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京 崔春玲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构建EBM条件下的新型图书馆
郝晓京 崔春玲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面对循证医学对传统图书馆的挑战,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信息管理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构建适应循证医学发展需求的新型医学图书馆,为临床实践开展积极有效的服务。
众所周知,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地应用国内外最佳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有效证据,根据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结合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从而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就此而言,它是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检查和检验,量身打造的最佳治疗方案。因为EBM的实施,是把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大量有效的治疗实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仅凭经验实施治疗而出现的错误,也为众多患者寻找到一条更加科学的治疗途径,使医患之间产生了一种更加默契的、和谐的氛围。EBM的诞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国际医学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得各种应用医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推动了各种应用医学的科研与实践发生了重大改变,致使以理论知识加经验为指导的经验医学转向现代遵循证据的循证医学,成为本世纪应用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学图书馆是为支撑和提供EBM的重要保障体系。一切围绕EBM服务,是构建新型医学图书馆所遵循的原则和途径,也是由传统医学图书馆向适应EBM发展需要的新型图书馆迈进的必经之路。因此,笔者就积极围绕打造EBM图书馆发表几点初浅意见。
传统的医学图书馆主要是由精通传统业务的图书管理人员对有关图书、报刊等的订购、搜集、借阅等各个环节提供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数据库的建立,图书管理者虽把大量的纸张信息知识管理,改为电子采集信息知识管理,但始终没有真正跳出狭隘的服务理念,仍然处于被动的服务模式。只是从原始的知识积累向更高、更快、更广泛的信息知识积累方向过渡罢了。因为在实施EBM之前,医师仅凭经验与知识行医,即便他们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也不过是走进图书馆针对所需而检索,图书馆管理者只要面对读者所需,提供相应资料即可。这些并不复杂的、简单的、重复的劳动,针对图书管理者而言,只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应对,不需要付出更多、更复杂的脑力劳动即可完成。而医师的更多精力是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为患者服务,这就难免造成错诊、误诊和治愈率低等问题。据笔者所在医院调查统计,在推广EBM之前,每年到馆查阅资料信息的医护人员数千人次,其中80%的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是按个人经验或依靠书籍、专家会诊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而依据科学依据来处理问题的仅占20%。因此,难免导致对病人治疗决策的失误或者走弯路。这对于医院的声誉、患者的安危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自从医院引进EBM后,图书管理及其服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有了根本的转变,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从中获取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了相关的服务支持。在临床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融入到临床判断中,提高了医疗诊断率。因为EBM的实施,极大地帮助了广大医务人员的临床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图书馆的服务保障地位得到提高,到馆率逐年上升,现在平均达到一万余人次,其中85%以上医师能够把所学知识、经验与EBM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有效地针对患者实施科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循证医学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又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手段。它倡导临床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必须选择正确、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而得出结论。作为图书馆中的医学期刊、数据库等都是交流、传播、推广和储存学科信息的载体,是进行医学科技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工具,也是临床医师收集文献资料,寻求临床有力证据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应用EBM指导临床实践后,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全面了解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客观地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医学图书馆必须紧紧围绕EBM采集大量的、有效的文献信息,为一线医师临床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文献保障服务。
然而,医学图书馆的现状,诸如图书馆环境、条件、设施配套、文献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以及馆员的专业化程度、技能与素质等情况,都很难适应EBM的发展要求,即便是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图书馆,所面临大量的、快速更新的医学信息,在为一线服务方面,也往往处于滞后的状态,不能积极、快速、准确、有效地从大量的信息源中捕捉患者所需的有效实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EBM发展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上,采取两手都要抓的措施,合理构建新型医学图书馆。
构建新型医学图书馆是满足循证医学发展需要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而证据更多的是从文献中获取,图书馆恰恰是能够提供这些资源的主要场所。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和不断更新,知识共享成为医务人员获取知识的有利条件,谁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把握这些科学情报信息,谁就能作为这个学科的带头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医学图书馆是医学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是为医务人员提供EBM的信息平台,其所拥有获取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关数据库,如循证医学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等能够较好地满足EBM的需要。同时医学图书馆又有能力和时间将网上丰富的循证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搜集、整合,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所以,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这一知识信息龙头作用,合力打造信息平台,为EBM的开展提供最佳保障。
在这方面,我们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的领导非常重视,在构建新型医学图书馆有较快发展,目前已拥有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量为10万余册,并引进了《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OIVD LWW》等文摘和全文数据库以及NSTL馆际互借系统,大大增加了馆藏资源的数量,提高了文献保障率,真正满足了临床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外文文献的需求。
由于新型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我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专业文化程度都达到本科以上水平,而且对流通、图书采编、中外文期刊采编、电子阅览室等各自分工明确,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水平。所有这些专业的开展,只能满足于传统的服务状态,而且对EBM的技能拓展,无论是临床工作者,还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往往都缺少驾驭本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外,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图书馆管理者,都要从思想上重视,从素质上提高,从实践上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获取对某一临床问题有利用价值的文献。同时,医院领导要组织广大医护人员和图书馆管理者定期培训,通过文献检索课传授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积极推广和普及EBM在临床实践中有效作用。并建立考核、考评制度,使他们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成为获取医学情报信息的行家里手。
循证医学教育是面向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图书馆管理者的长期教育。因此,作为医学图书馆要抓住循证医学发展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为网络环境下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和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
开展循证医学,不仅仅是临床医师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管理者的责任,两者形成互动互助,才能使有效证据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医学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文献中心”服务模式,代之以“用户中心”服务模式,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投身于一线工作实践中。因为医师所面临的是众多病人,有的频繁接诊已经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检索EBM信息,不得不凭经验诊治,也就难免造成错误与误诊。所以,作为医学信息的管理人员的角色必须改变。EBM本身要求医学信息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整个文献信息服务的全过程,而不仅是简单的提供文献。当获得最佳情报信息后,及时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整个服务过程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就要求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率先学习并掌握EBM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参加EBM的各项培训和研究,成为掌握图书信息知识、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及外语知识的复合人才,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中医学知识,以便根据用户需求,能够准确无误、及时快捷地查找所需信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深化服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认真学习循证医学及其相关的临床医学、卫生统计学等知识,邀请医学专家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为咨询顾问,针对临床医师要求提供可靠的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的最佳证据,让更多的临床医师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证据,将所获取的证据准确有效地用于临床实践。
总之,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医院的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对医学信息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和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形成彼此相依,携手共进的态势,才能有效发挥EBM在临床实践的最佳作用。临床医师面临着从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的模式向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作为医学信息管理者,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医学信息资源,并主动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支持。特别是要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积极介入EBM的临床实践。要把适应EBM的发展需要,为临床一线服务,作为构建新型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1 张建中,陈晓旭.针对循证医学的个性化图书馆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5):43-44
2 吴筱英.医学信息工作在循证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7,27(3):173-175
3 瞿拥华,王瑞美.基于循证医学实践的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126-127
作者邮箱:haoxj199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