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

2011-12-27 15:43董春美陈廷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西康茶商茶农

董春美,陈廷湘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

董春美,陈廷湘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见证了西南汉藏民族大融合历史进程的西康边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汉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活化石。西康边茶业始于唐代,至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慢慢趋于衰落,衰落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原因,研究表明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边茶业的衰落对当时西康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

康藏贸易的主要商品是产自西康的茶叶(史称西康边茶),并逐渐发展为历代统治者“经边”的重要工具,历代的茶马贸易政策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藏族有一俗语:“可以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边茶尤为康藏人民所需要,并在藏区社会中演变为财富的象征,发展成为进行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即“准货币”。西康边茶业始于唐代,直至民国从未间断。畅销于康藏的茶叶,主要出产四川西南方的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等县,由各地采茶者,贩卖到各县小茶商,再由经营边茶的大茶商,统一制造,运到康定销售。经过本地茶商与客商的发奋经营,西康边茶业的经营规模由小而大,数量由少增多,有的小资本经营数年之后,拥资巨万而成为巨商,西康边茶在雅安制造,在泥东设转运所,在康定设销售店,各立号安装,逐渐形成大规模茶叶销售市场。但至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日趋衰落。在茶叶生产方面,茶园面积缩小,产量大幅降低;茶叶的制作技术停滞落后,茶叶质量降低,甚至假茶泛滥;经营边茶的商家,因茶税过重,经营困难,特别是到了民国后期,长期实行的引岸制度,造成了许多西康边茶商人的破产,等等。据调查,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茶引数量相比清代大幅下降,总产量下降达65013担之巨(这可从表一中产茶地的数量看出)。西康边茶业衰落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一阶段西康边茶主要受西康地区政局不稳,政权频繁更迭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至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西康地区成为祖国的大后方,诸多进出口物质需通过西藏海关进行,部分西康边茶商人转而贩卖国外进口的日用百货,特别是英国和印度货物,西康边茶业受到较大冲击,加剧了西康边茶业的衰落。

历史资料显示,西康边茶业衰落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因素。内部因素有“重本抑末”思想的生产者——茶农,对茶叶种植的不够重视;“重利忘义”的经营者——茶商,在商业运作过程中欺诈茶农,严重伤害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制作假茶,破坏了西康边茶的良好声誉;“腐败、顽固据守引岸制”的管理者——边政当局,对西康边茶业发展制度上的束缚,以及西康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西康边茶业慢慢走向衰落,当然诸如印茶的入侵、时局的动荡等外部因素对西康边茶业的衰落也造成了影响。

表1 民国时期与清代西康边茶茶引数量(单位:担)[1](P293-294)

一、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衰落原因

1.西康边茶业衰落的内部原因

(1)拥有传统重本抑末思想的生产者——茶农,对茶叶种植的认识偏差导致西康地区历来没有大规模的茶园,这种状况由来如此,到了民国时期因社会原因而变得更加突出。

传统的重本抑末的思想,使农民对茶叶种植不够重视,茶叶产量严重不足。多数农民视茶叶为“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业”①。西康地区虽然是著名的茶叶产区,但茶农由来认为茶叶只是农村副业,“雅属之农民认为农村之附产物,有暇时方可一施栽培之工作,以故早置茶树于荒芜之荆棘业中”。大规模的茶园很少,历来为小农种植,“皆零星散处,此处一、二株,彼处三、两株”②。茶树缺乏科学栽培,全赖自然生长,导致了茶叶产量的锐减。雅安、荥经、天全等地茶栽培年代久远,但品种从未整理改良。西康边茶的采摘,细茶用手,粗茶用刀。因毛尖、芽细等销量减少,大都只制较粗的砖茶和金尖。鲜叶几乎全部用刀割,不分老嫩,一次全部割下。如遇茶价上涨有利可图时,穷困茶农,便不顾茶树死活,将主干茶枝也割下来,以应需要。许多茶区树老山空,不仅产量少,且茶树品种日渐劣变。栽培粗放,茶园大都荒芜,茶树非常矮小,几乎被茶树周围的荒草盖没。同时,民国时期的西康先后有六名镇守使掌管,后来又为军阀刘文辉盘踞,社会动荡不安,西康边茶业的发展受到更为沉重的影响。

