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12-01-13 03:56陈阳芳刘卫东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模因学习效果显著性

陈阳芳,刘卫东

(1.2.梧州学院 外语系,广西 梧州 543002)

模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陈阳芳1,刘卫东2

(1.2.梧州学院 外语系,广西 梧州 543002)

大学英语阅读肩负着“促进语言学习,为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使命。语言学习是模因传播过程,必须遵循模因传播规律。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要求用英语“表达”汉语信息,促使学生带着表达需要去注意英语,是从汉语信息到英语形式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传播。准实验研究表明: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没有复述或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完全参与这一复述活动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部分参与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模因理论;大学英语阅读;复述;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

教育部2007年7月颁发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在外语环境下,阅读是大学英语输入的主要渠道。它肩负双重使命:一是继续培养阅读能力;二是促进语言学习,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探讨促进语言学习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显得十分有意义。

模因 (meme)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 ‘模仿’的过程而被 ‘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1]模因理论研究者认为,学语言本身是语言模因的复制过程。模因首先受到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通过 “模仿”过程被 “复制”,产生新的模因,才完成一次模因传播。大学英语阅读中的语言学习首先涉及学习者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此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要通过语言输出对其进行 “实验”和 “探索”。这里的 “实验”和“探索”就是模因的 “模仿、复制”。因此,大学英语阅读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模因传播过程,必须遵循模因传播规律。

复述是用课文中的原话或自己的话重新叙述课文内容。课文复述既是一种练习,更是一种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传播。它不同于朗读,朗读是对课文内容的重新叙述,实质上已经是围绕课文内容的语言运用。由于找不到理论依据,不能充分理解复述的意义和价值;另外,由于不能科学引导,课文复述在英语学习中的收效甚微。因此,许多大学英语老师更注重课文的讲解环节而不看好、甚至是丢弃这一教学活动。从模因理论的视角看,这一教学模式要大力提倡,同时也要有所改进。

复述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教师或教师与学生一起列出关键的词汇、句型或信息作为引导和提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引导和提示,脱离课本重新叙述。

大学英语阅读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模因传播过程。模因传播的先决条件是其受到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根据这一条件,要学到阅读中语言,首先必须注意到语言 (包括形式和意义等)。其次,“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是模因传播的方式之一。人类的经验基本是相通的。但是,表达相同的经验,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同一信息的不同语言形式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 大学英语阅读是在学生掌握汉语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假设:课文复述时,将汉语信息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英语 “表达”出汉语信息,使学生带着表达需要去注意英语形式,是从汉语信息到英语形式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传播。这样的复述方式,符合模因传播的条件和规律。把英汉形式看成“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英语形式与汉语意义的联系就更密切;当需要表达汉语意义时,就能直接套用英语形式,表达将更自然、地道,这有利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是,这一从模因理论角度提出的复述设想真的能促进大学英语阅读的语言学习吗?如果能,程度又有多大?据此疑问,笔者通过开展一项准实验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1.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疑问,提出如下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一:有复述环节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其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没有复述环节的。

假设二: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其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不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

假设三:学生越积极参与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其语言学习效果越好。

2.实验对象

2012年4月以梧州学院数理系2011级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的学生为对象开展准实验研究,旨在考察模因理论指导下的课文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实验结束后,对受试的成绩作出分析。

3.实验材料

从 《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二版)Unit 3 Section A Marriage Across Nations,选取三个段落,即Para.1、Para.2和Para.5,作为“课文”。 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可信度,在实证研究的同时,对用作实验材料的三个段落的语言学习难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梧州学院2011级机械专业的39名同学为对象,给20分钟让其自由复习以上三个段落,然后用英汉翻译测试这些段落中的语言学习效果。

表1是39名学生的三组测试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显示,三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6.4103,3.7607,6.1050,可以基本认定三个段落中的语言的学习难度相差不大。两个相关样本T检验对三组成绩的进一步比较如表2、下页表3、下页表4所示。

表2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073, 大于 0.05,所以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可以认为Para.1和Para.2中的语言的学习难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268, 大于 0.05, 所以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可以认为Para.2和Para.5中语言的学习难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897, 大于 0.05, 所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可以认为Para.1和Para.5中语言的学习难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上述检验结果,可以肯定用作实验材料的三个段落中的语言学习难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实验过程

与学生一起阅读,讲解作为实验材料的三段“课文”。讲解Para.2之后,与学生一起列出关键词并要求全班一起复述该段的内容;讲解Para.5之后,与学生一起列出关键词,并由教师提供汉语信息,要求全班一起用英语 “表达”(复述)这些信息内容。每个段落的复述一共重复2次。

