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疆
(中共建平县委,辽宁 建平 122000)
中国县级权力运行改革的有益尝试
——建平县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调查
王国疆
(中共建平县委,辽宁 建平 122000)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既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既可实现县委决策方式转变,也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既是党内民主的深化,也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深化;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实施好“四聚工程”:聚力“一主三高”,做好“推开”工作;聚合“一台三网”,做好“推动”工作;聚焦“一点三建”,做好“推新”工作;聚集“一规三权”,做好“推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强化“四力”:着力完善制度;全力实施公开;强力推进监督;给力科学发展。
县权公开;“四聚工程”;“四力”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指在党员、群众的视野中,县委权力在党章和有关党内规章的框架内实现包括权力的授予、权力行使、权力运作的程序、对权力监督等运行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简单地说就是县委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2011年1月,建平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县和中央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建平集“两点”于一身,为做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既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在我党作为执政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下承受全部源于基层的矛盾,对上全面担负“发展”和“稳定”两个基本责任。可以说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厘清权力事项,公布权力清单,为权力运行设置安全线,祛除权力的神秘感和封闭性,还权力真相于党员和群众,实质是打破县委长期以来较为封闭的权力运行体系,对县委核心权力的 “自我革命”。这需要彰显出政治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第二,既可实现县委决策方式转变,也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实施县委权力公开,一方面,是让公权力产生“金鱼缸效应”,按照“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对“职权”全面公开,尤其要围绕公开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用人和公开问责,将权力公开事项直接打到老百姓的关注点上。另一方面,是对“用权”加以规范,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制度规范用权,确保县委按“规矩”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管人、管权、管事。这就要求县委必须转变决策方式,拆除权力“围墙”,实行决策倒逼,切实纠正在政策执行、决策制定、工作推进中的失误和偏差,提高县委议事决策水平。要求县委及各职能部门将权力运行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围绕民愿、民需、民心,查找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职业操守等方面存在的思想道德风险,进而转变机关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提优机关效能,实现人员高素质,服务高效率,业绩高品质。
第三,既是党内民主的深化,也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深化。推进县委权力公开,有利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互相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和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高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健全民主法制和程序规则,促使各级党政机关及广大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从而建立既党内又党外,既全党又全社会的监督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四,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让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权力行使,有利于加大治本力度,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有利于加大预防力度,有效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腐败风险;有利于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促进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权威性,推动惩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建平县认真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建平县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县权公开透明运行,主要在实施“四聚工程”上下工夫。
(一)聚力“一主三高”,做好“推开”工作
建平县牢牢把握了县权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定位,明确了工作的主攻方向:“以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为牵动,以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面加强具有建平特色的‘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上加大推开工作力度,着力突出“三高”。第一,高度重视,实施“两个同步”,把试点的点子打在谋划全局上。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纪委、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县委增设党委(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办公室,与县纪委合署办公,县纪委增设预防腐败室,专门研究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专门机构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二是明确目标。为确保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少走弯路,迅速推开,县委专门派出考察组,赴外地学习考察,吸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由县纪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了试点工作的初步意见,2010年12月24日,召开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以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为牵动,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在县十四届一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 “要扎实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以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为牵动,以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深入推进县乡村党务、政务、村务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加强‘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建设,努力把党务公开工作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三是全面推开。