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官员与教化的执行

2011-12-27 04:57:54秦海滢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知县教化山东

秦海滢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明代山东官员与教化的执行

秦海滢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在明代教化主旨之下,山东地方官员作为传播教化思想的主体,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体现在政治行为中,对百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官员对百姓教化的突破口,主要在于官员自身修养及其将国家强制政策转变成百姓的自觉意识。

明代;山东;官员;教化

元代廉吏张养浩曾告诫官员:“自教民不至,则犯禁者多;养民无术,则病饥者众。”[1]可见,官员教化对地方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关系。本文试图从教化层面,以明代山东官员在地域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官员教化方式

洪武二十三年(1390)三月十五日,明太祖敕谕各布政司、府州县等官员到任以后,须以《到任须知》为重[2]。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员的教化范围还要广泛,“曰遵圣谟者,申法也;慎乡饮者,养老也;增祠名宦乡贤者,彰善也;复遗碑礼贞妇者,表德也;严保甲申乡约者,示禁也;开旌善复申明者,昭劝也;是有以备教法矣。……是故,民安其惠利而习熟其教化,利其生金而自得其性。”[3](由此看来,凡兴学、养老、祀神、表善、赈济、恤穷等一切关于风化和公益诸事,都在官吏教化范围之内,涵盖了教民、养民、爱民和惠民等多种层面。

第一,兴学重教。学校作为宣扬风化的主要场所,其兴废直接反映了官员教化与善俗的成效。洪武时期,济宁知州方克勤,立社学数百区,修葺孔子庙堂,使教化大兴。[4]2354隆庆元年,单县知县夏维藩在任三年,不仅修缮学校,又设社学二十一所。[4]2363就教育方式而言,正统初,山东提学佥事薛瑄“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称为薛夫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东提学佥事邹善不仅创湖南书院为诸生讲习课程,还毁淫祠作为社学场所。[4]2317杜洽,万历间知蒙阴县,为贫生创立学田千亩。[4]2360为了使学校的教化功能更加完备,嘉靖时吕德知禹城县,修文庙、启圣祠、名宦、乡贤祠及讲堂号舍等,令士民十分感动。[4]2333

第二,宣示法律。按照《大明律》规定,官吏必须于每岁正月、十月或乡逢节日时讲读律令,“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5]卷第三《吏律二·公式讲读律令》,36因此,讲解法律一直是明代官吏教化的主要职责。成化年间,山东济南府知府赵璜,“预选吏农性朴敏者,教之法律,逾年得可任者二十余人,遂尽逐积猾吏,宿弊革殆尽。”[6]卷之六十二,4175

除了口头上的宣教外,明代山东也出现了一些明察秋毫之吏。成化年间,许进为山东按察副使,“时东昌武弁子怀金归,与所厚生遇,饮于酒家。暮散,武弁子被杀且无首,执生于官,不胜拷掠,即诬服。公知其冤,私念必酒家杀之,又意贫人得金必易货,忽召通邑商人,莫测其故,至则验阅,私历见酒家以杀人之次三日易布数匹,一鞫即服,始获死首于空桑之中,人以为神明焉。”[7]卷之八十六,6211从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神明之誉赋予某些官员时,使一些为非作歹之徒产生畏惧心理,收敛其不法行为。

此外,慎刑息讼也是官吏教化的主导思想。东阿知县贝秉彝,为政颇得民心,“民有兄弟争竞相告者,晓以大义,使退而思之,兄弟皆悔谢。”[6]卷之九十六,4220、4214可见,官吏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形式,处理民事案件,能够使百姓从心理上信服,“夫教化之最亲切者,莫过于放告鞫案之时,盖官之牖民,原不能家喻户晓,其亲切见面者惟在此时,诚能出以诚心,矢以耐心,深入于案情之中,而曲尽事理,推广于案情之外而婉示开譬,审断之公既足以服人,牖迪之切更足以感人……”[8]卷二十二《吏治八·与泰安各属》,567

第三,社会保障。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中国社会中,国家虽然十分强调教化,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这是政府推行教化的前提。明代山东的社会保障主要表现在敬老、养济院及漏泽园设置等方面。

首先,敬老方面。洪武二十二年(1389)春,山东兖州民李十四等年九十余,依例月给酒三斗、肉五斤,岁加帛一匹、絮一斤,峄县民潘士文、李成年八十余,月给酒三斗、肉五斤皆复其家。[9]卷195,洪武二十二年春正月壬寅,第4册2929莱州府,还在府学东设立优老亭。[10]卷282,10310同时,在举行乡饮活动时常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已成为惯例。