课文讲解和复述结束后,测试上述段落中的词汇、短语等语言的学习效果。测试中,给出9个汉语句子,要求受试者用在段落中学过的语言翻译这些句子。每一个语言点、意义、拼写和用法各占5分,共15分。例如,用对语言点但有一点拼写错误可得5分,用对语言点且拼写正确可得10分,用对语言点、拼写正确且前后接续正确可得15分。评分结束后,将三个段落的语言测试成绩转换成100分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 17.0版本)对三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处理。以Para.1的测试成绩代表没有复述环节的课文语言学习效果,以Para.2的测试成绩代表只提供关键词的课文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以Para.5代表同时提供关键词和汉语信息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采用两个相关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检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

二、实验数据的检验结果和主要发现

表5是实验组55名受试的三组测试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5 实验成绩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5所示均值来看,XPara.5成绩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成绩。为了进一步说明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分别对XPara.1~XPara.2组、XPara.2~XPara.5 组和 XPara.1~XPara.5组测试成绩进行两个相关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下页表7和下页表8所示。

表6 XPara.1与XPara.2 T检验

上页表6 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222, 大于 0.05, 所以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上页表5均值,可以认为,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不比没有复述更促进语言学习。这与研究假设不相一致。

表7 XPara.2与XPara.5 T检验

表7 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000, 小于 0.05, 所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上页表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显著比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更能促进课文的语言学习。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

表8 XPara.1与XPara.5 T检验

上页表8 T检验结果表明,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 (2-tailed)]P 值为 0.000, 小于 0.05, 所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认定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前页表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显著比没有复述更能促进课文的语言学习。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复述环节和只提供关键词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提供汉语信息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分别对学生在复述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检测完全参与组与部分参与组测试成绩,检验结果如表9、表10所示。

表9 Mann-Whitney检验秩

表10 检验统计量a

在表10中,渐进显著性 (双侧)值为.000。由于P值小于预定的0.05的显著性水平,所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在提供关键词和汉语信息复述中,完全参与组成绩与部分参与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表9可知,在提供关键词和汉语信息复述中,完全参与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与部分参与组的语言学习效果。

另外,通过对参与实验的55名同学的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课文复述: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相对于不提供或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提供汉语信息是最有帮助的复述形式(见下页表11)。

表11 您对复述的看法?

三、结论:

语言学习是模因传播过程。本教学实验中,虽然三个段落的语言学习难度一样,但由于XPara.1的学习没有复述环节,缺乏 “复制”过程,所以语言模因很难从书本传播到学生的记忆中;XPara.2虽有复述环节,但没有提供汉语信息,学生的 “表达”需要不强烈,英语形式很难受到注意,模因传播的先决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语言模因也很难传到学生记忆中。

XPara.5的复述形式较充分地满足模因传播的条件,而且与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不谋而和,即由于提供了汉语信息,作为新信息的英语与已知的汉语相联系,学生可以在汉语基础上建构英语形式,所以语言模因较容易传到学生记忆中。这证实了语言学习遵循模因规律的必要性。

当然,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也可以以对子活动的形式开展,即一学生把课文句子翻译成汉语,要求另一学生说出其英语形式;然后,交换角色重新复述。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又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9.

[2]陈阳芳.模因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的语言习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114,115.

[3]陈阳芳.模因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后活动设计[J].高教论坛,2012(1):70-7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pplying Meme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hen Yangfang1,Liu Weidong2
(1.2.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Wu 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shoulders the task of 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so as to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Language learning is a meme transmitting process,so it must abide by the meme law.Text retelling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Chinese requires learners to"express" the information in English and forces them to notice the English form,thus constituting a meme transmitting process of"the same core content inherited in various language forms" from information in Chinese into English.The result of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shows:the language learning effects of text retelling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Chinese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without retelling or of the retelling which only provide some key words;total participation leads to significantly better learning effects than partly participation does.

Meme theory;college English reading;retelling;meaningful learning;constructivism

G642.4

A

1673-8535(2012)03-0068-08

2012-04-15

2010年度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改项目(2010C470);梧州学院院级一般资助教育教学改革项目(wyjg2010B015)

陈阳芳(1975-),女,广西贺州人,梧州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认知诗学、英语教学。

刘卫东(1967-),男,广东郁南人,梧州学院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

高 坚)

猜你喜欢
模因学习效果显著性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莲心宝宝有话说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