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丘(综述),陈德伟(审校)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福州350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其中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为AS。许多研究表明[1-3],AS不仅是脂质的沉积,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性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单核细胞黏附并进入动脉内膜下是AS形成的关键环节,而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炎性因子是造成斑块不稳定、破裂的促发因素[4]。另外,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由局部炎症引起动脉的高反应性所致。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被认为是 AS早期病变的关键因素,它与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结合后,对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活性,介导单核细胞黏附于损伤的内膜并迁移进入内膜下层,促发斑块的形成并对斑块的破裂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MCP-1的结构 趋化因子按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4个亚家族,即 CC、CXC、C和CX3C,MCP-1属于趋化因子CC亚族(β亚族)中的一员。人类的 MCP-1基因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8.7 ×103,其前体蛋白是由99个氨基酸组成,切除23个氨基酸先导序列后形成由7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成熟蛋白,其中含有4个半胱氨酸(Cys),排列方式为Cys-Cys,并且构成两个链内二硫键,其生物学(趋化和黏附)活性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由 Thr-Cys-Tyr序列组成(第10~12位氨基酸),另一个由 Ser和Lys组成。MCP-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而心肌细胞在多种刺激(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作用下也可表达 MCP-1[5]。
1.2 CCR2的结构 CCR2是 MCP-1的特异性受体,其含有7个富含疏水氨基酸的α螺旋穿膜区结构,经异源三聚体G蛋白传递信号,属于视紫红质样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其基因定位于第3号染色体,编码由3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在多种细胞上表达,包括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嗜碱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等[6]。
图1为已知井的电剖面,已知井位于190号点位置。从图1中可以看出剖面线的整体视电阻率较高,约55-70Ω·m,说明该地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据调查该井在58米处见基岩。已知井位处电阻率值相对较低且电阻率值变化较大,为56Ω·m,推断为基岩破碎带。
1.3 MCP-1与CCR2的生物学特性 MCP-1是诱导慢性炎症发生的主要趋化因子[7],体内和体外试验均证明MCP-1对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活性,而MCP-1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是通过结合单核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CCR2来实现的。MCP-1与CCR2发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细胞膜上G蛋白耦联的磷脂酰肌醇途径,将信号转入细胞内,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上调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并促进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的产生。同时 MCP-1还能趋化和激活嗜碱粒细胞,刺激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和白三烯。MCP-1对CD4-和CD8+淋巴细胞也有趋化作用,并能增强极迟活化抗原4和极迟活化抗原5对 T淋巴细胞的亲和力[8]。此外,MCP-1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并可促进内皮细胞表面表达CCR2。另外,MCP-1还可通过增加胶原的表达和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而调节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和激活[9]。
2.1 MCP-1与AS MCP-1作为一种特异性单核细胞趋化因子,通过与单核细胞表面的CCR2结合后,促进单核细胞向受损的内皮细胞趋化、黏附,然后进一步迁入血管内膜下,并活化为巨噬细胞,不断吞噬类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及脂质池,成为AS的最早病变脂质条[10]。MCP-1还能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1、IL-6等,并促进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黏附因子,促进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11]。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和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使得白细胞更易于黏附于内皮细胞,进而迁入动脉壁内,并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IL-1),使内皮从抗凝-抗黏附状态转化为促凝-易黏附状态,分泌MCP-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8等,从而形成正反馈使信号放大,促进AS的进展。此外,MCP-1还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合成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因子,降解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而导致斑块破裂,削弱斑块的稳定性。局部表达的MCP-1除具有趋化活性外,还可以诱导组织因子的表达[12],而组织因子是外源性途径凝血过程中的起始因子,可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在AS发展的多个阶段,如脂质条纹形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中,MCP-1均起重要作用。
ESR检测: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1.6 mL静脉血加入到0.4 mL含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的真空管中,混合均匀后放入Monitor-100型自动红细胞沉降率分析仪(美国Monitor公司产品)的检测位,静置30 min后自动报告结果。正常值参考范围:1~20 mm/h。
2.2 CCR2与AS CCR2作为MCP-1的特异性受体,在介导单核细胞聚集并迁移浸润到血管壁内,促进AS的形成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Kim等[15]对MCP-1以及CCR2基因剔除的小鼠进行由铁丝诱导小鼠股动脉损伤,研究发现CCR2-/-的小鼠动脉损伤处周围内膜面积比CCR2+/+的小鼠内膜面积小,其内皮/中层比值也比 CCR2+/+的小鼠低,说明CCR2和MCP-1的缺失均具有削减内皮增生的作用,而且MCP-1亦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从而证明MCP-1和CCR2的缺失对于削减内皮增生有着重要的作用。Saederup等[16]研究发现,在缺失CX3CL1[N末端相邻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含有三个氨基酸(Cys2XXX2Cys)的趋化因子配体1]的CCR2-/-大鼠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积聚显著降低,延缓了AS的发生;而在缺失 CX3CL1 的“野生型”apoE-/-大鼠或 CCR2-/-/apoE-/-大鼠中不会降低动脉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积聚,进而表明CCR2在巨噬细胞的积聚和AS的形成中具有独立的作用。Gilbert等[17]用抗CCR2抗体(MLN1202)来治疗冠心病患者,发现MLN1202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而C反应蛋白是参与AS炎性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由此可以说明,MLN1202能够减轻AS中的炎性反应,进而表明CCR2在AS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ruebis等[13]用剔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家兔模型做实验,结果发现巨噬细胞可以产生MCP-1,趋化单核细胞黏附于动脉内皮上,移入内皮下层转化为巨噬细胞,促进动脉斑块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同时,MCP-1又可以在AS缺损处募集更多的单核细胞聚集到AS缺损处,形成正反馈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快AS的进展。Hartung等[14]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家兔,诱导构建了AS家兔模型,然后静脉注射药物99Tcm,对动物模型血清中MCP-1进行标记,经放射性核素成像分析发现,AS家兔模型与正常组家兔对比,MCP-1的含量升高了4倍,进而提示MCP-1的升高可引起AS的形成。
