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鹏,陈 萍,朱胤龙,梁馨月
(1.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1)
沙棘菌芝化学成分初探
胡锦鹏1,陈 萍1,朱胤龙1,梁馨月2
(1.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初步探索沙棘菌芝未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沙棘菌芝的溶剂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确定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沙棘菌芝中含有氨基酸、糖、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沙棘菌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今后其活性成分的确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沙棘菌芝;预实验;化学成分
沙棘菌芝(Fomitiporiarobusta)为嗜蓝孢孔菌属锈草孔菌科植物Fiasson & Niemela.的干燥子实体,学名为稀针嗜蓝孢孔菌。主产于陕西蓝田、周至、宝鸡、陇县等地,主要分布在我省秦岭北麓海拔2000米左右向阳山地,以沙棘树为其寄主,故名“沙棘菌芝”,全年可采摘。本品甘温微苦。归心、肝、脾、胃经。具有扶正固本,健脾消积,化痰利湿功能。用于心悸气短、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咳嗽气喘等症治疗。此药在民间多有使用,但此前还没有相关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所以本实验首次对沙棘菌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预实验[1-3],以明确其中可能的化学成分,为今后该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确定、分离、纯化提供依据。
1.1 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广东省汕头市仪器厂),电热真空干燥箱(南京电工科学机械制造厂);AG285型双量程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美国梅特勒公司);TH66025T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Millipore超纯水机(美国)。
1.2 试剂
氯仿、乙醇、氢氧化钠、石油醚、α-萘酚、醋酸镁、茚三酮、硫酸铜、甲基橙、硅钨酸、高锰酸钾等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其余试液(双缩脲试剂、Fehling试液、氯化钠明胶试液、氯化铁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碘化铋钾试液、硅钨酸试液、苦味酸试液、盐酸一镁粉试液、三氯化铝试液、醋酸镁试液、3,5一二硝基苯甲酸,亚硝酰铁氰化钠试液、异羟肟酸铁试液等)自配。
1.3 材料
稀针嗜蓝孢孔菌(沙棘菌芝),采自陕西宝鸡,经张小青教授鉴定为Fomitiporia robusta ( P.Karst. ) Fiasson & Niemela[3]。批号:20101111。
将沙棘菌芝经样品制备后采用试管预试法进行实验。根据供试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选择各类成分特有的化学反应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等做一般定性预试。
2.1 多糖的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 g,加水50 ml,回流提取1 h,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1 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0.5 ml,在试液与硫酸交界面处,立即形成棕褐色环(即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经振摇后颜色变深并发热,冷却后加水稀释出现暗紫色沉淀。本反应灵敏,专属性强。
多糖试验方法:取供试品溶液5 ml于蒸发皿中,水浴浓缩至约1 ml,加入乙醇2 ml,有少量沉淀出现。过滤,并用少量乙醇洗涤沉淀,将沉淀溶解在2 ml水中,按上述方法检查样品在水解前后的还原反应,Molish反应呈阳性。再次表明含有多糖。
2.2 有机酸显色试验
取上述酸性乙醇提取液1 ml,用5%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至中性。按圆形滤纸层析法检查有机酸,以甲醇为展开剂,以5 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15 ml 0.1%甲基橙水溶液、20 ml 0.1%石蕊水溶液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展开,显色,有黄-红色斑点出现。
2.3 生物碱鉴别鉴定
称取过二号筛的稀针嗜蓝孢孔菌粉末5 g,加0.5%盐酸乙醇溶液30 ml,水浴回流提取10 min。趁热过滤,浓缩,制得每毫升含0.6克的酸性乙醇提取液。取酸性乙醇提取液15 ml于蒸发皿中,用5%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至中性,水浴蒸干溶剂。加3 ml 5%硫酸溶液溶解,过滤,得棕红色滤液。取滤液1 ml,加硅钨酸试剂2~3滴,有灰白色沉淀产生。取滤液1 ml,加碘化铋钾试液有红棕色沉淀。生物碱检查阳性。
2.4 蒽醌及其苷类鉴别鉴定
称取过二号筛的稀针嗜蓝孢孔菌粉末10 g,加甲醇70 ml,水浴回流10 min,趁热过滤,得甲醇提取液。
碱性试验(Borntrager反应):取甲醇提取液1ml,加入1 ml 10%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橙红色反应,加0.5%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后红色稍有褪色。表明可能含有少量蒽醌及其苷类。