(2)销售茶叶的经营者——茶商,在商业运作过程中重利忘义,欺诈茶农,严重伤害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制作假茶,破坏了西康边茶的良好声誉;茶叶制作粗糙,茶叶质量降低,这是贯穿边茶业整个发展全程并导致西康边茶衰落的另一原因,民国时期这一原因对西康边茶业的破坏程度更为深重。

西康边茶商人对茶农的盘剥手段繁多,首先利用每年茶叶大量上市的时机,联合起来垄断茶叶市场,操纵茶叶价格,逼迫农民低价出售鲜茶叶。王怀壁在《西康经济建设刍议》中说“雅属茶农以历年茶价过低,人工过高,对于生产之茶,间有弃而不采者。因所得之茶价,除付人工燃料外无余。”③茶价过低,使茶农难以依靠生产茶叶维持生活,更无能力扩大茶园规模,严重挫伤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西康边茶商人在收购茶叶时,用大秤欺诈茶农。“南路边茶区的茶商并有以旧衡器购买茶叶,超出量令人闻之咋舌。竟有以二百三十斤作一担者(合一百斤—原注)。在此情况下,遂有茶农年丰号饥,燠岁号寒的呼声。”[2]这严重打击了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这是西康边茶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同时,部分茶商重利忘义,制作假茶,造成假茶充斥市场,严重损坏了西康边茶的良好声誉,边茶销量降低。由于制作和运输等原因,边茶运往藏区,售价较高,而使藏印茶价格低廉。当藏区人民发现出高价买来的是假茶,干脆就近购买印茶,这势必影响边茶的销售。“天全方面之杞叶所造之茶包,色劣味恶,纯系赝品,来康购茶之藏商,贪其价廉购之以抵塞藏方关税(按藏中抽税系以茶驮数目计算十驮抽一),藏官即以劣茶,作上等茶价,估派售价于民间,亦有转办茶业于西藏市场之藏商,以此等桤叶假茶,与好茶相混,鱼目混珠而出售者,对于负有盛名之雅属川茶,受打击不小。虽茶商曾请官方严禁,但过去迄今,仍见假茶充塞市场,此后正值造办之力时期,绝对禁假更不可能,恐康藏市场将为假茶充塞,藏民与其以贵价而购性味恶劣,不堪入口之假茶,则彼等必就近购饮价廉之印茶也。”②茶商因茶叶实行专卖,对于饮户,平时以假茶混淆,高价操纵,一遇道路梗阻,无茶可买,则高价假茶也不易得到,发生断茶的恐慌。

茶叶制作场地简陋,技术粗糙,造成茶叶质量较低。例如在大路边晒茶,使灰尘、粪便混入茶叶,曾有人著文揭露这种状况:“茶商例兼制运,既坐宰饮户、园户,乃不精益求精,制法草率。路旁街面,皆为晒茶之场;粪溺尘垢,悉为制茶之品,以致术业日荒、信用丧失。”[3]到峨眉朝山的西藏喇嘛亲眼目睹西康边茶制作过程的肮脏后,在藏区广为宣传,在康藏地区引起强烈不满,西康边茶的信誉大大降低。“闻西藏喇嘛集朝峨眉山,多道经荥经,亲见制茶之脏污,返藏后辗转宣传,已不愿购川茶。”④这也造成西康边茶在藏区的市场大大缩小。

