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构建研究

2011-12-17 09:22孙文柱孙莹玉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问政民意网民

孙文柱 ,苏 平 ,孙莹玉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马鞍山分校;2.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243000)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构建研究

孙文柱1,苏 平1,孙莹玉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马鞍山分校;2.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243000)

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是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倾听民意、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日益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构建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的思路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立网络问政平台,畅通政府与社会沟通渠道;以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网民,保证网络问政持续推进;建立问责机制,协调、监管网络问政工作;切实做到“网上访民意,网下解民忧”。

政府;网络问政;电子政务;民意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在中国公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开展宣传,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一、国内外网络问政现状考察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利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搜索引擎、邮件、聊天室、手机等形式开展网络问政,网络已经成为大众所认可和广泛使用的传播和表达途径。2007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就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问计求策”。2008年8月,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在河源网上开通实名邮箱,被网友赠名“华哥信箱”。2009年12月,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发帖邀网民 “一起当市长”。2010年4月,惠州市荣膺首个“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

国外网络发展起步较早,开展网络问政的时间也较早。1999年4月,韩国在汉城市政府网站上开设了“民愿处理在线公开系统”,市民可以通过上网提出“民愿”。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2000年9月,德国发起了建设“联邦在线2005”电子政府的倡议,要求联邦政府到2005年将所有可在网上提供的服务在线提供。2002年,墨西哥国家审计局在因特网上开通了专门网站,供国家公务员公开自己的收入情况。

二、开展网络问政的意义

网络问政在群众和政府官员之间架起了一条网上在线交流的民智线、民意线、民生线,网络问政这种简单、便捷、可行的公共管理新形式,对公共管理改革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1.网络问政是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

在人民网的一项抽样调查中,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推动民主政治有很大的作用;87.9%的网友认为应该重视网络监督; 99.3%的网友表示遇到不平的事情就会想到上网曝光。通过网络问政,有效的官民沟通起到了让政府了解民情、聚集民智的作用,各地解决了大量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

2.网络问政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步骤

通过网络“面对面”听取民意,可以广开言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是走群众路线的新形式。近年来,广东惠州市通过网络问政工作,网友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大量正确的意见、合理化建议,这些涵盖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区域发展、农村农业等方面的意见集中了民智,反映了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解,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群众在重大政策、决策上意见的融合和统一[1]。

3.网络问政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网络问政使民主不再只是一个政治词汇,而是逐渐成为一种网民与政府官员共有的生活方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没有超脱被监督的权力,到处都有“警惕的眼睛”。千千万万的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的监督平台。

4.网络问政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在我国较早推行网络问政的城市,网络问政已成为推进官民沟通和城市治理的有效推手,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根据广东惠州近期开展的民意调查, 95.9%的调查对象对惠州市党政机关和直属单位政风、行风表示满意,91.5%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纠风工作效果明显,98.6%的调查对象对经济发展环境认可度高。

5.网络问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网络问政搭建了一个促进网民和政府良性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民众的情绪和想法都需要有渠道来传达,这样即使有一些怨气也可以进行疏导。有学者指出,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之所以会减少,与领导通过网络与群众真正接触,与群众一起达成理性思维有密切关系。

三、目前我国网络问政取得的成效

1.网络问政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人民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跟网友交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跟网民对话“拍砖”,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开展网络办公……从中央到地方,网络正在成为建设我国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强有力的手段。

2.网络问政开放性强,监督面广

当今社会,博客、论坛等为公众自由表达提供了平台。在网络时代,信息垄断成为历史,透明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即便是“堵了一个记者的口,也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也堵不了网民的口”,这就是网络“人大代表”的威力[2]。

3.网络问政速度快、成本低

对普通民众来说,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便捷的表达方式之一。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更直接、更广泛地听取民意。在2011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网络问政研讨会上,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表示,网络运用的重要特点就是群众性、草根性、大众性,网络是目前社会最好的联系群众的桥梁,网络问政是最好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之一。

4.参与者地位平等,网民安全得到保障

网络可以不反映官民的身份差别,让官员与老百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氛围之中,这就使人们更容易、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网上匿名发言,避免了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了官员对民众心理的威压感,起到了保护网民身份安全的作用,这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3]。

5.网络力量具有“放大”效应

网络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往往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强烈的社会震撼。尤其是腐败案件,这种“网络审判”震慑效应不可小视,对官员廉洁自律有其他传统媒体监督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四、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的构建

要开展网络问政,首先要听取民声,汇集民意。笔者在总结国内外多个城市网络问政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看”、“问”、“听”、“答”、“办”、“实”六个方面,尝试构建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图1所示)。

图1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图

1.“看”——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通过信息公开平台适时将政府的文件、公告、通知等在网上公布,特别是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及时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公众,以便公众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进程,保证公众的知情权。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整合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集中办理,使行政审批流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社会公众监督。信息公开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增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2.“问”与“听”——建立网络问政平台,畅通政府与社会沟通渠道

整合现有网络问政资源,统一建设网络问政平台,设立如政务论坛、建议谏言、社情直通车、市民邮箱、市长信箱、网友对话、网上留言、投诉举报、热点关注、民主评议、问题反馈等互动栏目,让网民通过这些渠道表达诉求,阐述观点,提出建议。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登录网络问政平台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对不宜公开问政的一些问题,网民可以通过平台公开的微博、电子邮件或电话直接与党政领导、网络发言人联系。网民所有的发帖都会被严格审查核实,定期汇总整理,转呈相关部门。

3.“答”——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网民,保证网络问政持续推进

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必须有问有答才能进行下去。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政府决策;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各部门都要安排专人及时解答网民提问。其次,要建立部门“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其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团队,涉及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应等环节。各部门通过网络发言人及时回应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切,针对网友的质疑,以实名方式进行直接和及时的解释与沟通。再次,要发动本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网络问政热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最后,要注重培养“网络观察员”,借助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及民间观察家的力量,培养网上的“意见领袖”,不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过滤环节的作用,还可以为网民提供科学理性的观点和建议,以强化主流言论,弱化非主流言论,对网络舆论的最后形成起主导性作用[4]。

4.“办”——政府既要“网上访民意”,更要“网下解民忧”

网络问政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政府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首先,应规范网络问政的办理规则和流程,从受理内容、回复程序、回复原则、跟踪问效等方面制定措施,明确专人负责,保障网友反映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回应。其次,定期召开问题交办会,重点办理网上反映比较集中,涉及面比较广,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与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同向同步,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5.“实”——建立问责机制,协调、监管网络问政工作

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势。首先,应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及部门一把手政绩考核体系,使网络问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其次,实行网友对回复的考评制度,对网友提出的一般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做到规定时限内回复,对超时未答复的部门应给予警告。再次,定期召开政府官员和网民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使网络问政有问有答,有答有办,有办有督。

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民意、民声、民智汇聚的平台,成为民主、民权、民情的重要桥梁和通道,是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一种新形式。地方政府应广开网络问政之门,通过网络打造“24小时在线政府”,积极推动网络问政与现实政治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1]董智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网络问政惠州经验全国叫响[N].人民日报,2011-04-28.

[2]衡洁,宗和.2000-2010:民意成长十年史[J].廉政瞭望,2010,(1).

[3]杨宪福.网络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应对措施[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4]赵晖.领导干部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3).

D035.39

A

1008-6382(2011)05-0051-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1.05.011

2011-07-29

马鞍山市社科联资助项目

孙文柱(1978-),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马鞍山分校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软件工程研究。

(责任编辑 冉 红)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网民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