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江苏出版产业“走出去”路径和方法

2011-12-23 04:04俞慧洵
关键词:出版业走出去凤凰

俞慧洵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投资部,江苏南京 210009)

试析江苏出版产业“走出去”路径和方法

俞慧洵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投资部,江苏南京 210009)

在当代中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之时,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诠释。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隔阂和历史的积聚,对现代中国产生的误解、误读甚至敌视也不断出现。江苏龙头出版企业凤凰集团的国际化进程,为我们探寻推进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与“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出版业;文化传播;走出去;路径

当今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之下,各种文明、文化模式相互交汇碰撞。中国文化产业在不断的国际交往中,应对着来自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党中央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走出去”的思路,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中国文化的国际需求也不断加大。据统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 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的2 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象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出版则是文化和智慧传播的载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江苏,不仅是文化大省,更是文化强省,“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是江苏“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主题,其中江苏文化的“走出去”便是题中要义。如何借助汉语推广的东风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江苏文化,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江苏文化“走出去”,出版业肩负重任

提起江苏,人们便想到富庶温婉的江南水乡;提起江苏文化,吴韵汉风便是其中之一的形象表述。江苏南北差异明显,风情与韵味各异。江南以苏州为代表,是吴文化圈,江北以徐州为代表,语言和人文环境又完全不同[2]。如此深厚广博的文化艺术资源,是江苏人引以为豪的。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之一,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未曾中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有较为发达的出版业。当今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指新闻出版、影视产品、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尽管受到诸多新兴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图书出版依旧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2010年中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约1.3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3]。

据史料记载,江苏的图书编辑活动,可以追溯到西汉中叶。经过千年风雨,沉浮变迁,新中国的成立使江苏出版真正迎来新生。1951年,分别在无锡、扬州建立了苏南、苏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苏南、苏北两社合并组建了江苏人民出版社;苏南、苏北、南京三个新华书店合并成立了江苏省新华书店;1954年,组建江苏新华印刷厂[4]。这便是现代江苏出版业的源头和基础。经过几代江苏出版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全年出版图书12 793种,4.97 亿册[5];201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超1 000亿元,资产总额、行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三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江苏已有19家图书出版单位,全行业产业活动经济单位26 180个,直接就业人员 33.75 万人[6]。江苏出版产业链包含图书出版、电子多媒体读物出版、出版物发行、出版物复制、物资供应等。

江苏出版业的对外交往起步较早,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开始与来自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出版和印刷企业接触,并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图书展会。1981年成立省外文书店;1988年成立专业出版翻译图书的译林出版社,当年还成立了专门的图书进出口公司。如今,江苏出版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而富有成效,图书版权和实物进出口贸易生机勃勃,并孕育着更大的发展。

经过近60年的长足发展和不断积累,一批又一批反映江苏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图书被输出或者销售到海外,各国重要图书展会上都可以见到江苏出版人的身影,形成了版权贸易、合作出版、海外销售、数字出版合作、境外研修培训、境外投融资合作等综合立体的对外交往格局。与此同时,江苏出版业在经济实力、出版能力、市场把控力、组织机制、对外交往的能力上也为未来持续有力地推进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二、江苏出版“走出去”,重点企业大有可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巨大成就。江苏优质的发展机制和环境,孕育出了19家在全国有着较高知名度或者具有专业地位的出版企业,以及一批生机勃勃的印刷和发行企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便是江苏出版的梧桐林中飞出的金凤凰。

凤凰集团源于1953年成立的江苏出版总社,2001年正式组建;前述江苏19家出版企业中,有9家隶属于凤凰集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凤凰集团已经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出版产业集团,2008年率先实现销售收入和资产双超百亿,2010年销售收入达135亿元人民币。凤凰集团通过体制再造、资本运作、对外扩张,形成了出版、发行、印务、供应、金融、地产六大产业板块的新发展格局,在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跨国界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凤凰集团在“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位居出版发行类第一。在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公布的中国首次新闻出版产业调查中,凤凰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位居第一,出版能力和出版能力的成长性位居第一[7]。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凤凰集团以52.69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位居242位,品牌价值比去年上升15.88亿元,排名上升1位,是全国唯一上榜的出版传媒集团[8]。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上,集团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外向合作战略是凤凰集团的六大战略之一,从2006年提出并实施。“十一五”期间,与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6家著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版权引进和输出2 515种,其中输出数量较“十五”多一倍;地方集团排名由2006年的第八位上升为2010年的全国地方集团第三名。