(3)历代西康边茶的管理者——边政当局对边茶业顽固据守引岸制,严重束缚了西康边茶业的发展。

历代政府在管理边茶时,都会通过引岸制度控制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这是一项对商人控制边茶引额和固定边茶销售区域的制度。西康边茶业也不例外,政府对西康边茶业采用引岸制度始于明代。引岸制在推行初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将边茶商人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再如开辟茶叶销售渠道,使茶叶销售畅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康边茶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使西康边茶商人在茶叶技术的革新、边茶经营理念的更新等方面缺乏勇气和魄力;特别是到了民国初期,边政当局向边茶商收取高额税收,很多茶商因经营困难而自由歇业,使得边茶商人的经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可从《茶业凋敝恳请减轻税率、免除苛捐以苏边商痛苦》的禀呈中看出,“歇业不能自由也。窃专案之制,闭关时代行之有道,人民、政府均可获益。今各国实行经济侵略,对于国民商业似宜提倡解放,施以护(扶)助,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利。度有资本者得营茶务,相互竞争,茶业必蒸蒸日上;无力者歇业自由,痛苦可以渐渐减少。倘唯有专案之虚名,不加保护之实力、激扬专案之流毒,实行剥夺之威权、此数十户茶商,歇业不可,营业不能,欲求不流为饿殍不可得矣!”[4](P320)此时,引岸制已经不利于自由的商业竞争,束缚了西康边茶业的发展。引岸制在西康边茶业中存在的时间最长,直到1942年才最后解除。

(4)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的发展环境极为恶劣。就社会环境而言,民国初期西康地区先后经历了六名镇守使,随之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国民党大肆“剿共”等,造成时局动荡;就自然环境而言,西康边茶的运输通道环境极为恶劣,它们共同导致了西康边茶业的衰落甚至停滞的局面。

民国初期,西康地区社会环境动荡,战乱频繁,时局不稳,对茶农的生活影响很大,该时期的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西康,国民党又大肆“剿共”,农村被毁,茶园荒落,农村经济崩溃。国民党“剿共”时,“无论自耕之农,及租佃之农,为自卫计,为协助官军计,皆竭其力,从事种种相当之力役,早将秋种之农作,无形停止”,“况雅属各县之农村,流离残亡之农民,举目皆是,生命亦难保,更何遑论及于茶产也。”混乱的局势也影响了茶商的经营,日本侵略中国,攻占上海,使我国唯一大市场受到破坏,“远处于边区之商场,亦间接受其荼毒,尽因康藏所产之药物如麝香,大黄,知母,贝母等药,及羊毛,除少数运销印度外,大多运集康定售与购办此等药物之商家,然后以售款购茶,而彼等购办麝香羊毛等物之汉商,其唯一之销售场即上海,孰意沪市风云骤变,此等商客皆观望停办,康藏药物销售,亦因停滞”。日本侵华使西康边茶的购茶款项出现严重困难,茶叶销场疲滞。康藏地区局势也很混乱,发生了大金战役,边茶市场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多数茶商都亏本。康藏茶市赊销,大小茶商都有因欠款过多而破产的。“大茶商已不如前资本之雄厚,及营业之兴盛矣,至小茶商,则相继无力经营,而停业,以致所承认之票额,亦无力承办,课税累积,故演成最近茶业之变迁。”②雅属茶业,资本与利润,历来在商务中占第一位,每年畅销于西康各地,远及藏卫,但以康定(炉城)为吞吐地。“自大金寺与白利纠纷起,茶商销路大减,甚至不售,损失甚巨,即以大金寺交易言,每年在二百万银两左右。去岁纠纷得解,茶商方自喜幸,曾一度重量输售。”⑤西康边茶商人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都抵挡不住局势混乱对西康边茶业的打击。商业的兴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西康边茶业的衰落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地驻军对茶叶种植的破坏,严重伤害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天全是西康边茶中小路茶的著名产区,天全驻军为了夺取暴利,估买粮食,摘毁茶芽,后果严重。一则《天全驻军估买粮食摘毁茶芽》的报道,详细说明了当时的状况:“省赈务会,近因天全驻军估买粮食,及摘毁茶芽,特致函请予维护。原函云,顷据报称,驻天全部队,估买民间粮食,恣扣粮价,如包谷每石应值洋十元之价,彼等只给五元。人民叫苦连天,无法避免。又天全向产茶叶,行销西康,近值抽芽尚未绽叶,惨被该军任意摘去,无意摧毁,茶株减少,尤为害事等语。查粮食关系民生,该县被陷已久,蓄藏早空,甫经收复,亟宜培养元气,恢复农村。不意有此不肖士兵,罔恤商艰,短扣粮价,将使贩粮者裹足,影响民食,为害甚巨,即摧摘嫩茶,以之贱售,得所无益,而茶业凋耗,无异于禾稼初萌,即被刈割,端其贩卖之路,便是绝其衣食之源。现值灾重春荒,全赖其能生产,藉资补救,有米粮而不敢售,有茶叶而不能收,处处摧伤,放赈何益。除分函外,相应据情函达贵部,恳念劫后孑遗,不堪再扰,严令查禁,用维军纪无任企盼之至云。”⑤当地驻军破坏农业生产,掠夺农民的做法,无疑是对西康边茶业的摧残。

