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功能科(766000) 王庭锋
本文就我院 2003年 8月至 2010年 8月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 56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男 41例,女 15例。 2~12个月36例,12~24个月 14例,2~6岁 6例。病程 6~40小时。血便 46例,腹泻 43例,上呼吸道感染 9例,过敏性紫癜 4例。
1.2 仪器与方法 SIEMNSG60S,探头频率 7.5MHz,腹部逐切面超声扫查,重点扫查右侧腹,顺结肠走行逐切面进行,同时注意肠管是否扩张,腹腔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56例患儿经超声探查腹腔均见包块回声,横切位见同心圆结构,纵切位见套管状结构。探及右侧腹包块 50例,左上腹包块 4例,其他部位 2例;伴肠管扩张 12例,腹腔积液23例;经临床灌肠疗法治疗 13例,手术治疗治愈 43例。
近年来由于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超声检查无创、可反复等特点,受到临床医师的依赖,成为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同时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治疗。
小儿肠套叠声像图表现:1)病变处可探及叠肠断的特征回声改变,即由肠壁及肠腔界面构成的低回声与强回声交错断面,多呈现为假肾征,图像清晰时横断面同心圆,纵断面见管状结构。2)病变近端可见肠黏膜水肿的低回声肠壁增厚。3)常合并肠梗阻声图像表现。另外小儿肠套叠年龄愈大,发病愈缓慢,梗阻不完全肠坏死较慢等,均有助于超声诊断的分辨。
由于小儿肠套叠回盲型最常见,故而小儿右侧腹即顺结肠超声探查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体会,右侧腹包块在 48小时内,患儿一般状况较好时,进行灌肠疗法效果满意。总之,小儿肠套叠超声检查不但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