表1 凤凰集团成立以来版权贸易情况(2001—2010)

凤凰集团把“市场拓展战略”和“外向合作战略”紧密结合,由集团总部承担起了外向合作的领导者、协调者和投资者的责任,重要项目由总部牵头,规模项目由总部投资,风险项目由总部托底。围绕江苏文化“走出去”,凤凰集团打出由版权、产品、实体、资产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构成的出版“走出去”的组合拳,不断提升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围绕江苏文化内核,打造出版产品线,让反映江苏政治经济文化的图书“走出去”。

2010年,集团向非华语国家输出版权125项,较上年增长52%。一批反映江苏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图书被输出到海外。如《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12卷)输出到了韩国;《改革开放30年的苏北发展》、《和谐发展在江苏》等输出到了越南;反映江苏知识产权保护成果的《加强版权保护对中国南通家纺产业发展的影响调研报告》,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出版了中英对照版。而江苏作家的作品则被输出到了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集团借助国家外宣平台,大力推荐反映江苏优秀文化的出版物。入选国新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推荐书目的图书,包括《苏南发展的缩影:昆山农村60年大变迁》、《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

(二)铺设海外成品销售渠道,以品牌书展带动文化和产品“走出去”。

1、主动出击创建品牌,以“江苏图书展”带动成品图书走向海外。

境外书展是中国文化直接进入海外华人社区的重要方式。凤凰集团认为,书展以图书为纽带,凝聚海外华人情感;以展会为媒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交流为主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江苏图书展”瞄准海外华人华侨市场定期举办,不仅促进了江苏出版物的成品出口,也为图书版权贸易、了解国际业界最新动态、学习同行先进经验搭建了平台,更与当地华人华侨加深了联系,使得海外华人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发展。“江苏图书展”得到省政府文化引导资金支持,成为集团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品牌项目。

至今,凤凰集团成功举办了美国“第十二届江苏书展”、澳新“第十六届江苏书展”、西班牙“第八届江苏书展”、英国“首届江苏书展”和巴西“首届江苏书展”。通过书展不仅直接带动集团书刊成品出口1 000多万元,较2009年增长10%,也开拓了两类产品的出口:(1)江苏版教材教辅。澳大利亚的中国书店不仅长期陈列江苏版教材教辅,还打进了当地的中文学校;美国的一些中文学校已经固定使用凤凰助学读物。(2)凤凰版期刊。江苏少儿社的《东方娃娃》和《东方宝宝》两种杂志,已经打入新加坡中文期刊市场,每期代理出口6 000多册。

2、注重实效,用好品牌,利用国内外重要国际展会,推出江苏主题出版物。

参加国际展会是凤凰集团推进“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宣传的基础性工作。凤凰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第一方阵的核心成员,每年固定参加约15个国际重要展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分别被作为集团“走出去”的主场和客场平台。凤凰集团通过参展工作,不仅取得了相当可喜的版权贸易和对外交流成果,更通过图书展示了江苏文化的魅力。

(三)拓宽出版国际化思路,以资本为纽带创建本土化的海外文化阵地。

凤凰集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携手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共同应对国际出版风云的同时,提升了集团的国际影响力。集团制定了国际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著名出版院校合作,派员学习先进的出版和管理经验,已经有四批共66位出版、发行、印制方面优秀中青年骨干学成归来。与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在新马港台和大陆“五地联动”的模式,向东南亚地区输出成品图书。近年来,凤凰又有两项大型海外合作项目引起业内外关注:

海外投资——孔子学院项目。凤凰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参与投资国外孔子学院建设的企业;通过搭建国际教育平台,开发中国文化主题出版项目以服务出版主业。凤凰集团投资建设的美国佩斯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正式成立,运营至今已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招生量逐步扩大,各类文化活动受到华尔街商贸人士的欢迎。

借船出海——中法合资项目。凤凰集团与世界第三大出版集团法国阿歇特图书公司成立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这一项目被认为是贝塔斯曼出版业务撤出中国后的首个中外合资案例。公司将以每年5%的增长幅度,利用阿歇特集团的发行渠道,向国外推出中国文化产品。这标志着集团建设高端出版资源引进平台和外向型出版拓展平台的目标将会逐步实现。通过此次合作,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以进带出,良好的口碑形象极大提升企业的海外知名度。

集团还通过加大“请进来”“以进带出”力度推进对外交往。2010年内,亚洲投资项目公司总裁、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执行主编、美国书业研究会执行主任,以及国际知名文学经纪人等陆续来到凤凰访问。通过看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面貌,分享江苏文化的魅力;通过看凤凰集团的发展状况、能力与实力,拓展与海外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通过举办专场讲座,加深了解和互信,为未来在国际市场并购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成功举办海外“江苏图书展”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思路,从2007年起,配合“馆藏图书展销会”工作,集团邀请国际图书馆人士直接看样订货,由此建立海外图书馆客户直销网络渠道,扩大集团图书成品出口的规模。

凤凰集团的发展体现了江苏出版的健康发展,与江苏其他中小型出版社共同构建了江苏出版国际化的态势。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思想家评传》、《南京人》等一系列好书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

三、江苏出版“走出去”,需要多方协调推进

中华文化广博精深久远,现代化的发展又赋予了她新的时代含义。中华文化似晶莹珍珠,散落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一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地方能动性,发挥行业主动性,是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要实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94万亿元,增加值8 440亿元。其中推进“走出去”是重点任务之一[3]。江苏省则力争在2015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3 000亿元,增加值达900亿元[6]。行业发展的目标便是企业国际拓展的内生动力。

出版“走出去”尽管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绝非朝夕之功,更不是一片坦途,其中包含的困难、风险令许多业内人士踌躇。综合起来主要有:

首先,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的规划有待加强。在出版业的“走出去”上,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如对“以进带出”的策略使用、经济资源调控的方式、精神奖励等方面深入研究,扎实地向前推进这项工程。

其次,行业间或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感受到,文化、旅游、广电和出版等行业间都是独立作业,相互之间难以借力或者无法形成合力,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与省内文化机构的合作较少,“走出去”经验得不到传扬,有的教训还在重复发生。

再次,文化资源整合有待加强。江苏的文化资源丰富,但管理分散;文化资源的选取上偏重传统与传承,表现方式时代感不强创新力不足。这一点对于图书出版物选题挖掘尤为重要。

第四,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境外投资风险高资金投入大,出版机构对于境外并购和投资方面顾虑重重,影响了“走出去”的决策进程。

第五,文化国际推广的方式有待改进。只有真正本土化的产品才能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只有采用当地人愿意接受的方式推介,才能起到推广实效。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复合型对外合作与国际化管理人才短缺、数字媒体出版物有待加强、文化产品成品出口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翻译瓶颈亟待解决等问题。

出版“走出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海外市场,既不能操之过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外宣模式,由政府大包大揽制定不合实际的目标,又要针对市场主体体制不健全的出版业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倾斜和保护政策,以确保出版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得出、进得去、立得住、行得远。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推动江苏乃至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径与方法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健全法律体系,提供法律支撑与政策支持。

如果说丰厚的利润是企业主动“走出去”的原动力,那么政府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就是出版社“走出去”的“推进剂”。首先,建立完整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律体系,运用合理的贸易保护规则,保护国内稚嫩的文化产业,避免受到外界破坏性的摧残;其次,对从事文化贸易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打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团,以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再次,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激励,税收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但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涉税制度还比较滞后,需要认真研究企业在对外投资存在的涉税问题与需求,有针对性加快相关税制改革,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9]。