醋酸镁试验:取甲醇提取液1 ml,加入1%醋酸镁甲醇溶液3滴,开始无反应,加热至沸腾,溶液变为桔红色(可能因浓缩至色深)。重新试验,结果无反应。
结果:蒽醌及其苷类检查不显著。
2.5 挥发油、油脂类鉴别
取过二号筛的稀针嗜蓝孢孔菌粉末2 g,加20 ml乙醚,超声20 min后过滤,滤液(草绿色),备用。
挥发油检查:取乙醚提取液1 ml,置玻璃皿上使在室温挥发,有油状物残渣并有香味,加热时油状物减少。结果:稀针嗜蓝孢孔菌含有挥发油。
油脂类检查:取乙醚提取液10 ml,水浴蒸干,得油状浸膏。将残渣与无水硫酸钠1~2粒直接加热,产生少量气泡并有异味,表明含有油脂类化合物。
2.6 为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鉴别鉴定
称取通过二号筛的稀针嗜蓝孢孔菌粉末3 g,加水100 ml,在室温浸泡过夜,取滤液10 ml,供检查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
加热/加酸沉淀试验:取1 ml冷水提取液,加热至沸,出现混浊。再取1 ml冷水提取液,加入1 ml 5%硫酸乙醇溶液,亦出现少量沉淀粘于试管壁上。结果:稀针嗜蓝孢孔菌水提取液中含少量蛋白质。
茚三酮试验(Ninhydrin):取冷水提取液1 ml,加入0.5%茚三酮溶液2~3滴,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冷却后,呈浅蓝色反应。结果:稀针嗜蓝孢孔菌中含有少量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
双缩尿试验(Biuret反应):取冷水提取液1 ml,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2滴,摇匀,滴入0.5%硫酸铜溶液,边加边摇,结果:溶液几乎无反应。不能完全表明含有肽、肽键或蛋白质分子。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经系统理化鉴别试验表明,稀针嗜蓝孢孔菌可能含有多糖、糖及其苷类、有机酸、氨基酸[4]、多肽、蛋白质、皂苷、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亦含有少量挥发油。其中多糖含量相对较多[5],酚性成分检查不明显。
本文首次对沙棘菌芝进行了化学成分预实验,初步确定了其可能的含有的化学成分并从该真菌中得到孢孔菌多糖提取物,药理实验证实其具有调血脂及脂代谢、免疫增强作用,是其扶正固本有效成分[6]。除上述成分外,目前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结构尚不太清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侯小涛,邓家刚,戴航,等.银合欢种子化学成分预实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62-63.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柴雪梅,陈萍,力荔.稀针嗜蓝孢孔菌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初步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08,23(5):295.
[5]朱胤龙,陈萍,张亚环.稀针嗜蓝孢孔菌多糖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9):1.
[6]张小丽,惠爱武,陈瑞明,等.稀针嗜蓝孢孔菌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降血脂及调节脂代谢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63-64.
PreliminaryTestsforChemicalComponentsofFomitiporiarobusta
HUJin-peng1,CHENPing1,ZHUYin-long1,LIANGXin-yue2
(1.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aanxi province,Xi'an,710003; 2.Xi'an Petroleum Institute,Shaanxi, Xi'an,710061)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unknown chemical components ofFomitiporiarobusta.MethodsThis experiment adopted precipitation reaction and color reaction of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chemical comprehensive preliminary tests to reveal the unknow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s ofFomitiporiarobusta.ResultsFomitiporiarobustacontains amino acids,sugar,sapaomins,organic acid,sapaomins,flavonoids,phenol,alkaloids,volatile oil etc.ConclusionThe research identified multiple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provide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Fomitiporia robusta.
Fomitiporiarobusta; Preliminary test; Chemical Components
R931
A
1672-2639(2011)04-0030-02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ZY42)
2011-10-30;责任编辑徐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