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军
(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已经成为当前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地方财政分权和资本性产业的大幅扩张,资源垄断、行业兼并带来的收入分配中资本报酬比例大大提高,相反劳动报酬却连连递减,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导致其规模的增加,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社会公平。一是资本规模扩大后具有“马太效应”,对外界资本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二是形成了地方政府寻租的可能性,为行政资源垄断创造了条件。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已经多有研究,大多数成果均是从理论角度阐述了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如薛为昶(2003)从公平与效率的定义、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对立与统一、如何从初次分配格局上的提高两者的统筹度方面做出了深刻的理论分析;林毅夫(2005)从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初级发展阶段如果过早实现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赶超战略,必然会给后期社会公平的恶化形成基础;郁乐(2010)指出了目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狭隘的认为平均主义就是公平”在效率与公平的认识中占很大比重,并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理念似乎充斥了整个公平与效率的研究过程。笔者比较赞同“公平并不等同于绝对公平,相对公平与效率的同时实现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理念,拟提出基于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哈罗德—多玛模型的新公平与效率测算模型,并结合1995~2010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并就两者关系进行探讨。
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收入分配差距指标——基尼系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社会所有生产要素特别是单个劳动力之间发挥同等边际产出作用才能算作严格有效。但实际上正如凯恩斯所说:挣钱毕竟是经济主体实施创新和努力工作的动力,由于不同人之间能力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合理的。同理经济效率的测度一般是按照投入产出比的概念进行的,这种测算方法实际上也存在弊端,首先是因为投入——产出过程具有滞后性,即存在资本存量效应,即先期投入才导致后期的产出,本期投入和产出之间并非具有完全解释能力;其次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比在整体上具有差异,如制造业的成本相对较高,而服务业较低,回报率当然存在很大差别。基于此本文构建对公平与效率新的测度模型。
基尼系数模型为:
μ为平均收入水平,N为样本个数,Xi为第i分组中的收入平均水平。
假设:gini系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上升是难以避免的,其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关联性。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为gini,则可以将其分解为:
gini(c)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引起的贫富差距,gini(r)为分配机制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并且gini(c)与经济增长序列lngdp正相关,可以通过建立以lngdp为因变量,gini(c)为自变量的OLS回归模型,贡献程度R2进行测算,则可得到:
式(4)为绝对不公平式,即经济没有增长条件下有余制度或分配机制失衡原因导致的贫富差距的加深程度。
古典经济哈罗德——多玛模型为:
其中,Gt=ΔYt/Yt-1为经济社会的t期增长率,为本期较上期产出增量与上期产出之比;St=st/Yt为t期的储蓄率;Vt=ΔK/ΔY为单位产出的资本配比。一般而言Vt保持不变,经济增长率只取决于储蓄率,一个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才能实现固定的经济增长率。但在实际中经济增长率序列为G*=(G*1,G*2,......G*n)中的G*t≠Gt,而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在固定储蓄率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薄弱,反应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储蓄率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可以认为是机制原因带来的效率损失,体现为st≤s*t;二是单位产出资本投入比Vt过高,这表现为当前资本性产业大幅扩张导致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资本要求报酬提高形成了资本累计“马太效应”。上面两点均导致(5)式中分子降低而分母提高,第一点涉及到储蓄—投资转化问题,第二点和当前资本—劳动—技术三要素在生产大幅扩张中的构成比例发展趋势及其对国民产出的再分配。
式(6)表示经济增长缺口,为实际增长率与预计增长率之间的差。可以认为当ΔGt<0时,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然也包括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引起的效率损失,其绝对越大,表明经济效率越低;反之当ΔGt>0时经济效率超常发挥。这里隐含两个假定:一是经济效率超高时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经济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因为单位产出所要求配备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减少;二是实际增长率应剔除季节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困扰。这里采取HP滤波方式对统计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序列进行趋势分离,表达式如下:
其中,Gt,a为为产出序列,Gt,p=G*t为潜在产出,服从单位根Gt,p-AR(1);St,c为波动产出。HP法就旨在将根据极小化原则将这两个成分分离出来,具体原理可参见相关书籍。
为了考虑效率测算的运用,必须将效率指数换算成正值,确定最小,形成最终效率指标:
本文搜集了1995~2010年间的GINI系数和lngdp序列数据,如表1。通过作相关系数检验得到两者之间相关数为0.2692,根据(2)式进行方程回归得到拟合系数为7.24%。则由(4式)计算出绝对不公平度为表1第5列,可以看出16年间由于社会分配机制的扭曲导致非正常不公平程度加深,从1995年的0.333上升到2010年的0.482,将从世界公认的黄灯区进入红灯区。可以认为:由于经济增长带动的正常基尼系数上升量是微小的,相对偏移度为占比为0.07左右,而非正常偏移度在92%左右,“二元化结构”是导致贫富非正常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不同行业之间、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链条上下端企业之间均存在着二元化结构,发达地区和优势产业的资源、技术、劳动力回流远远超过扩散效应。表1中最后一列为1-非正常偏移度,可以刻画出公平程度,从数据看出我国经济层面的公平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且水平较低,为0.072左右。
表1 计算结果
表2是1995~2010年的居民储蓄率、投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整理而成。与GINI系数相对应,高居民储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刺激经济发展的软肋,由于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储蓄动机已经成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构成内容。用弗里德曼永久收入假说解释这种现象:人们的收入由永久收入和非正常性收入构成,而人们消费构成也是永久消费和随机消费,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产出增加,但人们预期未来不会一直有这么高的收入,所以其短期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倾向,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会提高。孔涛(2009)通过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很小,索罗模型不适用于中国国情。这进一步证明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储蓄率研究中的适用性,投资是一个流量概念相当于Vt=ΔK/ΔY中的ΔK,而国民产值增量可用当年数据减去上年数据得到,分别为表2中的第三、四列,进而计算出的边际资本产出配比为第五列。第六列为计算出的正常增速第八列是根据HP滤波其对lngdp序列作出的潜在产出序列;最后一列为产出效率缺口。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效率指数大多数年份为负,在1999、2002~2003、2005~2006和2009年为正,其他年份为负。
图1为利用(8)式进行换算的正值数,为后文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供数据基础。经济效率处于一个非稳定的波动状态,表现为5年一个波动周期,并且在1996~2006年间波动状态较为一致,而到2006~2010波动幅度加大,并且2010年是近年来经济效率的低谷。
图1 经济效率指数(换算正值后)
图2 AR检验图
这里拟采用VAR模型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考察。图2为对VCEM模型的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所有残差点均在[0,1]区间之内,即在单位圆中,故VCEM模型有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得到两组模型:
根据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图3。可以看出给效率指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后,公平度从第一期为正,然后逐渐下降到第二期为负后继续下降,第三期达到最低点,然后上升,围绕着零轴上下波动,但后续波动幅度呈越来越小趋势;而给公平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后,效率指标对这种冲击效果反应不明显,围绕零轴仅有不显著的小波动,可忽略等同于与轴重合。从上述分析可知:效率的提升与公平度的提高是一种周期性的正负作用过程,意味着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丧失某些方面的公平,但这与两者的统一不矛盾,因为到经济效率提升到一定阶段,将财富总量扩张后社会总体居民都会分享成果;而公平度的保持不会对效率产生太大影响,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思想。但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和本文测算出的实际公平与效率关系不能等同,非正常的公平丧失度达到了92%以上。这可以认为是分配机制不完善的表现。
图3 脉冲响应分析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普遍认可的公平与效率理论进行剥离,意图在于将公平与效率的真实关系得到体现,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单纯GINI系数测量出的不公平程度不仅由经济效率提升原因引起的,更重要的是社会分配机制的扭曲及当前资本性产业和金融创新过程中等各种其他因素引起的,故必须对两者进行区别,发现由经济效率提升引起的收入差距严格意义上应作为公平度,并且由于不合理因素导致的分配差距占实际现象的92%以上。
(2)索罗模型在中国的不适应性已经得到有关学者论证,故本文依据古典经济模型对预期经济效率及其与经HP滤波修正后的实际经济效率产生的缺口进行测量,并通过模型换算成效率指标,发现当前经济效率并没有如通常研究中所说的大量提高,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并且效率指标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3)通过VEC模型实证发现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模型关系,效率的提升对公平有周期性的正负作用机制,说明效率与公平之间既存在矛盾,也有共同的目的。但公平对效率却缺少作用力,反映了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必经之路。当然,在这过程中部分时间段中,效率的提升必定导致一部分公平的丧失。
[1]薛为昶.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3,(4).
[2]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和效率[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
[3]郁乐.关于公平概念之认识误区探析——超越公平与效率的二元对立[J].学术论坛,2010,(2).
[4]孔涛,王丽霞,张峁.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兼论索洛增长模型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