2、加强规划,加大横向合作力度,形成文化“走出去”的合力。

对外宣传和对外交往,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国际发展空间和环境,为对外贸易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打下基础。而资源的分散及行业的独立性使得对外文化资源难以以统一的形象出现,文化资源间的商业转化也受到限制。如江苏至今没有一套实用性强现代感足可以进入国际出版市场的旅游指南,各地旅游部门都花很大力气制作自己的出版物宣传品,但凌乱杂散、质量低下等问题不断涌现。宣传语“美好江苏”的提出必要而及时,可使外方对江苏形成简单而直观的印象,成为出版交往和展会活动中的文化名片。

3、培育市场主体,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

出版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充分发挥出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这是出版“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政府应当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以独资、合资、合作形式到境外兴办报纸、期刊、出版社、印刷厂等实体,拓展台湾、港澳和国外市场。

自从2003年出版“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央各相关部委出台了若干项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扶持出版“走出去”8项政策措施》,等等。我省于2009年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于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印刷复制等行业给予支持,其中包含了对图书海外市场拓展、外向型出版项目研发的支持。建议对反映江苏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的图书版权贸易、翻译费资助、境外办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或设立对外出版发展基金,由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对外宣传、推广、销售、展示、翻译中国出版物。

4、立足实践可行,营造有吸引力的运作平台。

一是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面向海外的信息平台。有组织地选择优秀图书,向国外推荐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书目,供国外有关机构选择中国图书时参考,如出版英文本的出版信息类刊物和建立英文出版网站,发布图书出版信息。

二是在国家性“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基础上形成外向型出版平台。对于国外出版社在选择出版中国图书时,地方可以补贴一定数额的翻译费和版权费。翻译费的资助,降低了版权输出的门槛;而版权费资助则为出版社的外向型选题的策划出版创造了条件。

三是推进成品出口,使中国文化产品进入西方主流销售渠道的实物贸易平台。加大力度拓宽出口渠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出版物出口。放宽出版物出口权限,赋予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出版社、大型网上书店、书城及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书店出版物出口权。针对图书出口品种多复本少、贸易额不大但意义重大的特点,对退税率和退税手续给予一定倾斜和便利。

四是帮助出版社参加国际图书展销会,建立长期稳定的文化展示平台。针对出版社改制后经营压力大,版权输出愿望不够强烈,只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现状,可以出台有关的鼓励政策,保证出版社能够从版权输出中获得实际的利益,这是改变版权贸易现状的根本动力。

五是根据出版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不断构建出版“走出去”的创新平台。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应对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出版“走出去”的内容也是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除了向服务出口、数字产品、网络出版等方向延伸,网络销售、数字图书馆建设、手机和多媒体阅读器等方面也是出版产业链延伸的创新表现。

5、知己知彼,参照国际游戏规则办事。

由于语言障碍,中外信息交流有一定困难,出版企业一定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参照国际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首先,出版“走出去”前必须了解海外对哪些“中国元素”感兴趣,这是国际出版界通行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在海外发行比较好的中国图书大概分六大类:一类是关于中国的基本情况(关于当代中国的情况的图书);二是关于中国文化及其文化传统、文化作品的图书;三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养生以及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图书;四是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当代的文学作品;五是汉语教学类图书;六是儿童类图书。

其次,借鉴国外出版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派出专人参加国际展会,先熟悉目标市场的机构和人员,再专注推销版权。

再次,将出版信息的提供正常化,制作外文目录,定期向对中国兴趣的出版社提供选题介绍;借助版权代理人或者版权经纪人的力量向对口的出版机构有重点地进行推荐。

还有,针对目前“资本走出去”的新情况,了解目标国家的商贸投资背景、优惠政策咨询、治安和生活信息情况等都是国际出版商进入目标市场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6、于我有利,充分利用并运作好几大展会平台。