(5)本报告所述的场地岩土埋藏分布情况,仅是根据各钻孔点的钻探取芯情况归纳而成,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及多变性,钻孔之间地段的岩土埋藏分布条件可能与本报告描述不尽一致,这种现象是合理的。
3.1.2 反义RNA的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MCP-1寡核苷酸链(即反义RNA)抑制MCP-1 mRNA过表达,降低MCP-1水平,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治疗手段。虽然因技术问题,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但却是备受关注的新手段。
2.3 MCP-1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MCP-1水平不仅与年龄、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协同发挥作用,而且也是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此外,MCP-1还会促进斑块的不稳定,因此通过检测血清MCP-1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的病情和预后。Martinovic等[18]发现,冠心病患者中MCP-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在冠状动脉造影没有明显狭窄的人群中,MCP-1的表达水平则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累积数呈正相关,即危险因素越多,MCP-1表达水平就越高。Kavsak等[19]研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对于MCP-1表达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个体,在8年内死亡或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将会显著升高。因此,MCP-1是长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死亡或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因子。郭金胜等[20]研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MCP-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亦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且Braunwald分级各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CP-1与斑块的稳定性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3.1 基因治疗
3.1.1 基因剔除 Ni等[23]构建了一个N端缺失了第2~8号氨基酸残基的MCP-1基因突变子(称为7ND),这个突变子基因在宿主中会正常表达,但表达出来的MCP-1缺失第2~8号氨基酸,由于第2~8号氨基酸为MCP-1活性所必需,因此,虽然它仍能与单核细胞膜上的MCP-1受体结合,但不能引起信号的传递,从而阻断了MCP-1CR2信号转导通路,不能趋化单核细胞进入动脉壁。Ni等[23]将突变体7ND转染apoE剔除的AS模型小鼠的骨骼肌,结果表明,抗MCP-1基因转染不仅显著地抑制了AS斑块的发生,而且还能对已经建立的AS病灶起限制作用,延缓AS斑块的进展,并使不稳定的AS斑块转化为稳定的AS斑块。
苏:不复杂!可能是有些藏、羌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了。现在羌族沙朗舞融合了藏族锅庄的一些动作。藏、羌舞蹈的动作间也有很多的相似性,都是以身体为中轴,然后向后转,还有以上身的倾斜转动为主。
MCP-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管腔进行性狭窄密切相关。徐荣丰等[21]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MCP-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且MCP-1水平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数目呈正相关,即冠状动脉病变数目越多,MCP-1的水平就越高,这反映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内炎性反应强度的高低与斑块形态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态上属于高危的斑块,其内部的炎性反应往往更严重。胡叶等[22]也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增高,血清MCP-1的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2 抗 MCP-1抗体的应用 Lutgens等[24]对 apoE剔除小鼠AS斑块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大量表达了MCP-1 mRNA,然后用抗MCP-1的抑制抗体对这些小鼠给药12周,结果发现AS斑块的面积和巨噬细胞数量减少了,并且增加了AS斑块中胶原的含量,使AS斑块变得更加稳定。
3.3 抗 CCR2抗体的应用 Jerath等[25]用抗 CCR2抗体对血管损伤的小鼠给药14 d,结果发现血管损伤处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防止了AS斑块的形成。
3.4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Zelvyte等[26]发现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表达而抑制核因子κB的表达,使内皮细胞MCP-1的表达降低,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黏附和募集,减少内膜下巨噬细胞的生成,延缓AS的发生。
3.5 其他药物的应用 近年实验显示自由基清除剂四甲基哌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过氧化物活化受体α激动剂罗格列酮、非诺贝特等也能减少MCP-1表达,但证据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当今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分析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人文地理学认为,地理对文化的影响甚大,如北方人多关心政治,南方人多善于经商。河南地处中原,从夏朝到宋代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数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政治文化尤为发达。政治文明不仅推动了中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原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1]培养了河南作家习焉不察的“政治情结”。这种强烈的政治情结,正好借助现实性、政治性、宣教性比较强烈的现代戏得以释放和表达。
目前炎性反应在AS的起始、进展,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等全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已得到广泛共识。MCP-1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CCR2结合,进而介导了炎性反应的发生,在AS发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MCP-1及其受体CCR2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对于彻底了解冠心病中单核细胞浸润机制将大有帮助,也必将丰富治疗冠心病的手段,这将是今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1]Reiss AB,Glass AD.Atherosclerosis:immune and inflammatory aspects[J].J Investig Med,2006,54(3):123-131.
