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思辨

2011-12-13 05:53申天恩
航海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应用型海洋

申天恩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学系,辽宁大连 116023)

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思辨

申天恩*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学系,辽宁大连 116023)

结合5所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揭示海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手段、立足点及评价标准上存在的思维困境,思考海洋高等教育尤其是海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解决上述困境的弧线转变策略。

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思辨

一、引 言

目前以“海洋”二字纳入校名的高等院校有5所,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学院。在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观点达成国际共识后,各国都加紧或加快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经济的建设,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这样的大背景为海洋类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然而,必须看到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陆路为面向、背向海洋的理念未给海洋类高等院校的发展积累太多经验,加之我国高等教育为大众化教育,海洋类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与选择。

仔细梳理海洋类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理念的相关界定,其共性与其他类型的院校或综合性学院别无二致,其个性却鲜有体现。例如,中国海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为“学校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渗透、一般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大连海洋大学办学思想定位为“弘扬学校办学形成的自强、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强化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以服务和贡献求支持、以改革和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广东海洋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为生命线,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上海海洋大学树立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以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为依托,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从上述4所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中,并未能析出海洋类高等教育特色因素。

进一步探讨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须落脚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作为标杆和引信,各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倡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同相同区域其他综合性大学并无太大差别(见表1)。

表1 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中国海洋大学外,只有浙江海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海洋科技文化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其他海洋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均未涉及“海洋”二字,只从字面上来看无法区分其与其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之处。若只论字面则有失严谨,但从教学实践看,各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共同弊端在于除海洋学科与专业或在某些专业设置涉海方向外,其学科与专业布局和其他院校并无差别。

二、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困境

上文述及,海洋类高等院校无太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海洋类高校各自发展中会面临如下困境:一是,海洋高等教育是从传统的背向海洋即刻转化为面向海洋还是遵循海陆均衡发展的理念;二是,海洋高等教育重心在于培养学生还是由教师进行研究示范;三是,海洋高等教育是立足培养“完人”还是培养具有科技文化背景的专门性人才;四是,海洋高等教育是立足于未来海洋发展需要还是满足各地海洋经济(产业)实际布局;五是,检验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是现实的就业率还是未来的杰出人才。

事实上,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模式、规格、方式等难题还有很多,但上述五个方面最为典型。首先,在海洋高等教育的面向上,传统高等教育长期背离海洋,在陆路资源已近枯竭或无法再深度挖掘之际,研究视角转向海洋,海洋高等教育议题亦日受重视。若水产类院校纷纷更名为“海洋”情有可原的话,各临海省份要建立自己的海洋大学,如河北省要建立河北海洋大学、江苏省要建立江苏海洋大学等,此时似乎更需理智和细致地思索学校的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其次,在海洋高等教育的培养实证上,结合各高校的自我定位与政府为主导的办学定位,现已成功更名的海洋类高校面临的抉择是抓教学还是抓科研,虽提倡“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但从实效来看应当是有所偏重。再次,行业高等教育亦面临高等教育的共性问题,即四年或更多年份的人才培养过程要塑造通才还是培养以工程训练为依托、强调模拟训练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这个理念基础上,应进一步思考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布局应当围绕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未来趋势还是满足现有海洋产业的布局。最后,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如以实务导向型为标准则可满足政府的就业率要求及向学生父母有所交代,但能否以就业率对海洋高等教育进行评判及如何衡量海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与教育终极目标之间的矛盾,则应当重点关注。

三、对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困境的思考

对于海洋高等教育面向问题,可采取两种路径:一是,各海洋类高等院校面向海洋坚决发展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努力占取先机;二是,冷静思考自己固有的传统学科和专业,调研本区域或服务面向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科学制定涉海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规划,审慎而行。毫无疑问,第二条路径是海洋类高等教育发展应当采取的基本理念,它蕴含和确立了这样一个教育衡平思路,即先由海陆平衡再而海洋特色明显方向转变。从我国现行海洋国策出发,海洋高等教育需要从以往传统的陆路教育观念调整为兼容并蓄的“海陆平衡”思维,将高等教育政策延伸至海洋。上述理念的确立既依据我国的国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亦是高等教育现状的客观需求。