新闻出版总署的对外交流重点之一就是国际展会。对于参展工作,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要让真正的对外交流人员每年固定参展,通过生动活泼的推介活动提高参展成效。二是会前必须做好功课,让各国参会人员都能看得懂我们的展品,如在书的封面上加英文的腰封,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图书内容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醒目中英文腰封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沟通和视觉效果。三是适当运用现代手段,让沉重的图书和书目都在LCD和电脑屏幕中显示,这样可以降低参展成本。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计划于2011年7月和10月底分别在香港书展和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期间举办江苏主题省活动,这将是非常富有成效的出版文化展示和贸易盛事,也是政府与企业联合推进出版“走出去”的重大举措。

7、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可持续发展筑就人才高地。

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一向是国际大型出版企业的制胜法宝。一般而言,好的国际型人才需要具备语言基础、外事素养、版权知识、营销经验、出版功底、贸易常识,等等。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国际化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需要通过多样多元培养方式为出版“走出去”培养人才:

一是深度培养,将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送到国外出版机构或者强调出版实践的教育机构进行浸入式深度培养。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学习,使之了解熟悉国外出版管理营销体系、策略和规范。

二是“鲶鱼式”培养,聘请外籍出版发行人员到国内工作,并协助负责出版项目实施,通过耳濡目染传帮带,产生“鲶鱼效应”。这种方式可以激起群体内部的竞争,提高企业活力。

三是业外经营人才的引入。在现代出版“走出去”的形势下,引进业外优秀经营、管理、财务、公关人才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引进懂得国际贸易规律的对中国友好的外国人和海归人士等。

四是加强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当前我国文化与出版“走出去”的瓶颈,为此必须尽快培养一支良好的熟悉中外文化背景的翻译队伍。

五是重视海外华人资源和国内外国人资源,他们既是读者资源,又是“走出去”可依靠的力量,而国内外国人群体,既是不可忽视的阅读群体,又是“走出去”可以借助的力量。比如翻译队伍建设,就可以从他们中寻找适当人选。

四、结语

出版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的世界文化传播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仍然比较薄弱。江苏出版业是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乘着改革开放和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在“走出去”方面有了可喜成绩,但由于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开放相对较晚,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语言障碍、出版物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江苏乃至中国出版业真正实现“走出去”仍然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江苏出版所承载的深厚的江苏文化,一定能与全球文化互融互通,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独特的贡献。

[1]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弘扬传统发挥优势共创华文出版的美好未来[EB/OL].(2009-10-26)[2011-06-15].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1014/200910/466505.html.

[2]江苏旅游信息网.吴韵汉风[EB/OL].[2011-06-15].http://www.jstour.com/col/col947/.

[3]柳斌杰:“十二五”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关键五年[EB/OL].(2011-03-09)[2011-06-15].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1005/201103/7128 33.html.

[4]王振羽.江苏出版业溯源[J].文化产业导刊,2010(5):20-24.

[5]江苏省新闻出版局.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主要统计数据[EB/OL].[2011-06-27].http://www.jsxwcbj.gov.cn/uploadfile/201082617433401.doc.).

[6]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全省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宁召开[EB/OL].(2011-01-30)[2011-06-25].http://www.jsxwcbj.gov.cn/ReadNews.asp?NewsID=13369.

[7]凤凰集团入选“文化企业三十强”名列前茅[EB/OL].(2011-06-06)[2011-06-25].http://www.ppm.cn/htm/news_view.asp?id=1217.

[8]世界品牌实验室.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与分析报告[EB/OL].(2011-06-28)[2011-06-30].http://brand.icxo.com/brandmeeting/2011china500/.

[9]刘晓玲,王学根.基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税收支持的研究——以江苏企业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0(6):12-15.

G23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8444(2011)06-0811-07

2011-09-22

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途径与政策研究”(2010ZDIXM015)。

俞慧洵(1971-),女,浙江绍兴人,硕士,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投资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出版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孙义清

猜你喜欢
出版业走出去凤凰
凤凰飞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
南宋出版业考述
凤凰,就是凤凰,就是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