其次,养济院、陋泽园、惠民药局等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立。关于明代养济院设置状况,王兴亚先生曾作过深入研究[11],对山东夏津、郯城、掖县、即墨房舍规模、数量有所提及,但是山东其他地方仍存在许多养济院,本文中给予补充,如下表。

注:上述资料除了特别注明之外,其它均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此外,据《崇祯历乘》卷五所载:“历城养济院,正统十三年邑人尹旻建,冬生院由天启五年巡抚吕公纯如建,活起贫儿甚多,今废。”[12]从上表来看,明初在朱元璋极力倡导养济鳏寡孤独的号召下,山东一些官吏也确实建立了一些养济院。明后期,基本上是对原有设施的修缮。同时,掖县等地还建立了施药所。阳信知县张志芳为此专门颁布了《施药告示》:“本县已置买散丸等药分发各厂外,仍于土地祠,命唐马二医官施药,如有下户贫民感冒时症者,即赴药局取药,把门人役不许阻拦。”[13]卷之十《示谕》,726此外,鲁东地区还设立漏泽园等以助贫民安葬。如莱阳县漏泽园在城共八处。掖县漏泽房在城东北;泽民茔三处,由知府刘任创建;泽枯处、掩骼处由知府龙文明建置。平度州漏泽园在成化年间设;义冢三处,由万历年间知州卫士元置。[10]卷28210310-10312。万历四十三年(1615)张志芳为掩埋遗骸事,专门颁布《埋尸告示》:“本县仰每里各立义冢一所。凡该巡民壮与地保人等。凡遇道途死尸,无论流移、土著,即赴乡约所领蓆一领。当时掩埋勿使暴露。掩埋一躯者,给钱二十文。事完造册送县,庶死者有人入土为安,而生者免厉疫之害矣。”[13]卷之十《示谕》,726-727从上述漏泽园的设置来看,有助于引导整个社会形成相互救助的风尚。因此,这种义举得到了当地一些士人的赞许,“一视同仁大造恩,肯将枯骨弃荒村。园名漏泽遵成宪,地葬骨寒赞化元。死骨尚然蒙渥惠,生民胡不荷余暄。阴功异行当年少,庆衍侯门荫子孙。”[14]卷八《题刑参政建漏泽园》,17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稳定民心、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明代山东邹县、济宁、峄县、曹州、定陶、郯城、费县、招远等地普遍设有预备仓。其中峄县和文登县于洪武中建,其余地方则多集中于正统、天顺及嘉靖、万历年间。万历四十三年,阳信大饥,知县张志芳,“……夏税秋粮,奏请蠲免,已纳者留以施赈。又请德州仓数千百煮粥济贫,全活甚众,万历四十四年发帑金十六万两,仓粟十六万,遣御史过庭训赈山东饥民。”[15]此外,他还颁布《慈幼告示二款》、《流移厂告示》、《妇女厂告示》等对慈幼、流民、妇女等特殊人群分别设厂加以救助,据统计,张志芳在阳信历任三载,“设四十四厂,煮粥救饥,全活男妇八千一百名口,其次,贫蒙赈者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人。”[13]卷之十《示谕》,723-726

通过上述史料和统计数字,笔者发现养济院的设置较均衡,而漏泽园的设置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各种预备仓却集中在鲁西或鲁西南地区。可见,明代山东建立的各种社会保障机构是受到区域限制的。当然,也不排除对救济群体的限制,如阳信,“本县目击心伤,除各厂食粥外,男设养老一厂,所用柴米本县处给。凡年近七十以上无弟侄子女可托者,里季同公正、乡约人等从公查报,每里多不过三五名,勿得徇私自便。”[13]卷之十《示谕》,723-726因此,明代山东官员的教化目标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阶层的生存问题。

府州县名数量规模建置时间资料来源郯城县三间明嘉靖十二年《古今图书集职方典》知县郎湘移置于此 第9732页瓦房十三间掖县 草房二十间万历《莱州府志》不详(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2年)蓬莱县不详洪武九年第10227泗水草房九间,洪武二年主簿王惟一建第9718页莱阳县不详明洪武中第10229页招远不详洪武八年第10229页城武不详明知县杨谦建第9721页阳谷县正厅三间洪武十三年知县第9729页宋德建,嘉靖十四年胶州不详 知县刘素重修今废第10312页洪武十七年在城内西北隅,明初邑侯王廷建。嘉靖阳信县 原有屋五十余间《阳信县志》十九年徐九皋重修。 (中国地方志集成)昆陵周邑侯捐俸重建。 卷之二,154页瓦房十间、先年创建未备,坍塌损坏,莘县 正房五间、嘉靖《莘县志》邑之孤老无处栖身。门房五间卷三,7页嘉靖二十六年知县刘旦重修。