2011年3月22日,县委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试点工作。本着先行先试、整体运作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推开”文章。在广泛征求党内外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把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扩大到全县党组织,做到三级联动、一步到位。制发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意见》和《建平县“三级三务”公开平台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开内容和工作步骤。具体实施“两个同步”,即: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县委本身开展的同时,同步安排在县委各部门开展;在县委本级开展的同时,同步安排在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开展。第二,高位筹划,做到“两个结合”,把试点的架子搭在惩防体系上。以厘清固化县委职权为突破点,根据《党章》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清晰界定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坚持“党政统筹、责权结合”,将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全省开展的“五大系统”建设统筹考虑,力求党委权力公开透明与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升;县委领导既表现为行使权力,又表现为履行职责。清理县委权力与清理县委职责相结合,职责和权力一并进行清理,使职责和权力加以明晰。按照党内有关法规和文件,严格论证,科学定位,明确划分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坚持以责定权,对职能交叉的予以理清,对权责不清的予以明确,对履行职能不到位的予以强化。在确权过程中,全县各职能部门严格按《方案》要求操作,实施“五个步骤”,采取“三个对照”,全力做好职权清理工作。“五个步骤”即: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复核,本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领导小组核实把关,反馈到各股室再次确认,专门办公会议最终审定。“三个对照”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对照;与上级单位和对口部门文件相对照;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对照。同时,对试点乡镇党代会、党委会、党政领导以及试点村党员大会、党支部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及村在职“两委”班子成员职责和权力进行清理,做到上下联动,全面覆盖。将清理后的职权进行分类整理,填写职权目录,厘出权力清单,制作职权流程图256幅,为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高点制衡,查找“两个节点”,把试点的路子铺在制权轨道上。在清理职权的过程中,突出查找易于发生腐败问题的风险点,做到预防在先。同时,也查找管理中的关键点,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工作中注重结合实际,依据职权的重要程度、行使频率和问题发生的几率,在对职权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同时,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认真查找在职权流程、工作机制、相关制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或环节,确定该项权力的廉政风险点和管理关键点。按照“一项权力一项制度”要求,针对清理出的382项权力建立完善制度382项,创新制度34项,以制度作为第一支撑,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
(二)聚合“一台三网”,做好“推动”工作
让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一项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搭建一个有牵动性功能的运行载体,推动试点工作全面深入。依托网络优势,按照科技防腐的战略思维,精心设计建设了“一台三网。“一台”即“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该平台包括“三网”。第一,“三务”公开网。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将党务、政务、村务工作情况在网上进行及时公开。在党务公开方面,建立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在政务公开方面,建立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系统。利用这两个系统,将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中确定的职权目录、流程、风险点和防范制度等内容全部公开。在村务公开方面,全县260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全部开通村级财务网络公开系统,包括村级财务的每一笔收入支出、每一份村级合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项、惠农资金落实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实现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二,电子监察网。成立“三级三务”电子监察中心,对县乡村党务、政务、村务全面实施电子监察,逐步构建起对公共权力实时监控的综合电子监察系统。积极筹划公共资源交易和专项资金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公共资源交易事务管理。在电子监察建设中,紧紧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一关键环节,通过科学梳理事项、优化再造流程、固化办理程序、网上同步监控,对权力运行实时监督,使权力运行“大小有边界、行使有依据、运行能公开、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控”,逐步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上下联动、监督有效的电子监察网络,促使权力公开、规范、高效运行,实现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标。同时,围绕电子监察中心建立了10个分中心,将医保中心、产权户籍、社会保险等群众关注的职能服务大厅和一些乡镇的为民代办站与电子中心并轨联网,扩大电子监察覆盖面。第三,舆情搜集网。建成“建平百姓舆情关注第一网”是建平县“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建设的努力目标。在该平台上,设置了“舆情在线”栏目,开设 “我要监督”、“我要举报”、“我要留言”和“舆情通报”四个窗口,全县各级机关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全部对外公开,县委领导班子和村书记、主任以上共4770名干部的姓名、照片、职责、联系电话等逐一上传,接受群众留言、评价和监督,群众针对干部的履职行为、工作作风进行“点评”。县委、县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及时查看群众对本单位及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打开了“谏言门”、给党员干部戴上了“紧箍咒”、在党政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三)聚焦“一点三建”,做好“推新”工作