通说认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三种,即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这类人才的培养一般应由全国性的重点大学来完成。[1]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一般由地方高等院校来承担。[2]而技能型人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才,此类人才以学习各行各业职业技能为主,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3]上述对人才的三种分类针对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也具有一定科学性,但需审慎思考除中国海洋大学外,其他海洋高等院校是否应放弃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职能。当然,上述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需明确的是,无论是“985”、“211”或其他院校,也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大学,都有选择人才培养目标的权利,政府不应当进行命令指引而应交由市场来选择。因为,海洋类高等院校如同我国发展轨迹一样——作为非发达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基于此,海洋类高等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既可以遵循实务导向型理念,亦可以在大众化教育平台上实施精英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理念的表现形式之一,实务导向型理念以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作为风向标,以能否较快、较好地适应本专业实务工作作为评判的标准来组织教学工作。[4]相对而言,进行精英教育须量力而为。一般高校可在优势学科专业领域培养精英人才,精英教育只是其人才培养的部分任务[5]。

学科与专业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在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设立与设置,实务中存在涉海学科和专业设置与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张力问题。各海洋类高等院校在学科与专业的实际运作中会作出如下理念安排:一则,涉海学科与专业设置以满足未来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为主要动因。按此思路,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风险是无固定的相关对口单位接收毕业生,学生就业处于极其艰难的困境,其结局是毕业即失业。二则,涉海学科与专业设立和设置以兴起并初具规模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为依据。也就是说,各海洋类高等院校可根据本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实际状况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由此思路设置的相关学科与专业既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亦能在其他诸多方面达到共赢。三则,各海洋类高校涉海学科与专业的设立和设置时机选择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到一定成熟度后,这也意味着只要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即开始相应培养相关人才。综上,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着重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握学科与专业的设立时机;二是,选择设立和设置学科与专业时应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基于上述分析,各海洋类高等院校应当围绕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审慎斟酌自己学科和专业优劣态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五所高校所提倡的人才培养理念,除中国海洋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外,其他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太过笼统除外)均把人才目标定位为应用型。需要肯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目前作为海洋类高等院校的龙头,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实践教学基地,培养理论功底深厚、创新意识强烈、潜在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恰当和合理的。而其他院校则普遍面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窘境:向重点大学靠难度太大,生源质量和资源都实现不了;单纯照搬高职高专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某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海洋类高等院校依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情况,加之推行定岗定编、以科研指标为导向,更加剧了这种倾向。进一步而言,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不以实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工作,那么,已有的教学模式将不会发生变革或变革缓慢。这样,一方面会使老师和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成为自我感觉良好的井底之蛙;另一方面会在教育界形成画地为牢的状况,不利于相互的交流与碰撞,最终结果只能是教育资源的低效率配置或浪费。[4]

至于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无论是倾向就业率或杰出人才都有失偏颇,应当建构特色行业高等院校人才评价标准,在此标准中至少要涵盖三个准则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校成绩,包含学业成绩与课外科技习得成绩;二是实践技能,无论是何种层次的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生是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至关重要;三是海洋职业意识,这是评价海洋高等院校准则层面的特色内容。在以上三个准则层面下可建构若干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相应的评判。需要说明的是,衡量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最为本质的标准是满足国家海洋建设的需求,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与认可,这是海洋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1]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3):53.

[2]查志琴,高波.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及评估体系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3):22.

[3]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

[4]黎精明.论实务导向型人才培养理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0,71.

[5]程孝良.大众化平台上一般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1):76.

G640

A

1006-8724(2011)04-0029-03

2011-08-06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洋类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 G11DB029);大连海洋大学首届“青年英才”工程项目“海洋类高等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申天恩(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应用型海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