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 尹列芬 何 平 张 玥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德周* 云南师范大学
医学研究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对278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一至三年级硕士研究生285人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97.54%。其中,男生151人(54.32%),女生127人(45.68%);一年级101人(36.33%),二年级96人(34.53%),三年级81人(29.14 %)。
方法:(1)一般情况和个人感受问卷调查(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该量表由L. R. 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是目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广泛使用的一种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1]。该量表包含90个测定项目共9个症状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和一个其他因子(F10睡眠与饮食)。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从无”,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2]。(3)统计分析测查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表1 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第一,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因子分≥2、检出率前三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15.8%)、人际敏感(15.1%)和敌对(14%)。因子分≥3检出率前三位的依次是偏执(7.2%)、强迫(6.8%)、人际敏感(6.1%),见表1。
如果以9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2作为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有轻度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有56名,占受测人数的20.14%,表明我院一部分研究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测查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及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比较。我院研究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还低于2003年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得分[3],差异均显著,见表2。
第三,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与相关因素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研三学生9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其它年级,除强迫因子外,研三学生的其余因子分值均高于研一学生,且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还高于研二学生,差异均显著;研二学生的偏执因子分值高于研一学生,差异显著;男、女生在人际敏感、焦虑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研究生在恐怖、偏执因子上得分低于“放任型”组,差异显著;压力主源于“婚恋”的研究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上高于压力主源于“经济”的研究生,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研究生在躯体化、恐怖因子得分上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研究生,差异显著;家庭氛围为“偶尔争吵”的研究生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值均高于“和睦安宁”组的研究生,差异显著;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是否学过心理健康知识、遇心理问题是否会向他人求助等不同组别的研究生各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表5。不同婚恋状况、不同年龄段、是否独生子、父母不同期望程度、自感压力大小的不同组别间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表2 我院研究生SCL-90评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及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比较()
表2 我院研究生SCL-90评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及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比较()
?
表3 不同组别研究生SCL-90评分比较
第一,我院研究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且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还低于2003年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得分,差异均显著,原因可能是:有65.11%的参测对象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参测对象的专业知识和医学背景既可能使他们了解、掌握了较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又可能使他们在测试时具有一定掩饰性。
表4 不同组别研究生SCL-90评分比较
表5 不同组别研究生SCL-90评分比较
如果以9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2、≥3分别作为轻度、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我院参测学生中56人有轻度等以上心理问题,占受测人数的20.14%,低于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何长才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30.85%[4],27人有中度等以上程度心理问题,占受测人数的9.71%,与何长才的研究结果10.03%接近[4]。表明我院近五分之一的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医学研究生除了要承受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经济、婚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外,还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当前患者的需求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还面临着不小的医疗风险,因此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医学研究生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如果得不到缓解,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第二,有研究表明,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发展而呈“U”型变化[5],即研一、研三学生SCL-90量表中各因子得分较高,研二学生各因子得分较低。而本研究结果发现,随年级增长,被测研究生各因子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研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原因可能是:研一学生主要是课程学习,学业任务相对轻松,压力也较小。研二学生要进行学位课题研究、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位外语考试等,压力渐增。研三学生既要撰写学位论文、达到申请答辩的必备条件,还要找工作,压力最大,因而他们9个因子分值也最高。
第三,女生在人际敏感、焦虑因子得分上高于男生,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传统文化的女性观有关。女性一般比较敏感,在面临压力时,易过度防卫,且缺少疏导压力的渠道,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感体验。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研究生还面临着更大的婚恋压力;求职时,不少单位仍存在性别歧视,使女研究生就业难度加大。这些可能是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民主型家教方式培养的研究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值均低于放任型、强制型家教方式培养的研究生,且在恐怖、偏执因子得分上低于家教方式为放任型的研究生,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民主型家教方式培养的研究生,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放任型与强制型家教方式培养的研究生。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否良好,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在民主、自由、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会比在强制型、放任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自信、更开朗、更活泼,在研究生阶段也容易与导师、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较好地调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因而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压力主源于“婚恋”的研究生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高于压力主源于“经济”的研究生,差异显著,说明婚恋压力比经济压力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要大,提示我们要正确引导研究生看待和处理婚恋问题。
第六,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研究生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研究生,且在恐怖因子得分上还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研究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家境“较好”的研究生对各种压力、挫折的承受力不如家境“一般”的研究生有关。
第七,喜欢所学专业的研究生各因子分值均低于一般程度喜欢和不喜欢的研究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乐此不疲,并能获得更多的正面情绪体验有关。
第八,除躯体化、敌对2个因子外,家庭氛围为“和睦安宁”的研究生其余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偶尔争吵”组的研究生,差异显著。说明家庭氛围为“和睦安宁”的研究生,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家庭氛围为“偶尔争吵”的研究生,提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一个人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遇心理问题,“不会向他人求助”的研究生各因子分值均高于“会向他人求助”的研究生,差异显著。遇心理问题,“不会向他人求助”的研究生因无法获得外援,不能及时舒缓压力、宣泄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郁积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第十,“学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生各因子分值均低于“没学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生,差异显著。说明学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生,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没学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生,提示为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疗卫生战线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
1 黄永飞,康辉斌.高校在读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74
2 黄钧裕,林爱华.广州地区638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48
3 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5)
4 何长才.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8
5 张娟.国内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