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

2011-12-14 05:43王素娟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年5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王素娟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为至交,俞伯牙善演奏,钟子期会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便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隐含着知音难求的人生慨叹,是中华人际文化和高尚友情的样板;同时,这个故事中对作为“知音”双方交流媒介的音乐的描写堪称典范。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描摹音乐的独特手法。鉴于《伯牙绝弦》是文言文,需要帮助学生过语言关,让学生在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训练,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依托文本、借助媒体,“读”占鳌头、咬文嚼字,领悟意境、体悟真情。

【设计意图】未读其“文”,先闻其声。一是做好铺垫;二来营造氛围;三则激发兴趣。

一、 看图识人,解题设疑

1. 课件展示《伯牙鼓琴图》,引导学生认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板书:俞伯牙 钟子期)

2. 指名读课题:重点正音“弦”。

3. 质疑解题:

(1) 提问:“弦”是指什么?

(2) 提问:对照注释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

4. 齐读课题。设问:伯牙为何绝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看图识人,直观形象。读题质疑,培养学生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对照注解,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答疑。

2. 诵读训练。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①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生读,适时评价。

② 再次练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指生读,适时评价。

3. 疏通文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方显语文本色。范读引路,有助学生找到文言语感,避免诵读走样;同时辅以诵读方法指导与训练,可提高朗读有效性。

三、 初解绝弦,再置悬念

1. 提问:文中哪句话是说“伯牙为何绝弦?”学生议论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提问: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机指导评价。

3. 再次朗读。

4. 提问:你能把伯牙、子期的关系读成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

5. 设问:什么叫知音?究竟是什么样的知音让伯牙做出破琴绝弦的极端之举呢?

【设计意图】“知音”为“文眼”,是理解课文之关键,故适时拈出;伯牙何以绝弦,再设悬疑,由果及因,可再次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四、 引导想象,品遇知音之喜

1. 要求学生找出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悟一悟、品一品。

2. 汇报交流。指生读相关句子。(课件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两个“善”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课件相继出示第二、三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面的两个“善”字用现代的话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一词多义,文言文之常见现象。四个“善”字比对理解,有利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3. 引导想象。伯牙琴艺高超,他的琴声时而雄浑激昂,时而轻快婉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提问:如果你是子期,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见了怎样的泰山?怎样的江河?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文本描写的画面。(课件同步展示泰山、江河图片)

4. 深度理解。提问:子期听到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琴为心声,他还听出了伯牙如高山般高远的志向,如江河般宽广的胸怀)师引读:当伯牙用琴声表达他如高山般高远志向时,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当伯牙用琴声表达他如江河般宽广胸怀时,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就是——知音。

5. 适度拓展: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场景呢?请听一听吧!(播放《高山流水》)(徐徐清风/皎皎明月/袅袅炊烟/萋萋芳草/依依杨柳/悠悠白云/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课件出示:志在__________,钟子期曰:“ 善哉,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课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驰骋想象,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这样工整的语言,为拓宽学生的想象和积累提供了可能,在想象中把书读厚,在积累中对文本、音乐、情感也有了三位一体的认知与感悟。

6. 朗读升华。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这就是真正的——知音。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这奇丽的境界(师生分角色读)。男同学鼓琴,女同学听琴,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美妙的意境。(男女生分角色读)

7. 补充资料。(1) 口述小资料。伯牙被称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正在吃草的马儿都抬起头来聆听。你说,伯牙弹琴还缺乏赞美吗?为什么伯牙只认为钟子期才是他的知音?人们会怎样赞美?(琴声美妙,琴艺高超,炉火纯青,余音绕梁)是的,当伯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中表达心声的时候,听到的就是这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赞美。伯牙的心情怎样?(郁闷、孤独)

(2) 出示小资料。学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伯牙、钟子期是一对相处已久的老朋友,其实,这次听琴,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指生读。(课件出示: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心声。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用琴声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可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一个打柴的樵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8. 诵读体会,遇知音之喜。

师: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知音却在高山流水处,他的琴声,他的心声终于有人能懂了。此时假如你是伯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快乐、欣喜若狂、激动)

齐读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激动与快乐。(课件出示1—4句,配乐朗读。要求:读出画面,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懂得了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的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资料的适时适度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朋友易得,知音难求。

六、 再解绝弦,悟失知音之悲

1. 追悼子期。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而行,这次相遇,他们洒泪惜别,相约来年的同一时间在相识的地方再相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如期而至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其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此时,伯牙心情怎样?(伤心难过,悲痛欲绝)

师: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悲”字了得!于是他拨动琴弦,为他的知音弹奏最后一曲,那低沉的厚重的舒缓的古琴声在诉说着什么呢?(播放音乐,课件出示:伯牙悼子期的短歌。教师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设计意图】当学生还沉浸在伯牙遇知音之喜的情境时,教师话锋一转,把学生带入失去知音的悲痛之中,伴随着低沉的悲伤的古琴声,学生的情感经历着一上一下的起伏,由喜转悲,从而深化对“知音”一词的深度理解。

2. 朗读悟情。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生活中去了,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指生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满腹的心思还能对谁倾诉?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指生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指生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彻心扉、悲痛欲绝呀!破琴绝弦是一时冲动吗?不是,是对知音的________(悼念,缅怀),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啊!(教师相机擦去题目边的问号)齐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在老师引读感悟中,学生通过如泣如诉的朗读,把失去知音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次次朗读,一声声倾诉,学生已深入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知音。

七、 诵读全文,回味经典

1. 诵读全文。77个字,让我们见识了一曲余音绕梁的古韵,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投入这曲高山流水之中感受文言文的独特之美,读全文。能背诵的背诵。

2. 回味经典。据说伯牙破琴绝弦后,将子期的父母接走了,他对子期的父母说,子期就是我,我就是子期,以后就让我代子期向您二老尽孝了。这就是真知己。伯牙、子期这对知音虽然距离我们几千年,但那一曲《高山流水》却成了千古绝唱,(教师相机擦去:伯牙 知音 子期) 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载入了两千多年前的《列子》《吕氏春秋》,三百多年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把它改编成小说,收在《警世通言》中,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传唱,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将永世相传,记住这千古绝唱,齐读课题——《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整节课,不时伴随着或舒缓或急促或低沉或激昂的乐曲,学生朗读时有宣之于声的与文本的对话,有融入智慧、体验的想象,有对“知音”一词解读的情感喷发。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珠联璧合,一定会把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演绎成难忘的一课。

八、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收集体现知音好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2. 有条件的同学读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部分。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我们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对他们的学习状况了然于胸,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此项作业的布置,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为其一生打下厚重的底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香樟(诗歌)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