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展望综述研究

2011-11-23 07:26陈楚杰冯毅翀潘华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毕业生

陈楚杰,冯毅翀,潘华峰,杨 麟,刘 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我国医学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展望综述研究

陈楚杰,冯毅翀,潘华峰,杨 麟,刘 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医学毕业的待遇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其中2009年医学毕业生为1999年的4.6倍;但医学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待遇比同期其他专业毕业生明显偏低,其中2007届就业率为全国最低两大专业之一,2009届毕业半年后平均薪金为同期全国所有专业最低。

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高等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衡量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而高等教育更是这个标准的旗舰。国家教育情况的好坏,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在世界中的地位。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扩招,规模大幅扩大,而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不及时,以致大学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并由就业所引起如大学生自杀等诸多的社会问题。医学毕业生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保障者与守护者,他们的就业状况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与否。因此对我国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对促使医学毕业生正确面对社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从而为人民健康、祖国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我国医药类高等教育现状

1999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从1999年到2010年11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从910所增加至2,3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5%上升到26.5%,毕业生规模从108万上升到630万。2010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1]。

1999年到2010年11年间,我国医药类高等教育机构从118所逐步增加至163所,另有40余所医学院校被综合性大学合并[1];医药类在校大学生人数从32.9万增加至124.9万,毕业生规模从6.1万上升到28.6万。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7年我国医药类招生人数超出毕业人数仅为9,186人。1999年当年扩招,招生人数即为毕业人数的1.76倍,达10.8万人,至2009年底我国医药类在校大学生已达125万左右,当年毕业生已达28.6万人。医药类高等教育机构,由2006年的115所,短短三年间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63所,增幅为41.8%。

表1 1997年-2009年高等医药学校及学生数(人)

2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2.1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我国医药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办学条件、规模不断扩大,医药类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表2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据李春玲、王伯庆《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指出,2007届就业率最低的两大专业之一是生命科学类,医学专业包括在生命科学类。而在《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披露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0名职业小类中,医学类专业仅有内科医生与注册护士榜上有名,且都排75名之外;同时指出2008届全国大学生求职成本平均为1,080元,医药类大学生为1,196元,医学大学生平均投出7份求职简历收到一份面试通知,而全国大学生平均投出12份求职简历收到一份面试通知。

从表1与近3年中国大学就业报告中可得知我国医学生就业率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但求职效率很高,排在第一位。

表2 2007-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

2.2 医学类毕业生收入情况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一文调查显示:2007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薪最低的10个专业中有3个是医药类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而在薪资水平的职业差异调查中,医学类内科医师与外科手术医师在所有本科职业中薪资垫底。《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小类前50名中没有医药类专业;2008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133元,而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分别为1,580元、1,546元、1,390元。《201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369,而医学类为2,124元,为所有专业中最低,其医药保健/紧急救助行业平均月薪为1,580元,为平均薪酬的74.1%。

从表3与上述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在我国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待遇中,医学类毕业生待遇普遍偏低。

表3 2007届-2009届各专业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元)

2.3 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去向

自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除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外,我国医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沿海大中城市地区就业。2009年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人数占总人数为39%,西部不发达地区2008和2009年吸纳本科毕业生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比率均为4%。韩惠民、于晓霞对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选择到大中城市就业,仅有4.7%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农村医疗行业就业[2-3]。

第二,毕业生进入非医疗行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多。首先由于医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受大城市医疗岗位所限导致转行学生增多;其次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政府公务员公开招考等,为毕业生提供了各种机会。如曾灿在对医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查研究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到企业的就业率从1.94%上升到2010年的13.43%[4]。胡志学对某教育部部属医学院校1996年-2005年10年间医学毕业生去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1.1%在非医疗单位就业[5]。

第三,“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并存。大量医学毕业生为寻求毕业后在大城市有稳定的工作机会,不愿意降低要求进入基层或收入较低的单位,而大量的基层卫生机构却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许多毕业生不愿接受贫困地区或较低工资待遇而等待高收入工作的出现,导致大量的等待性失业。

3 影响医学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因素

医学专业由于专业性强,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较,扩招前医学类毕业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并未面临很激烈的竞争。但在大规模扩招后,也正是由于医学专业性过强的因素,导致了大量医学生之间相互激烈竞争。2008,2009,2010三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出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与薪酬待遇比其他专业都明显偏低[6]。在我国医学生就业存在较大压力的形势下,学术届对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于晓霞、崔霞分别在沈阳、广州调查中发现医学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前三项依次为个人发展机会、经济收入与福利、工作地点[3,7]。诸多的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医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点;

第一,注重地域的选择。大部分毕业生寄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或者自己的家乡县城工作。赵美玉、李强调查显示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以本地区就业为主,跨地区的就业没有形成主流[8];房雷、韩家盛通过心理调查后显示择业范围选取在本省大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就业的占 92.2%[9]。

第二,期待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崔霞、房雷、韩东东等通过调查研究显示50%的医学毕业生在就业中非常重视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状况[7,9-10]。

第三,医学类毕业生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发挥与自我发展。杨泰、刘俐颖、房雷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医学类毕业生非常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发挥与自己兴趣的保持[10-12]。

4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展望

虽然目前医学毕业生人数众多,沿海地区、中大城市医院人才需求以高学历为主,本科生需求基本饱和。但是在我国广大乡村、西部地区仍然有很大的缺口。我国200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把基层医疗体系纳入整个国家的医疗战略,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政策”等措施都给医学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范围与就业机遇。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对政治、卫生、经济等各方面研究后指出医学毕业生要取得就业新进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发扬白求恩精神,主动支援贫困地区建设。鼓励医学毕业生到我国西部、广大乡村基层地区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祖国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各级政府、学校部门应加强医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他们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如落实考研、考公务员、提干等方面的加分政策。

调整医学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对目前就业难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规模进行缩减,对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护理等专业适度扩招,学校应根据整个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总之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时代,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是客观现实,但只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卫生机构与就业指导部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宣传好党的政策,引导学生对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医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化解。

[1]葛 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治理[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韩惠民.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于晓霞,岩 磊.服务基层: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新渠道[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22):148.

[4]曾 灿,唐其柱.临床医学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就业现象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9(23):105.

[5]胡志学.教育部某重点高校1996-2005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7.

[6]沈风雷.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展望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35.

[7]崔 霞.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医学院为例[J].科技文汇,2009(12):72.

[8]赵美玉,李 强.地方医学院校首次未就业人员的情况分析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71.

[9]房 雷,韩家盛.临床医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210):28.

[10]韩冬冬,刘莉等.兰州大学医学类学生就业态度的调查研究[J].甘肃科技,2010,3(26):87.

[11]杨 泰.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7(15):514.

[12]刘俐颖.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8(28):517.

G473.8

A

1006-2769(2011)04-0792-03

2011-05-03

2009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资助课题,编号200922010

陈楚杰(1982-),男,湖南永州人,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管理。

潘华峰(1965-),女,四川泸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就业与管理。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毕业生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医学的进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医学、生命科学类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