西康边茶运输沿线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极端落后。边茶运输路线需翻越十多座,如折多山、雀儿山、达马拉山、宁静山等,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些山海拔高、气温低,有的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同时,运输沿线还要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且途中随时会遇到泥石流、洪水、冰雹、雪崩等自然灾害,还有可能遇到各种猛兽的袭击,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当时流行这样的民谚“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⑥,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难”的情景,边茶便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西康地区落后的交通也制约了西康边茶业的发展,民国时期西康公路少,西康边茶多用人力背、驮马运等较为低级的运输方式,遏制了边茶的流通速度与广度。漫长的周转时间使得后来西康边茶在与印茶的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

2.西康边茶衰落的外部原因

西康边茶衰落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印茶侵藏。印茶初入藏,并不受欢迎,后因西康边茶缺乏且价格昂贵,藏民逐渐接受价格低廉的印茶。民国以来,印茶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西藏市场,西康边茶市场最后只存康定、甘孜和青海地区。印茶销藏于中国关系巨大,不仅当局财政中重要税源的茶税大幅消减,依靠边茶业生存的茶农茶商和背工,也失去了赖以生存之根本。“国家每年丧失税源数十万两,而属茶农,茶商,及运茶劳力,失去生计者,必将数以万计。”⑦有人甚至认为印茶侵藏将给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政治、军事都带来严重的后果,并将影响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关系。藏族同胞对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政策的反感和憎恨由来已久,西藏茶商从商业利益上考虑,也坚决反对印茶入藏,“商上岁放茶商债千万,久资争利,藏亦不愿印茶搀夺”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地方政府,都只对进口的茶叶征税,设置这样的贸易壁垒,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内地茶叶对西藏的垄断地位,以维持西藏地方政府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从中央到地方,对印茶侵藏一致反对。除了在边茶业的整顿改革上作了若干努力,使边茶业出现振兴现象,还在外交途径上态度强硬。民国时期,为了挽救边茶业颓败的趋势,西康当局先后几次组织了边茶公司,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导致了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的衰落,并很快渗透到农业、工业和商业等多方面,对当时西康社会的经济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茶树栽培管理及采摘等墨守成规的茶农,掺杂作伪和包装粗劣的茶品质量,道路唯艰的运输和落后的交通工具,再加上当局据守的引岸制,以及变本加厉入侵的印茶,在西康边茶走向衰落的进程中各自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总的来说,诸多的内部因素乃是西康边茶业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外部原因则加剧、加速了这个进程。

二、西康边茶的衰落对西康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在西康的社会经济中,“茶叶为运销康藏出口之大宗”,⑨是西康税收的重要来源。西康边茶业带动了该地区相关诸如运输业、竹编业、牛皮包装业等产业的发展,边茶贸易加速了西康地区的金融周转速度,促进地区市镇的兴起,如康定。同时,西康边茶促进了汉藏民族大融合。西康边茶业的衰落对当时西康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如西康地区以及藏区经济状况恶化,大量依靠西康边茶生存的百姓生活无着,藏族兄弟因得不到西康边茶转而买印度茶,影响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关系,也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构成了威胁等。正如下面这段话:“南路边茶(即西康边茶)在昔具有伟大作用。惟向具伟大作用,遂致决定四川与康藏数十万人之生计问题,决定川康乃至西藏之交通问题,决定本部与康藏之政治、外交、经济等问题;倘向无边茶生产,川康数万从事边茶业者,将谋生乏术。川康乃至西藏之交通,将无法通达,而本部与康藏之政治、外交、经济等维系,将亦难沟通。康藏人民孰愿越山涉水,远道以来,势必反趋拉萨,永无趋向本部之事。以故南路边茶,实具维系与沟通康藏间民族之力量,未可等闲视之。”⑩

