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113001) 朱艳华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急性肠梗阻疾病,套入的肠管可发生绞窄而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及时的确诊对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随着超声仪器性能及检查技巧的提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本文回顾分析 50例肠套叠患儿高频彩色超声影像学特点,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8年 1月至2009年 12月间的 50例经临床证实为肠套叠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其中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10个月至 5岁,平均 2.5岁。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 GE公司 LOGIQ7型彩超诊断仪,频率 10MHz高频探头。患儿采取平卧位,尽量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对发现的可疑包块进行多切面仔细扫查。注意观察肠套叠包块大小、长度、位置、内部结构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同时观察近端肠管有无扩张及积液,腹腔内有无游离液性暗区等间接征象。
本组 50例经高频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肠套叠包块。肠套叠部位显示边界清晰的肿块,肿块短轴切面成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图 1),外围以多层强弱回声交替环绕,中心呈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肿块纵向扫查呈套筒征(图 2),表现为对称的高低相间回声的多层平行结构,肠套叠部位局部肠壁可检出不同程度血流信号(图 3)。其中 2例套叠时间较长出现肠套内积液、套叠远段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梗阻、腹水,血流信号消失,诊断合并肠坏死。所有病例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及手术证实,超声确诊率为 100%。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的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以右腹好发,常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肠套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活动度较大有关,也可能与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机能紊乱有关。最常见肠套叠为回盲型和回肠结肠型,约95%的小儿肠套叠属原发性,5%的小儿肠套叠属继发性。肠套叠起病急,进展快,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尤为重要。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传统 X线下空气及钡灌肠比较,超声检查更方便、无创、安全、无辐射,且有典型的“同心圆”征和“套筒”征二维超声表现,易确诊,其准确率可达 100%,治疗早期主要为灌肠复位,治愈率很高。肠坏死是肠套叠的严重并发症,当有严重肠水肿及肠坏死时,在加压复位过程中,可导致肠破裂而危及生命,需及时手术治疗,因此是肠套叠诊治中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2]。当肠套叠伴肠坏死时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声像图特征,可间接提示肠坏死的可能,肠套内积液、套叠远段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是肠壁大片坏死的表现[3]。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观察套入的肠壁及肠系膜血管的血供,预测肠管的生机[4]。套入肠壁血流循环障碍的程度与套入时间有关,套入部近端与远端血流信号有差别,远端较近端血流丰富。套入部的血流动力学测定对正确选择复位方式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这就为临床选择手术或是复位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良好的声像图分辨力,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分析部分肠壁的血供情况,并且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4
[2] 张杰,徐小群,耿其明,等.肠套叠合并肠坏死 36例治疗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1):70
[3] 陈文娟,张号绒,刘金桥,等.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2):161
[4] 赵 忠,李振梅,戚胜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选择复位方式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