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利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SU Ling-li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cang 215411,China)
近年来,太仓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及物流信息网络不断扩大和完善。太仓港物流园区被评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太仓保税物流中心也于2009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太仓国际物流中心也纷纷有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极大地促进了太仓物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太仓物流园区 (中心)的发展较周边地区的发展相对迟缓,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很少,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比较混乱,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较为单一,只是为本地化的产业集群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很少从较大范围来考虑跨区域和跨国的物流运作行为。所以有必要考虑基于本地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和运作,从区域的角度来协调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发展,为太仓物流园区 (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太仓属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港口城市,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 (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江沿沪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太仓市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太仓已规划建设太仓港物流园区和太仓国际物流中心。
太仓港物流园区位于太仓港港区,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己入驻企业13家,总注册资本13.12亿元。是一个由国际集装箱码头、保税物流中心以及数十家重点物流企业组成的、具有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货代、配送、信息等功能的、并能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施物流现代作业的综合性的物流园区。
太仓国际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35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3.8亿人民币,项目包括5万余平方米的专业物流市场交易区,70余亩的仓储停车区域及21层的物流大厦。该项目规划集现代物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和转运中心于一体并设有22家综合服务中心、银行、税务、保险及汽车维护、餐饮、娱乐等综合配套设施。
太仓港物流园区和太仓国际物流中心的运营,已成为了太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集聚区。目前已形成以苏州隆兴物流、天路薄板、五矿集团、邯郸钢铁、武汉钢铁、上海舜业钢铁等7家企业组成的钢铁剪切配送物流产业集群。同时,华东国际塑化城、太仓国际百货交易市场和木材加工交易市场等专业化物流市场也有突破性的发展。
1.2.1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1)太仓国际物流中心从功能上看属于商贸型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围绕大型商贸市场,为商贸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为所在区域或特定商品的贸易活动创造集中交易、运输、配送等服务。商贸流通物流园区大部分定位在传统、优势商品集散地,主要作用是扩大交易规模、降低交易成本。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部分投资主体缺乏长远的眼光,只重视市场数量发展,不重视市场质量提高。如部分市场缺乏市场发展长远规划,建设档次低,配套建设滞后,管理的层次不够,对现代交易方式、营销方式反应迟钝。
②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创新,部分市场缺乏适应性。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和交易人员素质低,对现代流通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了解较少,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2)太仓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综合性物流园区
太仓港物流园区的系统功能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集运输、配载、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海关、物流高科技产业等物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化、共同化、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集散中心。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①信息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滞后,目前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企业间商务交易的网络平台建设都刚刚起步,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很难适应现代化物流的实际需求。
②储运结构不合理。运输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公路负担过重,水路运输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仓储设施从总量上看较多,但结构不合理,社会仓库利用率低。运输能力的不足、储运损失率高、效率低,形成了开发区物流发展的 “瓶颈”。
1.2.2 管理体制方面
虽然物流运作是企业的客户服务行为,但客户服务的一系列手段和运作过程却不仅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关,而且与公众利益甚至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也是物流运作的参与者。这是物流行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物流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最主要特征。在研究如何发展物流产业和培育物流市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不得不考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事实上,在物流服务的互动过程中,不仅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存在市场定位的问题,政府也同样存在市场的定位问题。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企业与政府寻求发展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的过程。
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是在当前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基础上,结合物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形成的集群形式。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物流产业为核心,由物流骨干企业以及提供物流功能服务的其它有关联性的企业、专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由地理上集中形成合作竞争关系,并产生经济效应放大,使产业和地区由此保持竞争优势的现象。
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但不能简单照搬。总体上讲,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的可能选择主要有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是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是在特定的开发规划、政策和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经济开发项目。
主体企业引导下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首先让那些在物流技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由其率先在园区进行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进行发展的工业、商业企业的引进,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
物流园区开发的工业地产商模式,是指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它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考虑太仓的物流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太仓港物流园区主要以公路物流、水路物流为主要方式,主要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太仓国际物流中心主要以公路物流为主要方式,主要为大宗商品集散和全省性配送提供物流服务。结合太仓物流业的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在各自的开发模式选择上有不同的开发模式。
(1)太仓港物流园区
要解析 “太仓港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得从大物流的背景以及太仓港发展规划、长三角产业集群、太仓港物流园所处地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太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物流园区势必成为这个产业的集聚地和领头羊。太仓港物流园区2006年9月份被批准为省级物流基地,目前分别列入苏州市、江苏省 “十一五”规划,已引起了省、苏州市领导高度关注,同时建设运作好太仓物流园区也是太仓实施 “以工兴港、以港兴市”的关键举措。因此,要进一步确保太仓港物流园区的实施,使之更好为区内企业服务,发挥组织、协调、衔接的职能,使物流企业在空间范围内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物流业务功能的空间集聚,实现社会资源化的有效配置,从而推进太仓物流业向社会化、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太仓港物流园区已建立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保税物流中心、太仓市物流信息中心等三大载体,并结合产业集群模式形成钢材剪切配送、木材加工配送、机电配送等三大物流产业群。其优势在于发展比较迅猛,已经在省内外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2)太仓国际物流中心
太仓国际物流中心的经营业主是通过租赁形式获得其经营门面,因而园区的开发模式属于工业地产商模式。
该模式的显著特性是将物流用地的属性归为工业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从而作为工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一开始就从土地的价格上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投入高、回报期长、回报率低但比较稳定的特性,而作为工业地产项目进行开发,可以实行分期建设,在建设物流园区的同时留足配套项目工程用地,并实行市场化建设及运营。
该模式下的物流园区开发,由政府来为园区开发者提供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和良好的市政配套设施等。通过工业地产商来主持进行包括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而不是由一个有相对物流竞争优势的大型物流相关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扩张需要来规划和构建自己的大规模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从而达到行业垄断的目的。在整个物流园区基础建设前期开发结束后,同时也针对有入驻需求的企业各自需要进行综合的规划。
产业集群模式下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的物流需求,做好产业集群的市场准备。太仓港物流园区和太仓国际物流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依靠政策的支持以外,也要按照全市的物流规划,能够 “接轨上海、服务苏南”,主动接受上海辐射与其呼应,与苏州周边地区明确功能定位和资源整合,做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以促进太仓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社会化的形成为主要任务,以生产性物流为重点,以拉长产业链为制造业相配套为形式,通过若干年或十几年形成 “两大类型、两种服务功能”的发展格局的思路。此外,积极筹划建立太仓物流信息中心,为全市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加速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 “无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