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城市简介汉英翻译中的衔接

2011-12-28 02:0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汉英手段语篇

陈 畅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城市简介汉英翻译中的衔接

陈 畅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英文化差异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行文方式上有所不同,衔接手段运用上的不同便是表现之一。在将汉语的城市简介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顺应英语的表达习惯,尽量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城市简介;跨文化交际;汉英翻译;衔接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与国际接轨,而且还有更多的城市希望与其他国家建立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简介的翻译应运而生。

中国的城市简介主要是对城市的概况和其特色、优势的介绍,目的在于招商引资或者吸引游客。因此,在将这类文本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心理感受或审美情趣。本文主要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特点出发,通过对网络版和正式出版的中英文城市简介的分析,探讨如何顺应地处理这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差异,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作为一个研究课题首先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于1959年在其经典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提出的。Larry A.Samovar等在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一书中给跨文化交际所下的定义为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is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贾玉新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 (贾玉新,1997:23)。

根据上述定义,翻译活动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因为翻译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而翻译的目的是在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社会中传递信息。Samovar曾经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在B语言文化中编码的信息,A方要用A方的文化去解码。翻译还得把这个过程再延伸下去,就是A还要把B语言文化的信息用A语言文化进行编码,所以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更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周志培,2003:481)。

二、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语篇分析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翻译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当中,两个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情感、思维等。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两种文化。这两种语言之间差异巨大,从语篇角度来看,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汉语重语义连贯,英语重形式连贯。

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 (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广义上的形合包括形态和词汇两种形式手段,指一切依借形式和形态手段完成句法组合的方式,包括词汇类标记、词组标记、语法范畴标记(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体式等)、句法项标记(主语、谓语、宾语等)、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句法层级标记、句型标记(如从句)、句式标记(如提问句)等。而狭义上的形合只指词汇手段。广义上的意合指不借助形式手段来体现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而狭义上意合只指句子层次上的语义或逻辑关系(魏在江,2007:89-90)。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 “异质性特征”(刘宓庆,1992:18),二者在语篇衔接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Halliday&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分为五种,即: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词汇衔接又分为两类:复现关系 (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复现关系指词汇手段的再现,包括原词复现、同(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和概括词复现。汉语的衔接手段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这种差异应给予充分重视。

三、实例分析城市简介汉英翻译中的衔接

本文分别对汉英网络版和正式出版的城市简介文本在衔接手段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对从网络上获得的5篇中文国内城市简介(篇幅较长,总计7,406字)和8篇英文国外城市简介(篇幅较短,总计1,585词)进行了语篇衔接手段类型和出现次数的比较,结果如下:

另外,对《用英语说中国——名城》中两篇城市简介(北京和上海)及其译文中语篇衔接手段类型和出现次数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果:

从表一数据可以看出,汉语城市简介与英语同类语篇相比,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在类型和数量方面均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对“原词复现”的运用上。而英语城市简介中,衔接手段运用的次数较多,类型也较为多样,其中“照应”占主导地位。表二所反映出的情况则与此有所不同:汉语语篇中衔接手段的种类依旧少于英语语篇,占主导地位的衔接手段仍旧是“原词复现”,但英语语篇中占主导地位的衔接手段却变成了“原词复现”,“照应”次之。这种变化应该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中文行文习惯的影响所致。这也正是译者在翻译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本文选用的语料不够全面,不能反映这类语篇中全部衔接手段的运用情况,但确实可以反映汉英城市简介中衔接手段运用的总体趋势,而且其反映出的这种趋势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也是一致的。

了解并掌握汉、英城市简介中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特点对于这类语篇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在将汉语城市简介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英语语篇中衔接手段的应用特点,顺应英语民族的文化和表达习惯,尽量多采用语法衔接手段,克服汉语行文习惯的负迁移,使译文易于为目的语读者接受。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例子选自《用英语说中国——名城》)。

例1:

原文: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条商业街,原称花园弄。19世纪初期,这里就有四大著名环球百货商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百货、服装、食品商店),是富人聚集区,各行各业的商人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开设了数以百计的大店、名店。20年代以后,南京路便成为上海最繁荣的商业街。

译文:Initially,Nanjing Road is a business street of Shanghai,and it was called originally the Garden Lane.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19th century,there existed four major famous global department-stores here: “Yongan”, “Xianshi”, “Xinxin”,and “Daxin”(now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general merchandise,clothes,provisions department-store of Shanghai).It was once a place where the rich lived,and businessmen of all trades and professions chose this treasured place to run hundreds of large and famous shops.After the twenties last century,it became the most prosperous business street of Shanghai.

分析:原文共三个句子,其中第二个句子比较长。译者在翻译时,对第二句进行了拆分,处理为两个句子,并用it作为第二个句子的主语,采用了“照应”的衔接手段。另外,译者将原文第三句中的主语“南京路”处理为it,在译文中仍旧可视作“照应”。译者的这些处理方式,避免了重复,有助于译文的连贯衔接,顺应了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符合其心理预期。

例2:

原文:南京路东起外滩,穿越26条马路,横贯上海市区中心,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公里。现在的南京东路,1865年改名为南京路。南京西路从前称静安寺路。解放前的南京路既是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地方,又是一条富有革命传统的马路。解放后的南京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

译文:Beginning from the Bund in the east,ending in Jing’an Monastery and meeting Yan’an West Road in the west,Nanjing Road runs through 26 roads and traverses the center of the urban area of Shanghai.The totallength ofthe road is 5.5 kilometers.ThepresentNanjingEastRoad was renamed as Nanjing Road in 1865.Nanjing West Road was called Jing’an Monastery Road in the past.The Nanjing Road before liberation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imperialists put on airs,and a road which was rich i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The Nanjing Road after liberation is praised as the “First Street of Chinese Commerce”.

分析:原文第一句较长,译者对其进行了拆分,将“全长5.5公里”作为一个单独的句子进行翻译。译者为此部分添加了主语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road”,其中“the road”在译文中属于上下义词复现,这种处理方法使得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但是,译者对于原文划线句子的处理似乎不甚理想。对于这两个句子,译者按照原文的行文方式来处理,似乎不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且有用词重复之嫌。窃以为可以将这部分改译为:Before liberation,the Nanjing Road was a place the imperialists put on airs,but also a road rich i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fter,it is known as the “First Street of Chinese Commerce”.这样改译,通过运用省略(After后省略了liberation)和照应(it照应前句的the Nanjing Road)的衔接手段,使译文顺应英语的表达习惯,易于为目的语读者接受。

[1]Samovar L A,Porter R,Stefani L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6]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New York:Longman,1976.

[7]仲 锡,李兆平.用英语说中国——名城[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H315.9

A

1008—7974(2011)11—0062—03

2011—09—03

陈 畅(1977-),女,吉林省梅河口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MTI)在读硕士。

林凡)

猜你喜欢
汉英手段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