[2]李志强,郑兴.炎症与冠心病[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3):233-235.
[3]Lowe GD.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levels of inflammation biomarker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eath[J].CMA J,2006,174(4):479-480.
[4]尧垚,汤成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0,38(3):312-316.
[5]Hayashidani S,Tsutsui H,Shiomi T,et al.Anti-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gene therapy attenuate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failure after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3,108(17):2134-2140.
[6]张国柱,孙建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冠心病中的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35(6):370-372.
[7]Gerard C,Rollins BJ.Chemokines and disease[J].Nat Immunol,2001,2(2):108-115.
[8]程希富,马康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J].心血管病进展,2008,29(2):243-245.
[9]Yamamoto T,Eckes B,Mauch C,et al.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enhances gene 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in human fibroblasts by an autocrine IL-1 alpha loop[J].J Immunol,2000,164(12):6174-6179.
[10]林杨,叶山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7):381-385.
[11]周兴建,蒋绿芝.MCP-1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99-101.
[12]蔡雪黎,杨德业.炎性反应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角色[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79-82.
[13]Fruebis J,Gonzalez V,Silvestre M,et al.Effect of probucol treatment on gene expression of VCAM-1,MCP-1,and M-CSF in the aortic wall of LDL receptor-deficient rabbits during early atherogene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7,17(7):1289-1302.
[14]Hartung D,Petrov A,Haider N,et al.Radiolabeled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l for the detection of inflammation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J].JNuclMed,2007,48(11):1816-1821.
[15]Kim WJ,Chereshnev I,Gazdoiu M,et al.MCP-1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arterial injur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10(3):936-942.
[16]Saederup N,Chan L,Lira SA,et al.Fractalkine deficiency markedly reduces macrophage accumulation an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formation in CCR2-/-mice:evidence for independent chemokine functions in atherogenesis[J].Circulation,2008,117(13):1642-1648.
[17]Gilbert J,Lekstrom-Himes J,Donaldson D,et al.Effect of CC chemokine receptor 2 CCR2 blockade 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individuals at atherosclerotic risk and with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the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promoter region[J].Am J Cardiol,2011,107(6):906-110.
[18]Martinovic I,Abegunewardene N,Seul M,et al.Elevat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serum levels in patients at risk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 J,2005,69(12):1484-1489.
[19]Kavsak PA,Ko DT,Newman AM,et al.Risk stratification for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in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opulation us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J].Clin Chem,2007,53(12):2112-2118.
[20]郭金胜,袁如玉,李广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973-975.
[21]徐荣丰,高大胜,王红雷.血清新蝶呤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6):420-422.
[22]胡叶,智永超,黄昊,等.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临床研究,2010,17(17):34-39.
[23]Ni W,Egashira K,Kitamoto S,et al.New anti-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gene therapy attenuates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mice[J].Circulation,2001,103(16):2096-2101.
[24]Lutgens E,Faber B,Schapira K,et al.Gene profiling in atherosclerosis reveals a key role for small inducible cytokines:validation using a novel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onoclonal antibody[J].Circulation,2005,111(25):3443-3452.
[25]Jerath MR,Liu P,Struthers M,et al.Dual targeting of CCR2 and CX3CR1 in an arterial injury model of vascular inflammation[J].Thromb J,2010,8:14.
[26]Zelvyte I,Dominatiene R,Crisby M,et al.Modula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PPAR gamma and NF kappaB expression by pravastatin in response to lipoproteins in human monocytes in vitro[J].Pharmacol Res,2002,45(2):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