“看得见”、“听得到”,才能“监督得好”。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以社会聚焦点和群众关注点作为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创新点,突出抓了“三建”。第一,建 “屏”。在县政府广场设立大型LED电子显示屏,以公开党务政务信息为主要功能,适时发布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举措和重要信息,直播全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等涉及社情民意的重要会议,公布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照片、个人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包括联系点及廉政承诺,转播电视新闻,宣传廉政文化,播放公益广告及娱乐健身方面的图片、短片、音乐等。老百姓通过这一窗口,最直接、最真实地了解县情、知晓社情,监督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权力运行情况。第二,建“库”。探讨开放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建立并完善由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社区党员、机关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组成的会议列席人员资料库。凡涉及社情民意事项的会议,向党员群众全面开放,让部分党代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和党员代表等列席、旁听,列席、旁听人员对会议审议事项有意见和建议,可在会中、会后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真正做到大事群众知、要事群众议、难事群众提,拉近县委与百姓的距离,提高民主决策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建“会”。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在县委及其职能部门配备新闻发言人,挑选政治素质强、政策水平高、具备一定新闻宣传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严格规范新闻发言人工作。要求党委新闻发言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宣传纪律,严守国家秘密,发布的内容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信息。丰富新闻发布形式。县委及其工作部门可视不同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组织集体采访、互联网访谈,接受媒体专访,答复电话问询,发布新闻稿等,及时准确发布权威党务信息。规范报批程序。涉及全县的重要政策措施、重大战略部署及重大社会敏感和热点问题,报请县委领导同意后,由县委新闻发言人发布。涉及县委工作部门职责范围的重要信息,由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发布,确保新闻发布的真实、准确、及时。制度实施以来,县委新闻发言人就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和全县城镇化建设工作召开2次新闻发布会,社会反响很好。
(四)聚集“一规三权”,做好“推进”工作
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关键在于如何制权、控权和用权。建平县委在全省首开先河,出台《中共建平县委关于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程序规定(试行)》,以《规定》为制衡,对县委权力运行各主体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具体规范,对权力运行原则、公开方式、监督保障等予以明确,确保县委正确行使职权,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提升公信力。第一,规范权力行使“路径”。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县本级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在基层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制定和完善“三项制度”、“两个办法”。“三项制度”即:县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两个办法”即:县党代表、县委委员、县纪委委员询问质询办法和述职评议办法。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代表在党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享有代表资格,通过相应形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由过去的“一站停”变成现在的“全路通”。积极探讨党内决策逐步从县委常委会过渡到县委全委会和党代会,由党代会、全委会行使不同层次的决策权,制定《建平县关于县委全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规定》,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改革、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干部任免以及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问题,必须经县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使用县本级财力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程项目或财政补贴项目,必须经县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同时进一步规范县委全委会决策的8个程序,编制决策流程图,保障全委会发挥集体领导作用。2011年7月15日,建平县委召开县委全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城镇化建设工作,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辽蒙边界最具活力的现代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经与会代表讨论后一致通过,统一了全县的思想,对争创“全国百强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全委会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作用的行使和发挥。第二,扎紧权力运行“篱笆”。制度建设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灵魂。着力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的人、财、物等重点环节建章立制,划定权力 “边界”。建立后备干部“双推双考一公示”制度,后备干部人选严格按照群众推荐、基层党组织推荐、素质考试、组织考察和社会公示程序确定。出台“四个不直接分管”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推行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财政财务、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工作,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确保党政主要领导的从政行为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回访督办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听汇报、实地检查、核实查证等方式进行回访,对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够、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实行重点跟踪督办。先后出台《建平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建平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共建平县委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社会监督制度》等多项制度,为权力正确行使立下了 “规矩”,划定了“边界”。第三,提升权力监督“效力”。一方面,整合监督力量。实行党内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有效结合,聘请监督员,定期组织代表、委员、群众进行评议,对县委权力运行实施动态监督;以广播电视、报刊、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相关会议为载体,多手段多形式进行监督;借助网络技术,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度,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努力提高权力公开的透明度,实现监督成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构建民意诉求反馈系统。以“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省民心网、建平纪检监察网、建平新闻网,党风廉政建设舆情在线、阳光热线、民生热线,市民投诉中心、纪委信访接待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等“三网”、“三线”、“三中心”作用,建立民意诉求反馈系统,畅通了集投诉、分流、化解于一体的民意诉求反馈渠道,实现了民意高速受理、民事快速办理、民情迅速反馈,绘制了民情反馈的“晴雨表”,铺设了民意诉求办理的“快车道”,铸牢了干群互动的“友情链”。
