成熟期比周麦18号略早。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倒伏能力中等。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一般,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多年试验,平均亩成穗40万 ~43万穗,穗粒数29~33粒,千粒重39.3~47.4 g。穗纺锤形,籽粒角质,卵圆形,大小均匀。

1.2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A组区试,平均亩产534.6 kg,比对照新麦18号减产2.0%;2009~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31.4 kg,比对照新麦18号增产5.9%,达极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在河南西平县小麦现场实收中,平均亩产达到736.8 kg,刷新国内强筋小麦高产纪录。

1.3 抗病性

病害接种鉴定,2008年(高)抗纹枯病,中抗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009年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

1.4 品质

容重788 g/L,蛋白质 (干基)16.04%,湿面筋32.3%,沉降值70.9 mL,吸水率65.6%,稳定时间38.4 min,最大抗延阻力898E.U,拉伸面积194 cm2,延伸性164 mm,籽粒硬度指数67.5,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种指标。

1.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肥水地早中茬种植。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施肥

2.1.1 施肥原则:秸秆还田,增施氮肥;测土配方定化肥用量,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有机肥最好要有一点);氮磷钾配合施用,合理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合理分配底肥与追肥施用量。

2.1.2 亩施肥总量: 纯 N 16.0 kg,P2O57.5 kg,K2O 7.5 kg,ZnSO42.0 kg,多元微肥 100 g 左右。

2.1.3 施肥技术:

(1)氮肥:总量的 50% ~60%作底肥,40% ~50%作追肥;也可40%~50%作底肥,50%~60%作追肥。追肥使用尿素或碳铵。

(2)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微肥:全部用作底肥。选用氮磷钾复合肥注意N、P2O5、K2O的含量,一般按P2O5、K2O含量是否达到或接近总施肥量要求来选复合肥,适量补充氮肥(尿素)。

2.2 整地

2.2.1 整地标准:耕层深(25 cm),底墒充足(土壤相对含水量75%),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2.2.2 整地技术:与上茬作物相结合,浇好底墒水,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粉碎秸秆,撒好底肥。一般地块旋耕三年深耕(25 cm)一年,旋耕后镇压,捡净根茬,使土壤上虚下实。根据播种机的播幅打好畦埂,麦畦适宜长度40 m左右,畦宽3 m左右,埂宽35 cm左右。

2.3 药剂处理

2.3.1 防治吸浆虫:当20 cm土层虫口密度达2头/10 cm2时进行土壤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00 mL兑水5 kg喷在20 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翻入表土层。

2.3.2 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麦根蝽、麦种蝇、沟牙甲等地下害虫:亩用3%米乐尔、5%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甲基异柳磷或5%地亚农颗粒剂2~3 kg拌粪沟施;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0.25~0.30 L加水10倍喷拌40~50 kg细土制成毒土,条施于播种沟内或顺垄撒施于地表,但施药后要随即浅锄或浅耕。

2.4 播种

2.4.1 播期:10月8~15日播种,旱地适当早播,水浇地适当晚播。

2.4.2 播量:亩播种8~9 kg,根据整地质量和播种早晚调节播种量。

2.4.3 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用20%三唑酮乳油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5%~0.20%或用15%三唑醇干粉剂按种子量的0.20%~0.25%进行拌种,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地下害虫与病害并发的田块,杀虫剂与杀菌剂可以混合使用。

2.4.4 播种方法:采用播种机播种,调好播量,放慢速度匀速行进,要求播深4~5 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后镇压。准备播种后浇蒙头水的地块要求播深2~3 cm。行距配置17~20 cm,采用窄行距。

2.5 田间管理

2.5.1 小麦的冬前管理(播种至越冬):管理的目标是苗匀、苗齐,苗壮。壮苗标准是主茎叶龄5.5~6.5片叶,单株次生根5~7条。单株分蘖3.0~4.5个,亩群体65万~80万苗。管理措施是: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对缺苗断垄进行补种。补种要使用本品种催过芽的种子。

(2)化学除草。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以猪秧秧、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75%巨星干悬剂1 g或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50 mL,或噻磺隆有效成分1.0~1.5 g加水50 kg喷雾。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6.9%骠马乳油40 mL加水50 kg喷雾。

(3)浇冬水。底墒充足或墒情适宜的不冬灌,播种整地质量差、旋耕后没有镇压的麦田要冬灌。冬灌时期一般在12月上中旬,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进行,“夜冻昼消,浇完为好”。

2.5.2 小麦的春季管理(返青—孕穗期):主攻目标是促弱苗,控旺苗,稳定壮苗。小麦返青后及早进行划锄,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追肥浇水。

(1)喷多效唑。在起身期(3月上旬)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60~70 g加水50 kg均匀喷雾,防倒防倒春寒,严格用药量和喷洒技术。

(2追肥浇水。3月20日后追拔节肥浇拔节水,亩追尿素10~17 kg。群体不足、苗情弱的麦田浇起身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 kg、磷酸二氢钾2~3 kg。

(3)预防霜冻。拔节孕穗期常遇寒流天气,当预报最低气温低于-1℃时及时浇水或熏烟。

(4)防治病虫。①防治麦蜘蛛亩用20%哒螨酮乳油50~70 mL加水30~40 kg喷雾。②防治麦蚜、麦叶蜂、黏虫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 mL加水30~40 kg喷雾,或亩用10%吡虫啉可湿粉40~70 g加水30~40 kg喷雾。③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亩用15%三唑酮粉剂60~80 g兑水30~40 kg喷雾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60 g兑水30~40 kg喷雾。

2.5.3 小麦后期管理(抽穗—成熟期):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和青干,活秆成熟。

(1)浇好开花水。小麦抽穗后5~7天浇足开花水,浇水时要避免大风天气。

(2)防治病虫。小麦开花期(5月上旬)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 g、15%三唑酮6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防治麦蚜、麦叶蜂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 mL加水50 kg喷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粉40~70 g加水50 kg喷雾。小麦灌浆期(5月中下旬)亩用15%三唑酮60 g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 mL加水50 kg喷雾,或加10%吡虫啉可湿粉40~70 g加水50 kg喷雾。

(3)预防干热风。在防病治虫的同时,亩用100 g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

猜你喜欢
三唑酮新麦底肥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番茄“2+x”试验总结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菜中三唑酮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
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