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
回归自然 听拟雨声
师:你是否留心倾听过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沙沙,沙沙”,这是树叶在交谈;“叮咚,叮咚”,这是泉水在欢唱。课前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大自然中的声音。
(播放音频:各种雨声)
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呀?
生(齐):雨声。
师:能不能够用象声词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雨声?
生1:沙沙,沙沙。
生2:滴答,滴答。
……
师:多么悦耳的雨声!
(播放雨景图片,用诗意的美的语言配音)
读诗赏雨 感受诗韵
师:雨,让大地万物变得这样富有诗情——(学生接)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
生(齐读题):小诗里的雨。
师:轻轻地读这首小诗,想想它写了什么。
生:这首诗写的是雨的声音。
师:你从诗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1:沙沙,沙沙。
生2: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师:谁想来读读这两组象声词?
(生读)
师:多么动听的雨声,怪不得把它叫做——
生(接读诗题):雨铃铛
(生齐读象声词)
师:你看,两组象声词让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再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1: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2:读起来很有韵味。
生3: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3读诗)
师:韵律怎么会这么美呀?看看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师:这就是诗歌的押韵。(板书:押韵)
师:小结学习方法:我们诵读诗歌,就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让这首小诗更有韵味,更有情趣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看。
(生自由练习)
师:参与小组活动。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读?
(第4组组员,用拍手、拍腿打节奏的方式读诗)
生(4组的组员):我觉得陈文炎读得很有节奏,听起来很有趣味。
师:你的朗读让雨变成了快乐的音符,送你们组一颗朗读星。
师:有没有采用其他方式的?
第5组代表:老师,我想和你一起读。
师:我很乐意呀,你说我们怎么读?
生2: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来读。
(师生合作朗诵)
(生齐鼓掌)
师:奖励你们一颗朗读星。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来集体展示的?
生(第3组):我们愿意!(组长起头,组员一起读诗,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
生(第5组生评):他们读得很有节奏,很有情趣。可以得朗读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诗)
师:这么有趣的诗歌,知道作者是谁吗?(出示作者金波的简介,指名学生读)
合作探究 品诗析雨
师:雨铃铛美妙的声音把小雨点给唤来了。(出示小诗:《小雨点》)轻轻地读这首小诗,把诗句读通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小雨点。
师: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在词句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来一点”。
师: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叫“反复”。 (板书:反复)
师: 这么多的“来一点”,该怎样读好呢?
(生自由练读)
(第6组组员读诗)
生(第6组组长):我觉得他“来一点”后面应该停顿一下,因为这里有个逗号。
师:你来读。
(第6组组长读诗,读得抑扬顿挫)
师:相同的词语,你读出了不同的味道,你是一个朗读高手。让我们像她一样来读。
(生齐读,诗读得很有韵味)。
师:(小结学习方法)我们赏读诗歌,就要找到有特点的词句细细地品味。
师:这首诗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玩味,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诵读、来欣赏,看看哪些词句写得特别传神。
(生各自先读诗,然后圈点画注,进行个体感悟。自学结束以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进行交流和诵读)
(师观看各组学习情况,适时、适当、适度参与)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师:第4组是最先举手的,你们先来。
生(第4组代表1):我代表我们组发言。我们组认为“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中的两个“笑”字,写得特别传神,写出了小雨点是多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还写出了小雨点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
生(第4组代表2):我来补充,我们还觉得“笑容”和“敬礼”写得也很好。用了拟人的写法,把小水塘和小野菊写活了,同时也表达出了小水塘和小野菊的喜悦之情。
(第1组代表读这两句诗)
师:(拍拍第1组组长的肩)你觉得你的组员读得怎样?
生(第1组组长):我觉得高智远声音太轻,而且没有把小水塘和小野菊的喜悦表达充分,他今天没有发挥好,我相信他有实力读好。
师:你们组能给他一个重读的机会吗?
生(第1组):能。
(第1组代表高智远同学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师:高智远能在组长的鼓励下,读得那么好。我不仅要奖励你们组一颗朗读星,还要奖励你们一颗合作星。
师:两个“笑”字,一个“笑窝”、一个“敬礼”,写得多有情趣。我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还有其他的要交流吗?看“争星台”,哟,还有第2组没有星呢。把这个机会给你们。
生(第2组代表):我们组认为这首诗中的“裂开嘴巴” “撑着小伞”“钻出水面”写出了大家对小雨点的期待,也说明了小雨点对滋润万物的重要性。
师:你能把这份期待读出来吗?