第四,移风易俗。所谓“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16]《序》,三嘉靖年间,杨忠愍公治理诸城时,对不孝父母者、武断乡曲者、酗酒赌博者、淫荡败俗者,坚决绳之以法。[17]文渊阁四库全书541刘克敬知莘县后,取仙居令陈公条约,教民为礼义之俗。[14]卷八,3嘉靖二十八年(1549)李昇知东平州,毁淫祠,利用其木头、瓦石,修葺学舍公廨[4]2338,引导人们摆脱旧俗。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地方上不利教化的因素仍有很多,如成化十九年(1483)宁海知州郭容对地方上的豪猾任姓,“缚而杖之。”[18]卷之九十六,4218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官员如山东提学副使陆釴还广搜博览,殚精研思,亲自编纂《山东通志》[18]卷之九十五,4184,“言在上抗言直谏,足以立懦而廉顽,言在下含毫邈然,……尤所望与后贤之踵起”[19],足以使后来者有所警劝。

二、官员教化的动力

明代山东许多官吏之所以以教化为己任,除了与自身修养密切相关外,来自国家、同僚和家庭以及百姓的认可,也成为他们为政的主要动力。曾经在郯城治绩颇有成效的席书,就认识到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君出禄以待臣,臣宜代君以养民,民出赋以给官,官宜竭力以为民。”[7]卷三十四,3453

首先,国家对官吏的激励与警劝。传统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官吏在地方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常常通过秩品、诰命、荫叙等高低有序的政治待遇,对官员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永乐七年(1409)六月,汶上县知县史诚祖抚民有方,升为济宁知州仍掌县事,礼部差人奖赏酒一尊、钞一千贯、织金缕衣一套。[20]卷之五十四《选举考考课下》,810,永乐七年六月壬寅仁宗时,贝秉彝知东阿,深得民心,特升秩正六品。[18]卷之九十六,4220成化二年(1466)秋,吏部对山东东昌府知府徐垠、登州府知府韩敏、济南府同知杨必贵、滨州知州何淡、泰安州知州李琪、高唐州知州郭升、曹州知州伍礼、商河县知县寇源、嘉祥县知县张庆福等廉能公正官员进行表彰。[9]卷31,成化二年秋七月丁丑,第22册633从《明实录》的有关记载来看,成化四年(1468)十一月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赐予山东贤明知县诰敕,从未间断。同时,降黜则对官吏起到警劝的作用,成化七年(1471)秋七月,山东都指挥佥事陈忠男、陈彰,荒淫无度,屡取淫妇,且欺奸妻属幼女,坐罪后上命谪戍巡绥边卫。[9]卷93,成化七年秋七月己丑,第24册1788

此外,严密的监察体系与考核机制,也使官员政绩能够得以及时反馈。如景泰二年(1451)十一月,山东右布政使裴纶就曾上言:“臣所属济南府历城县繁剧,而知县熊观才劣不足以御烦,定陶县知县马聪才足理剧,而邑小民醇,不足以展才,乞更调之。……访得东平州判官萧忠,在任九年,公正廉能,乞升知县,以补其缺,庶用得其人,民受其惠。”[9]卷210,景泰二年十一月戊午,第28册4525为了使各级官员有所警戒,山东还立石以刻一些贤能官员之名,“东臬创自洪武戊申,迄今百五十余年,刻石题名凡三易矣,洪武甲寅刻十九人,正统辛酉刻七十六人,正德戊辰刻百二十有四人,延嘉靖辛卯……历百五十余年,吏二百余人,仅得兹五六人者举能其官,其余没没无闻者,不知几人矣……”[21]649

