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及测算

2012-01-07 09:14
统计与决策 2012年13期
关键词:波及关联指标体系

韩 嵩

(北京物资学院 信息学院,北京101149)

0 引言

对于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研究,是随着对产业结构研究的深化而产生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产业间比例关系,对于这种技术经济联系的研究采用的模型是I-O(Input-Output,投入产出)模型,究其原因,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之间相互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或者说投入产出关系。因此,I-O模型在产业关联的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某产业消耗其它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其关联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尤其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经济体系,还促进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经济体系的发展。所以,产业的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联系。产业关联和波及理论通过对这种广泛且复杂密切联系进行分析,为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提供服务。

目前关于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研究有很多,有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王岳平等[1],2007;汪云林等[2],2008),有专注于某产业关联的(袁正[3],2003;韩嵩[4],2010),有从国家和国际层面分析的,有从区域和区域间层面分析的(江世银[5],2004;张亚雄[6],2004),分析方法大都是基于I-O模型。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采用的统计指标比较零乱和单一,不能全面和系统的反应出产业的关联程度和波及效应。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I-O模型为基点构建较为完整的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创造性的探讨部分具体指标的测算,如能源完全消耗系数、直接调入和调出系数、完全调入和调出系数、区域相似度和差异度的指标等。一方面,为进一步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支撑,这对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为后续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研究提供理论的参考。

1 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和合理;其次,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采用的统计指标能对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客观的和系统的描述;最后,指标体系要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能基本保证计量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数据要易于获取,各项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要标准化、规范化。

基于以上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本文对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建立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目标层,主要从产业特征、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和区域产业比较四个方面建立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出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效应。

第二个层面是功能指标层,主要从绝对规模、相对规模、投入结构、分配结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影响程度、感应程度、生产诱发度、生产依赖度、价格波及度、就业吸纳能力、区域产业相似度、区域产业差异度等对目标层进行展开分析。

第三个层面是分析指标层,以功能指标层为基础,设计具体分析指标。

表1 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表

2 产业特征统计指标的内涵与测算

对产业特征的分析是研究产业关联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特征。

2.1 产业规模指标

产业规模指标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从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方面设计产业规模指标。

2.1.1 绝对规模指标

衡量产业绝对规模的指标包括总产出、增加值、中间产品价值和最终产品价值,见表2。

表2 绝对规模统计指标测度表

2.1.2 相对规模指标

产业的相对规模从总产出率、增加值率、最终产品率、中间产品率四个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同时,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关注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还应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能源直接消耗系数和能源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来反映产业发展的能源直接消耗效率和完全消耗效率。具体指标测算方法和说明见表3。

表3 相对规模统计指标测度表

2.2 产业结构指标

2.2.1 投入结构指标

产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其它产业的物质支持、固定资产的投资、劳动力的投入和政府的管理。因此,本文设计了物质消耗系数;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劳动者报酬系数;生产税净额系数五项指标综合反映产业的投入结构,见表4。

表4 投入结构统计指标测度表

2.2.2 分配结构指标

产业的生产成果的使用去向包括作为中间产品支持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其余的用于最终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因此,本文设计了中间需求系数、最终产出系数、最终消费系数、投资系数、出口系数、调出系数,见表5。

3 产业关联统计指标的内涵与测算

产业之间的关联特性因各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后向关联,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它产业发生的关联;二是前向关联,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它产业发生的关联。

3.1 后向关联指标

各产业不仅通过直接消耗与其关联产业存在后向关联关系,还通过其关联产业对其他产业存在间接关联关系。为了充分反映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本文从直接后向关联分析和完全后向关联设计后向关联指标。

3.1.1 直接后向关联指标

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指标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后向关联广度、直接后向离散系数、直接调入消耗系数和直接进口消耗系数,见表6。

3.1.2 完全后向关联指标

产业的完全后向关联指标包括完全消耗系数、完全后向关联广度、完全后向离散系数、完全调入消耗系数和完全进口消耗系数,见表7。

3.2 前向关联指标

各产业不仅通过直接分配与其关联产业存在后向关联关系,还通过其关联产业对其他产业存在间接关联关系。为了充分反映产业的前向关联程度,本文从直接前向关联分析和完全前向关联设计后向关联指标。

3.2.1 直接前向关联指标

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指标包括直接分配系数、直接前向关联广度、直接前向离散系数、直接调出消耗系数和直接出口消耗系数,见表8。

3.2.2 完全前向关联指标

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指标包括完全分配系数、完全前向关联广度、完全前向离散系数,参看表9。

4 产业波及效应统计指标的内涵与测算

在产业系统中,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一变化都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而对其它产业发生波及作用。进行波及效果分析的主要工具是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表。在逆矩阵系数表上,行向量的值即反映了该行所有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其它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而纵向量值则是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其它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根据波及效应分析原理,下面分别从影响程度、感应程度、生产诱发度、生产依赖度、价格波及度和就业吸纳能力六个方面设计统计指标,参见10。

表5 分配结构统计指标测度表

表6 直接后向关联统计指标测度表

表7 完全后向关联统计指标测度表

表8 直接前向关联统计指标测度表

表9 完全前向关联统计指标测度表

5 区域产业比较统计指标的内涵与测算

区域产业受自然资源、人口和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方面会有所差异,也会有相似之处。对于区域产业的比较统计有利于分析区域产业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因此,本文从相似度和差异度两个角度,设计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四个方面的比较统计指标。

表10 产业波及效应统计指标测度表

一方面,区域产业比较统计可以从相似度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了产业规模相似度、产业结构相似度、产业关联相似度和产业波及效应相似度四个指标,指标内涵和测算方法相似。本文以产业规模相似度为例,产业规模相似度是指相似指标数与总指标数之比,反映不同区域产业规模的相似度。其中,相似指标的确定可以使用专家调查法确定相似区间,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落在相似区间内就定为相似指标。

另一方面,区域产业比较统计可以从差异度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了产业规模差异度、产业结构差异度、产业关联差异度和产业波及效应差异度四个指标,指标内涵和测算方法相似。本文以产业规模差异度为例,产业规模差异度是指差异指标数与总指标数之比,反映不同区域产业规模的差异度。其中,差异指标的确定可以使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差异区间,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落在差异区间内就定为差异指标。

6 结论

关于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问题已探讨了很久,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建立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尚属前沿。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关联发展来看,进行区域产业关联的统计研究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从目标层、功能指标层和分析指标层三个层面,从产业特征、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和区域产业比较四个方面建立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出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效应。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同时也为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思路。本文在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的测算方法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后续的研究进行修正和补充。

[1]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2).

[2]汪云林,付允,李丁.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关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5).

[3]袁正.我国邮电业的产业波及特性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6).

[4]韩嵩,朱杰.中国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联系研究[J].预测与决策,2010,(9).

[5]江世银.区域主导产业关联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2).

[6]张亚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编制方法与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波及关联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奇趣搭配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智趣
世上几人“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