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课程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011-12-17 09:22李国渝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新加坡学院

李国渝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

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课程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李国渝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

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的产生、发展植根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需要,其独特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而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创新实践能力

2010年5月16至6月5日,笔者作为教育部2010年首批派往新加坡培训的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学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和义安理工学院考察学习历时21天。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在院校治理、校企合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念、经验和做法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课程模式改革、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发展背景

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独立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1)落后的经济基础;(2)有限的国内市场;(3)教育不普及;(4)高失业率; (5)种族冲突;(6)无社会和居住保障;(7)面对外来威胁。

新加坡国家创建前的1954年,成立了新加坡理工学院(Singapore Polytechnic,SP),开办了专业文凭、技师文凭和技工文凭三个层次的课程,培养少量(4000名在校生规模)的基层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新加坡独立建国后,为了摆脱建国初期的困境,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实行人力资本立国是其基本国策。1965~ 1973年之间,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补贴的方式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度,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一时期,1964年新加坡理工学院重新进行了办学定位,把技工水平课程转到刚成立的新加坡职业学院(Singapore Vocational Instiute,SVI),1969年把专业课程转到当时的新加坡大学。1968年,新加坡义安公司(华人慈善协会)将私立的义安公司学院委托给政府管理,更名为义安工艺学院 (Ngee Ann TechnicalCollege, NTC)。在1974~1985年之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加坡在贸易转口占经济主导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技术密集型加工业,出现了国内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雇佣劳动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新加坡主要是在联合国、日本、法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协助下,进行转口贸易和技术密集型加工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如1972年成立塔塔政府培训中心,1973年成立罗莱政府培训中心,1975年成立菲利浦政府培训中心,1982年设立德新政府培训中心和日新软件培训中心,1983年设立发新政府培训中心,这些政府培训中心及理工学院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师资,为新加坡工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

自20世纪80年代始,新加坡经济增长高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加速向邻国转移。为保持其经济高速增长,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知识型经济产业,鼓励国民创新创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和信息资讯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加坡政府成立国家科技局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NSTB),设立国家研究中心,支持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科技走廊”框架下,促进企业与学术界的交流。

1990年,淡马锡理工学院(Temasek Polytechnic,TP)成立;1992年,在原德新学院、日新软件学院和法新学院的基础上创建南洋理工学院。到20世纪90年代,由SP、NP、TP、NYP等4所公立理工学院,以及2002年成立的共和理工学院(Repulic Polytechnic,RP),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企、校合作”的新加坡高等专门技术教育体系。

二、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理念

1.关于社会使命

输送受过高质量教育和训练,准备工作和生活的学生及成人学员,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新加坡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将利用我们的资源、专业知识、创造力和创新,支持新加坡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家全球化的努力(NYP)。

教育和培养我们的学生,帮助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出色人物。为有志进修的成年人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SP)。

2.关于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理念——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

三、课程开发程序与组织结构

1.课程开发程序

新加坡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其内涵和外延相当于我国的“专业”概念,即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我国习惯上所说的课程是一种狭义的说法,即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科目。

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其课程开发程序如下:

(1)课程需求分析(经济社会、企业、学生);

(2)学院成立专业筹备组进行开发设计;

(3)提呈审批(教学院系、学院、教育部);

(4)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协调教师、教材、教学设备准备;

(5)教学器材、教学计划准备;

(6)学生、教师、企业反馈。

详细路线图如图1。

2.课程组织结构

理工学院课程组织结构很有特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分层递进。如图2所示。

图1 南洋理工学院课程开发程序图

四、课程设置、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1.培养目标定位

图2 南洋理工学院课程组织结构图

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超前的应用技术、行业知识和业务流程,成为终身学习者,为促进新加坡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宽厚

南洋理工学院课程设置强调宽基础、大平台。所有的专业,第一学年均按专业大类(群)设置基础理论和通用技术课程。如工商管理系的会计与财务、银行与金融服务、基金管理与经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五个财经类的专业均统一设置微观经济学等10门共同专业基础课程(表1)。①参见Nanyang Polytechnic的PROSPECTUS(2010-2011)第281~305、39~78页。工程系的机电一体化工程、航空与航天技术、制造工程、数字与精密工程等机械制造类专业统一设置了工程数学等7门共同专业基础课程(表2)。①参见Nanyang Polytechnic的PROSPECTUS(2010-2011)第281~305、39~78页。专业基础课程的统一设置,不仅保证了各专业学术标准的统一,而且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第一学年)