其次,同僚及父母的期望。山东茌平典史章善在任时,其父亲章有明在家乡吴兴以家书对其诲谕立身行道、居官守职之事,章善以此规劝,由典史屡升至刑部郎中。[22]卷之一二,559有的则是来自同僚好友的规劝,如杨荣在送王裕去山东上任时对其寄予厚望:“……中心抱虚白,雅操持贞坚。凛凛晓霜肃,皎皎秋月悬。令德一始终,践履惟乾乾。庶以罄厥职,行见禄秩迁。”[22]卷之三,166而嘉靖年间吴廉知即墨,则莅官约己,“揭书座屏上:与其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与其益于家,孰若无损于其民”,深受百姓爱戴。[18]卷之九十六,4225最后,百姓的感激与敬仰。为了表达对贤吏的感激之情,百姓往往以建立祠堂等加以祭拜,“祠者,思也,思其人则祠其人,生勤瞻拜,百年后方持牲酒、香火以祀之。故曰:立信仪以莅百姓,则人之报礼重,然礼孰有重于祠者……”[22]记七十二《章尹董云溪祠堂记》,93-255有的是为历史上有政绩的官员而立,如明成化年间,在潍县建汉北海相孔融祠。[4]1475有的则是为明代各地有政绩的知县、知州等贤尹立祠,如在郯城县有席文襄公祠和唐文襄公祠,专为赈济有方的郯城知县席书和唐龙所建[11]。东阿县百姓于明万历间建白公生祠,每逢岁时及白栋生日祀之,谓之白公社。[4]1453

总之,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之内,地方官员作为教化的执行主体,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明史·循吏传》中十名山东官吏被载入史册,约占循吏总数的十二分之一。明洪武至宣德时期有八位,如方克勤、吴履、史诚祖、贝秉彝、薛慎、畅宣、孔公朝、李湘,中后期仅有范希正和段坚。[23]第二十四册卷281,7187-7209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明代山东官吏在教化方面的成绩,但至少说明,明中后期山东官吏自身素质与工作态度已发生变化。嘉靖末年至隆庆初年,洪芳洲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时已有所察觉,“臣以谓今之守令者,固莫不当以养民教民为职矣,而在山东则尤为要切……盖今之为守令者,莫不以急赋敛、听狱讼、治文书、谨期会为事。朝而视事、夕而课功、月而视成、岁而征会,不过此数者而已。”[24]显然,明中后期山东官员的一些弊端已经存在。嘉靖以后,李开先也不得不作如此感叹,“自幸门辟而昏夜乞哀者多矣,贪风盛而白昼抢劫者多矣,贿以速于化,酷以济其贪,官非其人,而民失其所者更多矣。……昭昭法网虽则一时暂免,恢恢天网则疏而不漏,报应当亦不远矣。”[22]跋语七《邢尹善政录跋》,93-261在此作者从唯心的角度寄托了对贪官因果报应的愿望。“官人守数,君子养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25]54因此,官吏作为传播教化思想的主体,不仅要洁身自好,还要积极探寻将国家强制政策转变成百姓自觉意识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1][元]张养浩.牧民忠告:下卷[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3.

[2][明]李东阳.大明会典[M].申时行,重修.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41.

[3]临朐县志[M].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5:41.

[4]山东通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影印.[5]怀效锋,点校.大明律:第三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6.

[6][明]雷礼.国朝列卿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7][明]张萱.西园闻见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8][清]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567.

[9][明]夏原吉,胡广,等.明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0][清]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M].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

[11]王兴亚.明代养济院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1989(3).[12][明]刘敕.崇祯历乘:卷五[M].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书库藏.

[13]阳信县志[M].清代孤本方志,北京:线装书局,2001.[14][明]吴宗器纂修.莘县志[M].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65..

[15]阳信县志:卷之三[M]//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231.

[16][汉]应劭.风俗通义: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

[17][清]杜诏,等.山东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M].岳浚,等监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478-541.

[18][明]焦竑.国朝献征录[M].台湾:中央图书馆珍藏善本,1965.

[19][民国]石毓嵩、路程诲,等.商河县志:卷之十[M].台湾成文出版社,1986年影印:649.

[20][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54[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6:810.

[21]山东通志(明嘉靖刻本)[M].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5:649.

[22][明]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3][清]张廷玉.明史:卷281[M].北京:中华书局,1974:7187-7209.

[24][明]洪朝选.申明守令职事疏.参阅余同元《洪芳洲之巡抚山东》[C]//第七届国际明史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1999.

[25][战国]荀况.荀子[M].廖明春,邹新明,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On the Shandong Official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Execution of Moralization

QIN Hai-yi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Under the purpose of moralization in the Ming Dynasty,the local officials in Shandong,as the main part of spreading the enlightenment and education,re fl ected the Confucian ethical concepts in politics,which exerted a subtle in fl uence on the common people.The breakthrough of the moralization lies in the officials’self cultivat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 transforming the national enforcement policy into ideology of the common people.

the Ming Dynasty;Shandong;officials;moralization

K24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8-2395(2011)04-0060-05

2011-02-26

秦海滢(1975-),女,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社会史研究。

猜你喜欢
知县教化山东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没头脑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0:16
青石碑
青石碑
民间文学(2016年5期)2016-05-14 16:07:49
刘禹锡从容待逆境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