(第2组代表读诗,将“裂”读成了“咧”)
师:听了他的朗读,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第4组):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应该是“裂开嘴巴”而不是“咧开嘴巴”。
师:请第2组代表重新朗读这句话。
生(第2组):“我觉得这首诗中的‘裂改成‘咧更好。因为后两句中写的是小菌们‘撑着小伞,小荷叶‘钻出水面,都采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动词,改成‘咧就跟它们对应了。”
师:你不仅有一双慧眼,还有一颗善于思考的慧心!送你们一颗赏析星。
生(第3组代表):我们组认为这首诗中的三个“等”字,写出了大家对小雨点的期盼与欢迎。我要和我的组员一起读。(第3组齐读诗)
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这些点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答):都是拟人!
师(板书):拟人。拟人让小诗怎么样?
生1:让小诗更生动。
生2:让小诗更形象。
生3:让小诗更有趣。
师: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感受大家对小雨点的欢迎与渴望。
生(第4组代表):老师,我发现诗中后两个 “一点”和前面的五个“一点”意思不一样。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第4组代表):前面的“一点”表示的是“来一些”,后面的“一点”不是这个意思。
生(第3组代表迫不及待):我补充。我们组认为前面的一点表示雨点不多不少,表示庄稼对雨的需要应该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生(第5组代表):我反对。我们认为前面五个一点是小雨点来之前,大家对它的渴望,后两个小点是雨点来了,落了水塘里和野菊上。
生(第6组代表):我们认为前面的“一点”表示数量,后面的“一点”表示动作,这个一点说明了雨点落下时动作是那样可爱与轻巧。(该生做了个滴落的动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多么温柔、多么轻巧的一点啊!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生自由练读,读诗)
迁移应用 练习写诗
师:孩子们,同样是写雨,可以从不同侧面写,可以用不同方法来写。小诗让雨变得——
生:更可爱,更顽皮,更有感情,更富有生机 ……(学生答案非常丰富)
师:你眼中、心中的雨是怎样的呢?请你也来写一写。(出示供学生学写的段落)可以接着写,也可以自己创作。
(生写诗)
师:写好了,可以先在组内读一读,组内同学可相互帮着改改。然后每组推派一个代表交流。
师:哪组先来交流?
生(第5组代表到投影仪上投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寒雨潇潇/哗,哗,/风儿来了。/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瞧!/芭蕉笑了。
师:有没有修改建议?
生1:我觉得“哗,哗”应该改成“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这样就可以和下面的“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对应。
生2:我觉得这首诗有点前后矛盾,前面是“寒雨潇潇”,后面就不可能有“芭蕉笑了”。
师:对,写诗需要想象,但想象也要符合科学,也要合理。所以,写好诗的基础就是观察好生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没有完成诗歌创作的课后继续完成。
【点评】
尊重学生 和谐课堂
殷光黎(特级教师)
生态课堂的本质追求是以学生为主,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唐老师执教的《小诗里的雨》一课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的要义,带给我两点深刻的启示。
1. 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生态课堂的根基在于“尊重”,“尊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课堂上唐老师坚持维护学生的自尊,正确的热情肯定,错误的巧作引导,困惑的适当启发,充分信任学生,强化成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给学习的尊严,给施展的空间,给张扬的机会。“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你们还有补充吗?”“你发现哪些词句写得特别传神?”学生灵性飞扬,个性张显,活力无限。尊重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种种权利,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选择学法、运用学法;自主邀请学习伙伴、多元合作互动;自主表达见解、彰显个性体验。学生的学习有动力,有尊严,有情趣,有自由,有成效。
2. 有效建构了和谐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强调大局观、整体观、效益观,注重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协调共生、圆融互摄、和谐发展。课堂上,唐老师努力强化教学要素的互补功能,讲求“三重生态”的最优组合。如物理环境的设置自然、适宜,师生教学的行为互动、共享,思维情感的态势融通、共振。再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务本(课内)与超本(课外)相得益彰,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等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创设了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执教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附:教学的两首诗: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