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而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则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如何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值得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导入新课,创设“现实化”问题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形式就是复习,通过复习可以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然而,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这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新的教学理念呼唤强化情境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教师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测旗杆高度;教学“小数加减法”,教师可出示价格表,如一块橡皮0.85元、一支铅笔0.36元……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教师可提出“一幢楼房某单元,总水表度数大于分户水表度数和,怎么分摊”等问题。“现实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跃跃欲试、急于探索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新知,让学生充分地探索与思考
自主学习应最集中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充分地探索和思考是创设自主学习空间的主要方式。 如我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先出示例题56.28 ÷0.67后,提问:“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该怎么办呢?”学生在讨论中,有的认为应该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运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知识来算;有的认为,可以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来算,把56.28÷0.67变为5628÷67计算。“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哪种方法合理呢?”于是,我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有些题目如果按照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来做的话,被除数变成整数时,除数仍然还是小数。假设562.8÷0.67,当被除数转化成整数5628时,除数还是6.7,于是题目变成5628÷6.7,这样商的小数点就很难确定。由此看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充分地讨论交流、探索与思考,心中的困惑被化解了,思维变活跃了,与教师的距离更接近了,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更浓厚。
三、巩固新知,设计开放、实践题
开放性问题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而获得问题的解决。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这样的练习模式能真正改变将学生当容器的教法,使学习过程通过自身内化活动来实现,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30%的盐水,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加浓度更大的盐水,使盐水中的水变小——蒸发水。由此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⑴需加多少盐?⑵需加浓度多大的盐水,要加多少?⑶需蒸发多少水?当加盐时,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但当加盐水时,盐和水的重量都在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走向课外,拓宽自主学习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学生学习数学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内,应将学习的空间扩大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走近生活、走进自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后,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到超市逛一逛,在买东西的实际过程中,灵活运用人民币。又如,学习“认识厘米和毫米”后,我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在操作中丰富和加深对厘米与毫米的认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再如,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量后,我让学生测量学校排球场、花圃、操场、讲台等场所的边长,计算周长。教师巧设练习,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到:“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数学教育中为学生戴上这样或那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还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学习空间吧!
(责编黄海)