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 张美峰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 200335)
文化自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张桂芳 张美峰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 20033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的不断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基础;文化整合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归宿。当前,需要以文化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性;以文化自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以文化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性。
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发展性
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融入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的过程;就是科学而准确地判断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并及时对时代发展的难题作出回应的过程;就是使时代精神在实践中得以升华,使这一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自觉的过程。为此,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既要贯穿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意识,又要贯穿批判、反思的态度,更需要贯穿创新和自觉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关于“文化自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过,但他们普遍认为,应该把文化的核心问题定位于解决人类如何生存和应该以何种方式生存的问题上,认为文化是现实性、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统一。这足以彰显其文化自觉的意识。而文化自觉的含义,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确它的来历和形成过程,它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可以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因此,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该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清楚该文化的诞生及形成的历史过程,既知晓该文化之长,也了解该文化之不足,并能够知道该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同时能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作出明确的认识。文化自觉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繁荣程度,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自觉,已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首先,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看,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本质。从时态来看,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不同文化形态的运动、发展和变化都呈现出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整体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时代性的清晰认识,对本时代文化的认同。第二,从文化与地域的关系角度看,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的主体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对原有的诸多地域文化和不同阶层的文化都会起着重要的整合创新功能。从历史上看,不同地域的文化,由于受各自地理环境、种族、传统、习俗和政治制度及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模式。由此可见,文化自觉不但是对本地域文化的保护,而且是对其文化安全的一种警惕,更是对文化发展的一种清醒认识。第三,从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角度看,文化与创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文化往往是由具有独特氛围、方式、风俗和传统的相互关联的群体形成,其可以表现为教育水准、宗教信仰、家庭纽带、族裔、地理位置或民族。文化也是促进个人或群体创造性的驱动力。文化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地追求并实现创新,才是文化的魅力之源。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却必须是由表及里、气韵俱佳、形神兼备。文化自觉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对文化的发展方法、道路、模式、途径等方面进行选择,实现主流文化对其他类型文化的引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必定与实践发展一同前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前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早已开始,却远远没有结束。从文化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推动其共同发展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历史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面临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这些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和结果。从文化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随着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日益巩固,并且已经深入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已耳熟能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已经成为中国大众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早已经成为主流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从现实性的角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马克思主义已经积淀为中国大众文化心理结构,作为一种群体无意识来支配着他们的思想。这就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厚的文化背景。
2.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的不断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对其作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回应时代发展的难题,以此推进时代精神的升华和发展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必然要求对时代特征作出回应和对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升华,在此过程中势必将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贴切,更能有效地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离不开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时代的变化发展推动着它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而科学地分析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条件,把握时代主题,并对时代的挑战作出积极回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一些国家,正是因为它们忽视时代条件的变化,漠视时代主题的转换,故步自封,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才导致其共产党先后衰败,最终失去执政地位。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当今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进行国内建设是可能的。而当今世界又是开放性的世界,我国要同世界任何国家一样跟随世界的时代趋势,敢于走出去,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谋发展。这一前瞻性的预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科学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紧跟时代进步潮流的基础上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建设环境,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的产物。时代特征的不断变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基础。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不断融合,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历史进程,才能及时而科学地解决时代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3.文化整合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归宿。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产物,都具有社会历史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因此,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文化体系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文化的先进性都是相对的,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出新的判断。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虽然冲突依然存在而且有增强的趋势,但是时代发展的特征表明,文化的对话,文化的互补,文化的融合才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历史的车轮已经开进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生态社会),文化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也需要作出创新,而新的文化就需要对各种文化进行优化选择。在鉴别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以开放的眼光借鉴并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取其精华,使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对文化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其创新和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所谓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开放的眼光利用世界文化资源与市场,汲取世界优秀先进文化为我所用。简言之,就是紧跟时代步伐,追随时代潮流,反映时代本质和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这一时代性特点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取世界优秀先进文化之长,补己之短,还要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在吸收利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得以升华,丰富社会主义新文化。树立自觉精神,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确定文化选择的自主性地位,增强文化的自信心,以更好地适应并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环境、新文化的挑战,从而使社会发展的文化底蕴得以增强。
雷吉斯·德布莱指出:“20世纪是一个重视自己在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的时代。在21世纪,至关重要的将是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文化中、信奉什么样的宗教、说什么样的语言。”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加强对文化转型,文化改造,文化选择和文化取舍的自主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则是文化自觉的目的所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是一个从需要文化自觉性到发展文化自觉性进而推进文化自觉性的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1.以文化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实践性是其根本属性。离开实践去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空谈。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题中之义。作为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从毛泽东时代起就十分重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具体分析中国革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时代特征赋予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与战争”这一主题已经不能准确诠释世界的发展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风雨洗礼后,逐渐壮大并日趋成熟,已经成长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变化,大量新党员加入,在给干部队伍注入新鲜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使得干部队伍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亟须解答的一个问题。在顺应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进入新世纪以来,单纯地讲和平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谋求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在当今形势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注重加快发展速度的基础上重视提高发展质量成为新世纪面临的紧迫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根据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对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作出科学评估,并以自身实践为基础,对中国发展理念作出新论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具有前瞻性,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体现了对于文化问题的高度重视,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了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发展的方向,强调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新一代领导人文化自觉的体现。
2.以文化自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融。文化具有二重属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自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势必要求它随之而改变其形态。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文化都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推动着文化不断地与时俱进。因为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与现代社会生活出现矛盾,既会有与其相适应的一面,也有与其不相适应的一面。一方面,文化具有民族性,它要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时代性,它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过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弥补自身文化不足,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当今时代中国所讲的先进文化,是既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性特征,也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性特征,是二者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还因为它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一个国家的国情,同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相结合,才能成为具体的理论,才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在中国亦是如此。所以,中国化是时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升华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它是在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地继往开来。思想、精神的发展也是如此。时代性离开了民族性这个根基或没有民族性作为根基,那它就丧失了深厚的底蕴,就不能转化成人们乐于并易于接受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也不能成为人们行动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二者相结合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提出,是顺应世界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仍需要而且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先进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在文化自觉的实践下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交融。
3.以文化自觉提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实践性和时代性必然要求这一理论不断地与时俱进。马克思指出:任何真理,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了解这个时代,就不了解这时代的哲学。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得以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明确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及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绝不仅仅是理论本身的力量。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集时代性与发展性于一身,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时代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步,结合时代特征解决时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使时代精神得以升华,在此基础上使理论本身得到创新和发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只有以文化自觉为方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规律、经验,创新升华其理论,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当今时代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时代,文化的交融,观念的碰撞充斥着这个各种文化并存的时代。东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冲突,各种复杂局面的并存,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有自省意识,随时代的发展创新其内容和形式,以突出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以其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引领时代的潮流。在引领时代潮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的重点和关键依然放在改正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上,放在打破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改革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及体制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在《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一百六十年来所发生的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准确把握时代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在吸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理论内容,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赶超时代的前列。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它的每一次发展,都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都是对这一时代核心问题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升华。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助推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文化自觉,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 姚黎君 丛 琳
A8
A
1672-2426(2011)12-0006-04
张桂芳(1964-),女,吉林扶余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张美峰(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