三、结语:民国西康边茶衰落所得到的启示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社会的动荡、当地驻军的干扰、交通与商品经济的相对停滞发展,再加上政府的“引岸制”,印茶侵藏等国内外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近代西康边茶业走向了衰落。西康边茶业的衰落对西康区域和藏区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或许对今天西康边茶业的发展有所裨益,笔者简述如下:

第一,西康边茶是西康区域一项传统的、历史悠久的产业,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无论从政治还是从经济的角度,都应高度重视西康边茶业。重视不仅应体现在政府对西康边茶业在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还应体现在对从事边茶业的商家、种茶农民和制茶工人给与扶持,不能将边茶业仅当作副业。讲究科学种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规模化经营,用现代技术制茶,并且严格要求茶叶质量,严禁假茶,这样才能保证西康边茶的良好声誉,提高西康边茶的竞争力,才能保证西康边茶在消费区的市场,才能促进藏汉民族的和谐关系永远保持下去,也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稳定、团结和统一。有了安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西康边茶业也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其次,作为见证汉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活化石——西康边茶,虽然在我国民族史上历经了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但它为我国汉藏民族之间共为依存、共同进步的发展发挥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作用。它所包含的厚重文化底蕴,仍为今天这个区域在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发展契机,如西康边茶业独有文化的发掘等,这些潜在的旅游等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古老的西康边茶在逐渐为世人认识的过程中,依然继续润泽着这片偏远、艰苦而神秘土地上的汉藏同胞。而种种依托西康边茶发展起来的经济将进一步促进藏汉间频繁往来,进一步加深藏汉民族间政治经济的联系及文化生活习俗的交融,西康边茶业将程度更深地成为密切汉藏关系的重要载体。

注 释:

① 卞宝第.卞制军政书[A].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C].第 446页.

② 郭国芳.西康茶业之过去现在与将来[J].西北问题(季刊),上海西北问题研究会,1936,第209-211页.

③ 赫德.1888年给总理衙门的报告[A].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C].1:445.

④ 西康省政府秘书处.西康概况[M].第242页.

⑤ 雅属茶业衰落[J].川边季刊,1935,1(2):119-120.

⑥ 康藏谚语[M].省档案馆档案:《边政导报》全引目录,卷号5-4-15.

⑦ 西康史拾遗·文史资料[J],(未定稿)(上卷)第 38页.

⑧ 赵尔丰川边奏牍[M].1912:89.

⑨ 雅安县概况——(三)商业金融[J],川边季刊,1936,2(2):183.

⑩ 王一桂,王永孝.南路边茶之分析[J],1941:1,历史资料目录全宗,全宗号7-11,卷号8-2-11.

[1]贾大全,陈一石.四川茶业史[M].成都:巴蜀书社,1989.

[2]游时敏.今后之川康边茶[J].四川经济季刊,1946,(2):87.

[3]金 飞.南路边茶与康藏[J].新西康,1946,(2):7.

[4]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康藏区档案资料:第2册[A].贾大全,陈一石.四川茶业史[C].成都:巴蜀书社,1989.

Research on the Reason for the decline of Tea Industry in Xikang Border Area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DONG Chun-mei,CHEN Ting-xiang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

The Xikang border area tea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fusion between the Han and Tibetan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However,little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has developed to study on the Xikang border area tea.The Xikang border tea which had began in the Tang Dynasty declin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fading reason can be grouped into the maj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and it show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ecline is the internal reasons and the decadency of the Xikang border tea had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all socio-economic aspects in that time.

Republic of China;Xikang border tea;decline

K280.1

A

1000-2529(2011)06-0125-04

2011-06-22

董春美(1972-),女,四川雅安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陈廷湘(1946-),男,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校:文 心)

猜你喜欢
西康茶商茶农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民国时期的西康问题研究
——以《边事研究》刊载为中心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图说
快乐的小茶农
何为西康
——西康文物展览会浅析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浅析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彝区的考察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