表2 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第一学年)

3.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教学工厂

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前身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所创办的三所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培训学院——日新学院(1979)、德新学院(1982)、法新学院(1983)。

教师将企业实践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使两种环境融合在一起。

教师将社会需要的科技研发项目引入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实操能力的提高与学院能力开发、教师专业培训相结合。

(2)企业实习、毕业项目和学期项目

南洋理工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独特,既贯彻了学院教育理念,满足了课程结构设计的需要,又保障了项目研发的连贯性及学生学习阶段性相协调。如图3所示。

图3 南洋理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图

每学期在校内科技中心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实行项目制,1~2学年4学期安排4个学期实践教学项目,内容为真实或仿真工作项目,共240学时,16学分。

第3学年安排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项目各1个,均为150学时,12学分。

(3)实验、实训、科研设施设备先进

(4)学生创新成果显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南洋理工学院自2003年参加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国际会议(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Conference)年度电脑鼠迷宫竞赛以来,就频频得奖,2005年囊括冠、亚、季军;2009年以11.81秒的综合计算时间击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夺得冠军。2008年新加坡一级方程式(F1)赛车路线环境数据设计出来的模拟赛车系统、市场电子游戏、新加坡港务集团码头自动化服务系统,都显示出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强劲的创新能力。2010年南洋理工学院设计系的4名学生创办一家动态媒体设计公司,在短短4个月时间就争取到亚太酿酒、ESPN Star Sports和诗家董等总值6万元新加坡币的合同,其中一名叫黄家俊的二年级学生,被CITISPA聘为创意总监。

五、主要启示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公立理工学院教育是在学生已接受10~11年基础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新生仅相当于我国高一学生的文化基础,但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置等方面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育理念。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为保持其经济高速增长,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知识型经济产业,鼓励国民创新创业的战略思路密切吻合。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已接受过12年的基础教育,文化基础好于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学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强调及时就业和熟练的岗位技能,而创新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当我国产业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时,人才储备的匮乏必然凸显。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让(Paul Lengrand)在《终身教育导论》中提出,“终身教育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以个人不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是那些训练的不同阶段协调一致起来。它通过强调协调性以及个人发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来决定教段和课程设置,这种教育将职业生活、文化形式、一般发展和各种个人为完善充实自己的环境的要求创造出一种长久的联系”[3]。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针对职后的成人教育,在知识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时代,职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十分注重“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毕业生在毕业后的3年内,有50%以上的人升入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这也是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教育的一大特色。

而在我国,职业教育似乎就是一条人生中学校教育的“断头路”,95%以上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没有升入高一层次学校深造的机会。因此,在我国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培养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加快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应强化科技创新项目的安排

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而且在实践教学中秉承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密切跟踪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和信息资讯服务业中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以教师从行业企业引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项目为平台开展学生的创新实践学习。这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一线工人的熟练技能训练。这本应是中职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几乎在同一个层次,区分不大,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层次结构优化,更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引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深化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六、学习借鉴与移植创新

在新加坡参加培训返校后,笔者整理了在新加坡学习培训的笔记和体会,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系统介绍了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办学的经验和做法,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结合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议学院党委和行政重新确定了学院办学理念和定位: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知行合一,校企融合,服务社会

——办学定位: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创意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

经过学院党委和行政班子认真研究和干部教师热烈讨论,认定了上述学院办学理念和定位。同时结合学院的实际,将“九龙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进了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中提出,抓住地方政府以学院华岩校区为中心规划投资建设“九龙创意产业园”的大好契机,依托“校地企”合作办学平台,创建九龙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建成4个技术研发中心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心、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引进创意企业40家,校企合作研发创意产业技术项目30项;学院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面向中职毕业生开展在岗学历教育培训,年培训量达到年均20000人次以上;积极参与区域和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80项以上。

采取师生自建工作室与引进企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大力创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培育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探索集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探索通过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努力增强服务区域创意产业的有效途径。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A].《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G40-058

B

1008-6382(2011)05-0023-06

10.3969/j.issn.1008-6382.2011.05.005

2011-08-06

李国渝(1955-),男,四川安岳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冉 红)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新加坡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新加坡
常熟理工学院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理工学院简介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