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娟 吴德香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222002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老龄化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除肝昏迷、脑占位外,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均处于清醒状态。如何让此类患者在尚存的时间内安详而平静、舒适而尊严、无怨无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同时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全方面的身心照顾,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接受及面对现实,是护理该类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也是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宗旨。我院对全科护士进行临终护理知识培训,系统地学习临终护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肺癌20例,乳腺癌11例,食道癌11例,胃癌2例,肝癌4例。病程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多脏器转移引起的各种不适或疼痛。
2.1 对全科护士进行临终护理知识培训
2.1.1 死亡教育的空白:晚期肿瘤患者面临死亡,接受死亡,这就是死亡研究的内容。受传统的死亡观念的影响,死亡成为人们忌讳和逃避的话题。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曾做过调查,对死亡排斥和不接受态度的比例高于顺应者,接受安乐死的更少,即使面临死亡,仍有26.8%的人采取不愿接受的态度[1]。人们把死亡看成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在医院,很多医护人员也缺乏死亡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死亡话题探讨较少,面对死亡是搪塞、敷衍、转移话题[2]。害怕死亡,不能接受死亡,必然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应向患者讲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而且死亡并不痛苦,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活动的瞬间,人的意识完全丧失,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反而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不妨把死亡看作是对这些痛苦的自然解脱方式[3]。
2.1.2 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及要求:由于以往的教科书中没有涉及临终护理的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相关资料、网络、杂志、书籍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其对临终护理的知识水平。通过学习,护士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特别是能正确坦然面对死亡。要求护士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娴熟地护理技术,在患者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寸、语气、语调及举止,要经常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并自始至终表现出冷静、沉稳、大方、乐于助人的工作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认真履行工作,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做到让临终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2.2 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创造最好的住院环境 临终护理的晚期肿瘤患者病情重,陪护人员较多,往往很难遵守医院的陪伴、探视制度。为此,科室设单间病房接待临终患者,病室尽量家庭化,室内配备电视,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收看,尽量给患者家的感觉,满足患者安全感的需要。让患者最喜欢的人陪伴,以消除患者的寂寞和孤独感,当患者处于弥留之际,处于衰竭睡眠状态时,不再对任何事感兴趣,此时,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倾听患者的自语,给予爱的抚摸及表示,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安详地度过余生。
2.3 选择适当时机告知患者实情并给予心理疏导 临终患者的死亡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家属采取向患者隐瞒病情的态度。医护人员也是根据家属的态度决定是否告知患者本人实情。从对患者身心健康的角度上来说,不告知实情,就无法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及面对死亡的态度,也就无法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护理,从法律角度上来说,这样做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由于人们健康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往往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对谎言产生怀疑,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给患者留下许多遗憾。有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希望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包括终末病情甚至死亡。在临床工作中,本人主张告知患者实情,并在不断地做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和患者家属分析患者知道病情后的利害关系,然后再逐渐向患者讲清实情,得到大多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根据患者所处不同心理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当人患绝症,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其心理状态可分为5个阶段[4]: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妥协期或自责期、悲伤抑郁期、情感升华期(默认期)。心理状态5个阶段因人而异,可按顺序,可能反复,也可能停在某一个阶段,并与患者的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修养、宗教信仰、职业、年龄、人生经历而有所差别,故要求护士应正确认识和掌握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个性,并根据不同的心理阶段因人施护[5]。应使患者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人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这样可以平静、安详、有尊严且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旅程,他的最后阶段是充实的,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完美与快乐的。
2.4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 家属在护理晚期肿瘤患者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护士应同情、关心、安慰家属,给予其方便及帮助,使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抢救过程和效果,并让其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帮助与指导,让家属参与患者基础护理,如按摩、喂饭、翻身、擦浴等,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安慰,同时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激发生存欲望,这样可让患者与亲人一起渡过临终的美好时光,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彼此的心理健康。
2.5 尽量减轻患者各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5.1 控制疼痛:疼痛是一种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6],晚期肿瘤患者60%~90%都有疼痛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疼痛,可波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免疫功能下降,削弱了患者求生的欲望,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护士应同情和理解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寻找疼痛原因,教会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冷敷、言语暗示、转移注意力等,待排除心理性疼痛外,可按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法,并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给药方式、给药时间,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最大限度的让患者在没有痛苦、非常舒适、安静的状态下离开人间。
2.5.2 合理的营养饮食护理:应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可口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饱,口腔炎患者在进食前做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减轻疼痛,对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当摄入量不足时可采取静脉补充营养药物,以延长患者生命。若患者处于弥留之际不再有进食欲望时,不应强迫患者吃饭,口干时,给予湿润,并保持口腔清洁,增加舒适感。
2.5.3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患者的晨晚间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卧位,如为老年人,可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并将下肢抬高30°,以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肺的压迫,利于呼吸及冠状循环,这样既可促进休克的恢复,又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定时翻身拍背,保持被褥、衣服干燥、舒适,以维持患者的尊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为治疗提供详细资料。
2.5.4 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不能忽视的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心理安慰。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指导家属准备寿衣等,以免造成家属慌乱。尸体料理应征求家属的意见,如需按民俗或者宗教办理,应支持理解,协助料理尸体,动作应轻柔,表情凝重,充分体现对死者的敬重。对难以控制情绪的家属,护士应提供场所,让其发泄心中悲痛,对年老体弱的家属应给予照顾,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
通过对4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护士的临终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克服了以前临终护理中存在的恐惧、无奈、悲观等负性情绪。以饱满的热情,用多学科知识为晚期肿瘤临终患者提供了感动式服务,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尊严,使患者更加舒适,安详、平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4.1 临终心理关怀 晚期肿瘤患者,护理重点从生理、精神、社会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护士知识面广,掌握肿瘤学、社会心理学、护理心理学、道德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患者的全身心护理上。
4.2 临终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心照料和亲友的依恋,应给患者更多人性化的关爱,使他们比较舒适的离去。通过临终关怀护理,对一个即将离去的人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临终患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最后一刻看到自己的价值,使其能比较舒适的离去。达到了死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体现了医疗职业的崇高性[7]。
4.3 临终关怀护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一颗博爱的心和娴熟的技术、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人性化的关怀护理,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临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刻,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最后达到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
[1] 孟宪武.临终关怀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46.
[2] 邱月花,石建华.恶性肿瘤病人护理现状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5(18):85.
[3] 朱向定.临终关怀在血液病区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6(14):101.
[4] 刘翠平,颞学诚,汤良.肿瘤治疗与康复问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9-160.
[5] 梁晓梅,杜新香.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3):86.
[6] 刘晓芳.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6,4(3):324.
[7] 李衡梅.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