客观地看,建平县实施县权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以来,各方面工作都有提高,有促进,有改善,最主要的是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相对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在摸索中也发现和遇到一些问题: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少数干部群众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工作缺乏深入了解,片面认为这是县委的事,与己无关。也有的认为,公开只是走形式、摆架子,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第二,在工作推进上有阻力。一些部门受制于本单位本系统的条条框框,权力界定不够科学,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形式尚显单一。第三,在职权界定上有难点。主要是职权确定无标准可依,难以界定准确。如各地对县委书记职权确定多寡不一。究竟县委书记职权有多大,应该如何准确界定,需要理论和实践支持。第四,在建章立制上有盲区。尽管在制度和机制建立上有创新有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制权控权方面,还未全面建立起管用有效的法规性制度。
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在创新中努力固化和提升,建议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着力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一要加强源头预防制度建设。按照《建平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配套建立例行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党务公开方面的制度。同时,抓好党政主要领导从政行为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机制建设,增强制度的制衡力。二要加强权力规范运行制度建设。按照“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要求,重点抓好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党内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党内规范化制度建设,完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决策水平。三要加强制度研究和长效机制建设。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及时总结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转化为相应的制度规定,使之发挥更大效用。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推动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全力实施公开。公开是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关键环节。一要坚持公开的全面化原则。既要公开权力清单,也要公开行使规则;既要公开运行结果,也要公开运行过程。二要健全公开的信息化机制。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拓宽公众自行获取信息的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最便利的手段和最低廉的代价,获得最多最真实的党内外信息。三要实现公开的多维式转变,即由一般公开向实质性公开转变,认真实施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发布权威党务信息;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充分利用各种公开形式,及时发布县委、县政府重大工作举措和工作动态,直播涉及社情民意的重要会议,公布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基本信息等;由内部公开向社会公开转变,积极推动和促进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公开透明行使权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纵深发展。四要加强公开的制度性研究。完善公开性的法规制度,探讨制定专门的公开性法规,对公开工作作出明确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使公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强力推进监督。监督是推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有效手段。一要加强预警监督。建立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效防范执行政策失真、选人用人失准、重大决策失误、从政道德失范、权力影响失控等岗位风险。二要强化制度监督。切实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 “四个不直接分管”和重大事项决策“末位表态”等制度,深入开展“勤廉双述”、廉政测评和廉政谈话等活动,推动监督制度创新。三要抓好网络监督。切实发挥建平县“三级三务”科技防腐平台作用,依托“三级三务”电子公开系统、监察系统和舆情搜集系统,进一步提优信息网络技术在权力运行中的监督效能,促进公开与监督的有机统一。逐步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上下联动、监督有效的电子监察网络,使权力运行“大小有边界、行使有依据、运行能公开、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控”,促使权力公开、规范、高效运行。四要拓宽监督渠道。在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同时,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构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第四,给力科学发展。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发展。要通过实施县权公开,进一步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热情激发出来、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增强县委的团结力、向心力和号召力,进而形成推动建平发展的强大引力。要通过实施县权公开,进一步把社会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实力提升为突破点,鼓励创新,大力创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理念竞相迸发,为建平发展注入鲜活元素。要通过实施县权公开,进一步把干事创业的力量调动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积极投身跨越发展的主战场,争当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排头兵,努力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众志成城促振兴的生动局面。要通过实施县权公开,进一步把和谐发展的成果展现出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民本、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着力打造实力县区、和谐县区、幸福县区。
责任编辑 魏子扬
D26
A
1672-2426(2011)12-0021-04
[作者简历]王国疆(1966-),男,辽宁朝阳人,中共建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主要从事党建和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